分享

俄罗斯顶尖专家叛逃美国6年,1999年被当街射杀,8名保镖都没守住

 退休老头吴工 2022-06-22 发布于北京

1987年,巴伦支海上空。一架沿着苏联领海线刺探情报的挪威侦察机与一架从未见过的苏联新式战机相遇,两次驱离无果后,在挪威飞行员的惊呼中,苏联战机突然用左侧垂尾将挪威侦察机的右侧发动机撞毁。史称“巴伦支海手术刀”事件。此事件的主角,就是苏联苏霍伊设计局出品的最新战机—“苏27”。

文章图片1

图1

1989年,巴黎国际航空展。苏联试飞员普加乔夫驾驶“苏27”战机,在全世界媒体的镜头中,操作战机瞬间减速,机头高高昂起达110度,展示了匪夷所思的“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举世震惊!

文章图片2

图2

面对苏联如此强大的新式战机,美国情报部门坐立难安,下令要不惜任何代价得到“苏27”的机密。

1999年7月的一天早晨,美国。一名中年人在乘车上班的路上,被两名骑摩托车的枪手当街乱枪打死。8名驾车随行的保镖甚至都没来得及做出反应。

有好事者辨认出,死者就是叛逃美国的俄罗斯苏霍伊设计局前高级专家格罗琴科(Grochenko)。

文章图片3

图3

格罗琴科是谁?他为何叛逃美国,又为何会横死街头?今天就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次暗杀事件背后的故事。

“联盟的雄鹰”

1944年,格罗琴科出生于前苏联加里宁格勒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一位机械师,母亲是一位教师。

此时,二战已经进入尾声,苏联对德国已进入反攻阶段。没有纷飞的战火,没有饥寒交迫,格罗琴科拥有了一个相对良好的成长环境。

1956年,在父母殷切的希望中,格罗琴科进入了当地一所最好的中学就读,而且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并在理工方面展露出与众不同的天赋。因此他的父亲倾注大量心血,培养他在机械工程方面的兴趣。

文章图片4

图4

1962年,格罗琴科不负众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苏联顶级学府,列宁格勒大学(现为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培养出俄罗斯、苏联的600多位院士。普京、梅德韦杰夫也皆毕业于此)。

大学期间,格罗琴科选择攻读机械与工程研究专业。天赋加上日夜苦读,让他在全国众多的顶尖学子中出类拔萃。优异的成绩和孜孜不倦的求学态度也让他引起了苏霍伊设计局的关注。

文章图片5

图5

苏霍伊设计局在苏联时期,是与米高扬设计局不分伯仲的顶级战斗机设计单位。米高扬设计局的“米格”战机除了装备苏军,还通过军事援助装备了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与苏联友好的国家。而苏霍伊设计局的“苏”战机则更多地装备苏联空军,极少对外援助和销售,由此可见“苏”战机在苏军中的重要地位和高度保密性。

此时恰逢1960年代,正处于美苏全球争霸的冷战高峰期,双方的渗透和反渗透错综复杂。能在这个时期加入苏霍伊这样顶级武器研究单位的人员,不但要学识过人,更要对社会主义事业有着无限忠诚。

文章图片6

图6

格罗琴科就是这些天之骄子中的佼佼者。工作后,他便在时任总设计师苏霍伊的指导下,全力投入到各种新式战机的研制工作中。

恰逢苏联国力的顶峰时刻,国家对武器研究方面的投入不惜工本,对科研人员的待遇也非常丰厚,因此此时的格罗琴科在国内可谓享受特殊待遇的“高级人才”,衣食无忧,还有属于自己的高级寓所。

此时的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奉献毋庸置疑。为了社会主义联盟的安全和荣耀,为了击败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集团,他甘心付出自己的一切。

文章图片7

图7

1972年,美国最新式第三代战斗机F15首飞。1974年,美军开始装备。这款战机的设计目标就是要在与苏联随时可能爆发的战争中,完全压倒苏联空军。

根据苏联情报部门的评估,苏联在那时没有一款战机可与之匹敌。

因此,苏共中央下达命令,必须尽快设计出可以压制F15的战机。格罗琴科也随之全身心地投入到新战机的研制工作中。

文章图片8

图8

此时,格罗琴科凭借自身丰硕的研究成果已跻身苏霍伊设计局的顶级专家团队。

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和无数次失败,格罗琴科和他的同事们终于设计出在未来40年都将名震天下的联盟雄鹰,苏27战机。

