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墨韵天真,独辟蹊径——青年书画家张彦旭作品印象

 泊木沐 2022-06-22 发布于辽宁

当前的书画创作缺少三个方面,一方面是向上的精神指向,即很少有人的作品能够达到形而上的哲学层面或宗教状态;另一方面是面对众多生活方式,又有很多人的创作不能下沉或抵达至当下生活经验本身;再一方面是很多人的创作一直沉湎于过往的书画经典、艺术经验本身而不能自拔和超越。近观书画家张彦旭画作,不由眼前一亮,他的绘画语言简约从容,线条墨色于简洁中直接潜入生活的方方面面,画境在具有禅意古意的同时又契合现代人的时代审美趣味,可以说他的画作既保持了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意蕴,又刻画出时代生活的风采。

青年书画家张彦旭作品

张彦旭,1976生于山东沂水,祖籍北京,现居青岛从事书画专业创作。他自幼酷爱书画艺术,在探索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得到郭志光、张志民、王有志等诸名家的点拨和教诲。张彦旭先研习书法后沉醉国画创作,他的作品获奖和入展次数已同时具备加入山东省书协和山东省美协的入会条件,并被海内外诸多美术馆收藏。张彦旭的作品涉及山水、人物、花鸟三科,自成逸格,迥出世尘,妙合自然,是当代极具收藏潜力的文人画家之一。

青年书画家张彦旭作品

中国画一向有崇尚文人画的传统,在日常学习的时光里,张彦旭对古今画贤心摹手追,他喜欢宋代牧溪、梁楷,元代倪瓒、黄公望、吴镇,明代徐渭、陈淳、沈周,清代喜欢清初四僧,尤喜八大山人,扬州画派尤喜金农和李鳝,近代海派尤喜吴昌硕和虚谷,现代喜欢齐白石、黄宾虹,尤喜陈子庄的绘画状态和精神。做一个有思想有情怀的当代文人画画家是张彦旭的理想所在。张彦旭曾说:“绘画状态即是所有著名画家的生命状态,亦是本人绘画之追求,禅宗讲明心见性,直指内心,绘画亦然,书法亦然,艺术亦然。”

青年书画家张彦旭作品

在书画创作上,张彦旭比较看重中国画笔墨所承载具有文化内涵的那一部分,他喜读奇书妙文及古今中外先贤之雅文,尤喜老庄学说,禅宗佛学,在儒释道经典著作中寻找自己的艺术观。同时,他又积极入世,在生活的酸甜苦辣之中悟道,而付之于艺术创作。

青年书画家张彦旭作品

张彦旭善于不断发现生活之美,习惯用画笔描写心中的每一次感动和美好,作画主张直抒胸意,不拖泥带水,直指内心。张彦旭重视个人的综合人文修养,因为他知道在一幅中国画中个人所体现的学养是第一位。张彦旭认为书画同源,主张以书入画,他认为一幅中国画要做到书中有画,画中有书法,画亦书,书亦画,书画本一体。确如王耕烟云:“有人问如何是士大夫画?曰:只一写字尽之。”此语最为中肯,宁要写,不要描,画亦如之,一入描画,便为俗工矣。

青年书画家张彦旭作品

同时,张彦旭尚古怀今,主张中国画要有书卷气,有品位、内涵和高境界,主张文以载道,主张真诚对待书画创作,主张中国画也要有时代的呼声,要不断给中国画注入审美方面的新鲜血液。所以张彦旭的作品中常常荡漾出高古、自在、返朴、好玩、天真、放松、荒寒、孤高、冷逸的意境。

青年书画家张彦旭作品

而作为书画评论或鉴赏者,很多人是面向既有经典或已经成功了的书画作品的创作经验来对当下作品进行批评或欣赏,甚至有的书画艺术批评或鉴赏者仅仅依据既成的书画创作理论来审视、评判当下的书画作品。这样就很容易在怀旧中陶醉,在拟古中幸福,抵达了食古不化的境地或者就理论而理论的刻板状态。

青年书画家张彦旭作品

潘天寿先生曾说:“法自画生,画自法立,无法非也,终于有法亦非也。故日:画在有法无法间。”他说的虽然是画画的技法问题,却也间接向我们提出了创作绘画作品时题材内容的宽博性、精神指向的多面复杂性,所以,笔者以为张彦旭的绘画作品在技法上有自己的创新,于墨分五色中简化了好多皴法好多构图,却于简单简洁中抵达了需要纷繁技法才可表达清楚的画境,这证明张彦旭在创作观念上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其二是张彦旭的绘画作品在保持古意传统的同时,具有趣味性、真性情和好玩的韵味和特点,使之兼具人文关怀和平民情怀,达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高境界。

青年书画家张彦旭作品

清代著名艺术家袁枚说:“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张彦旭目前所创作的艺术作品既显神韵,又重性情,两者兼而有之,可以说是独辟蹊径,这是非常难得,更值得可喜可贺的事,也是他在艺术创作之路上经历恒久积累和不断自我体悟、已经进入一个崭新创作阶段的明证。

青年书画家张彦旭作品

青年书画家张彦旭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