1985年,苏27战机正式装备苏军。

文章图片9

图9

1987年,苏27战机用左垂直尾翼摧毁挪威P3反潜侦察机的右侧发动机,“巴伦支海手术刀”令北约为之变色。

1989年,普加乔夫用“眼镜蛇机动”,在巴黎航展向全世界展示了苏27近乎“变态”的优异飞行性能。

文章图片10

图10

美国如临大敌,在此等红色铁翼面前,其傲视天下的空中优势很可能将不复存在。美国情报机构闻风而动,针对苏27的各种间谍行动就此展开。

“崩塌的大厦”

1985年,苏联,戈尔巴乔夫上台。

此时的苏联已经被冷战拖得奄奄一息,国力大幅衰落。戈尔巴乔夫的“新经济政策”也没有挽救苏联的颓势,反而加速了国民经济的崩溃。同时,其亲西方的政策路线,又给了美国对苏联各领域加强渗透的可乘之机。

文章图片11

图11

此时的苏联,已无力再支撑庞大的武装力量,军工产业也不复往日的辉煌,苏霍伊设计局也不可幸免地陷入低谷。

格罗琴科和他的同事们失去了往日优厚的薪资和福利80年代中后期,苏联国内连年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即使是他们这样顶级科研人员的月工资也只能勉强糊口。普通的科研人员更是大批失业。

美国间谍机构趁机加大了对苏联科研人员的策反,大批专家经不住生活上的落差和美国的糖衣炮弹,充当了间谍,或逃往了西方。作为苏霍伊高层的格罗琴科自然也在美国的重点策反名单中。

文章图片12

图12

苏维埃联盟的大厦开始动摇。

此时,苏联高层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大幅提升格罗琴科这样国宝级专家的权力地位,并尽量恢复过去优厚的待遇。

此时,已在苏霍伊设计局位高权重的格罗琴科认为情况已经好转,困难只是暂时的,再坚持一下,他的祖国一定可以东山再起。虽然美国间谍私下里接触他很多次,但是都被他严词拒绝。后来,他干脆向国家安全部门举报了策反他的美国间谍。

但他的祖国已经积重难返。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红色大厦轰然崩塌。

文章图片13

图13

格罗琴科的梦想和信仰也随着苏联的逝去而破灭,现在他的祖国是一片废墟的俄罗斯。

当时的俄罗斯从上到下一片混乱,加上时任总统叶利钦轻信了西方经济学家的“休克疗法”,导致国内经济彻底崩溃。

国家再也无力支撑国防工业庞大的身躯。没有了政府的资金支持,各大军工企业相继“断奶”,需要自负盈亏来解决生计。但是,他们早已习惯了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自己养活自己谈何容易。

文章图片14

图14

说句题外话,如果没有来自我国的庞大战机订单,苏霍伊设计局能否坚持到21世纪都是个问题。但是格罗琴科没有坚持到中国朋友伸出援手的那天。

没有了丰厚的薪资福利,格罗琴科的生活水平瞬间落到冰点,巨大的心理落差成为压垮他信念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次,他没有再拒绝美国抛来的“橄榄枝”。

文章图片15

有一天下班后,格罗琴科恍然走在回家的路上,一个陌生人径自走到他面前,开门见山地对他说:希望了解一些战斗机方面的知识。

格罗琴科心领神会,跟随对方来到了一家他曾经去过无数次的高级餐馆。

在餐馆中,对方向他开出了他无法拒绝的报酬。同时要求他向美国情报机构提供有关苏27战机及后续发展型的机密情报。在适当的时候,会安排他叛逃到美国。同时,对方承诺:到美国后,将为他提供豪宅和优厚的工作报酬,以及24小时的高级安保。

文章图片16

格罗琴科想到自己已经年近50,除了设计战斗机,没有其他一技之长,国家已经这个样子,如果他拒绝对方,那么等待他的将是落魄到死的结局。无奈,他与对方达成了协议。

1992到1993年的两年间,格罗琴科利用职务之便,将苏霍伊设计局和其他协作单位的大量机密资料泄露给了美国。

格罗琴科的变节给俄罗斯国防带来多大的损失,通个一个例子可以佐证。

文章图片17

图17

1976年,苏联飞行员别连科驾驶一架米格25战机叛逃到日本。美国利用仅有的两天时间对这架神秘的新式战机进行仓促的研究,获得了关键的敌我识别系统信号特征。由此,苏联紧急将全国几千架战机与地面防空武器的敌我识别系统全部更换,代价巨大。

而格罗琴科提供给美国的情报,可是苏27由里到外全部的机密资料。这样的损失是俄罗斯无法承受的,导致整个俄罗斯防空系统在美国面前形同虚设。同时,也迫使我国空军在装备苏27后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改进。

文章图片18

图18

1993年,由于获知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已察觉到格罗琴科变节的蛛丝马迹,美国紧急安排他利用赴美考察之机进行叛逃。然后为他提供了一座地处偏僻郊区的豪宅安身,同时安排24名特工分3班,进行24小时安全保护。

文章图片19

图19

但是,格罗琴科深知俄罗斯情报部门的厉害,因此一直提心吊胆的生活,在美国深居简出,除了上班,几乎从不外出。

但是,该来的,一定会来。

可悲的末日

鉴于格罗琴科的叛逃给俄罗斯国家安全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同时也为其他跃跃欲试的潜在叛国者提供了极其恶劣的样板,时任俄罗斯联邦安全委员会主席的普京亲自下令,要求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必须除掉这个VIP级别的叛徒,以儆效尤。

俄罗斯联邦安全局拥有悠久的“铁血”传统。

文章图片20

图20

1940年,其前身,苏联国家安全总局,派遣特工远赴重洋,在墨西哥找到了持不同意见的苏维埃元老之一的托洛茨基,然后用冰凿把他的脑袋砸碎

1985年,其前身,大名鼎鼎的克格勃,在苏联4名外交官被“巴解组织”绑架并杀死一人后,直接将“巴解组织”高官的亲属肢解后寄给了高官本人,随即外交官安全获释。

由这两个案例可对俄罗斯特工行事的冷酷决绝领略一二。

文章图片21

图21

1999年7月的一个早晨,格罗琴科像往常一样,走出家门,钻进一辆防弹专车,启程去上班。随后8名便衣保镖也驾车随行。

在一个道路的转弯处,车队减速,忽然从车队后面疾速驶来两辆摩托车,便衣保镖还未反应过来时,两名骑手已经掏出微型冲锋枪,从格罗琴科专车的两侧对其进行密集扫射。

一刹那,车窗防弹玻璃被特制穿甲弹击碎,格罗琴科身上瞬间布满弹孔,殒命当场。两名枪手随即消失无踪。

文章图片22

图22

俄罗斯面对美国的质问,坚决否认与此事有关。

同年,年逾七旬的苏霍伊设计局总设计师西蒙诺夫荣获俄罗斯联邦政府授予的俄罗斯英雄称号及金星勋章。

文章图片23

图23

而苏27战机并没有消沉,它的后代在强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浴火重生,枝繁叶茂,组成了令帝国主义夜不能寐的强大机群,它的铁翼将以无限的忠诚继续捍卫着社会主义广袤的蓝天。

尾声

作为一名国家的叛徒,格罗琴科的下场是可耻的,但更多的是可悲。

如果强大的苏联没有解体,也许就不会有这样的结果。但是,历史没有假设,格罗琴科的死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那个曾经傲视天下的红色巨人的悲剧。

文章图片24

图24

以格罗琴科为鉴,才能让我们更加崇敬那些在艰难困苦中仍然为祖国无私奉献的科研先辈;

以苏联为鉴,才能让我们更加体会到生活在如此强大的中国,是多么幸福可贵。

愿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永远繁荣昌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