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非常丰富,但是饮食无节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因此很多人都有脾虚症状,也总有人问我脾虚怎么治疗,我每次都说需要四诊,对方干脆直接丢给我说我就是脾虚,你看吃什么药好,其实脾虚分为很多种情况,今天我就把几种脾虚的症状以及用药详细给家讲明白,请大家对号入座。 分型一 | 脾虚湿盛 | 临床表现 | 湿气重,四肢沉重,晨起痰多,咽喉异物感或者有痰,咳之不爽,口不清爽,纳差,腹胀,懒动,大便不成形。 | 治则 | 益气健脾,行气化痰 | 方药 | 香砂六君子丸 | 方解 | 方中四君子健脾益气除湿,半夏、陈皮化痰除湿,木香、砂仁和胃行气,甘草兼为使药。全方健中有消,行中有补,有健脾和胃、祛湿之功效。 | | | 分型二 | 脾气不足 | 临床表现 | 腹胀、便溏或完谷不化、食欲不振,倦怠、消瘦、少气懒言,食后及便,大便溏薄或者腹泻。 | 治则 | 益气健脾 | 方药 | 四君子丸 | 方解 | 人参甘温,入脾、肺经,补中益气,扶脾养胃;白术苦温,入脾胃经,健脾燥湿,增强人参益气健脾功效;茯苓淡渗利湿,健脾和胃,炙甘草益气调中。 | | | 分型三 | 脾阳虚弱。 | 临床表现 | 完谷不化,浮肿、四肢冰冷,胃脘冷痛,喜食热食,食冷不适,腹泻、感觉腹部胀满、乏力、消瘦、四肢冰冷、舌苔白。 | 治则 | 温中散寒 | 方药 | 理中丸 | 方解 | 方中用干姜温中阳以祛寒,用人参补气健脾,二药相配,温补结合,以祛内生之寒。白术健脾燥湿,以助脾胃运化,甘草既能助人参补气,又能调和药性,使药力持久发挥作用。 | | | 分型四 | 脾阴虚 | 临床表现 | 咽干、口燥、两个颧骨红、潮热、盗汗、消瘦、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少苔。 | 治则 | 健脾养阴,消食开胃 | 方药 | 滋阴健脾丸 | 方解 | 人参2两,麦冬3两,五味1两,白术3两,白茯苓2两,甘草1两,山药3两,石斛1两,陈皮1两,山楂3两。 | | | 分型五 | 脾不统血 | 临床表现 | 气血不足,心悸,失眠,食少乏力,面色萎黄,鼻子、牙齿、皮肤出血、尿血、便血、女性月经过多、崩漏等血不循经的症状。 | 治则 | 补气摄血 | 方药 | 人参归脾丸 | 方解 | 方中人参、黄芪甘微温,补脾养气,龙眼肉甘平,补心安神,益脾补血;白术苦甘温,助参、芪补脾益气,枣仁、茯神甘平,助龙眼养心安神,当归甘辛苦温,滋养营血,与参、芪配伍,补血之力更甚;远志苦辛温,交通心肾,安神宁心,木香辛苦温,理气利脾,使诸益气养血之品补而不滞;生姜,大枣调和营卫,炙甘草甘温益气,调和诸药。 | | | 分型六 | 中气下陷 | 临床表现 | 久泻脱肛,甚至会出现内脏下垂如腹部坠胀、脱肛、女性子宫脱垂等症。 | 治则 | 补气升提 | 方药 | 补中益气丸 | 方解 | 炙黄芪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党参补中养血;炒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助运;炙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诸药。陈皮理气健脾开胃,防补药停滞;当归补血和血,以利中气化生;大枣补中益气;生姜温中开胃。柴胡轻清升散;升麻升散清泄,二药合用,可助升举下陷之清阳。 |
脾虚大概有以上六种情况,所以说脾虚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不能一概而论,治疗也肯定不能以方解决,即便确定了用方,还要确定用量,所以说治病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一定要正规就医,辨证论治。另外,脾虚除了吃药,食补也是养脾健脾很好的方式。对于脾虚之人,三餐一定要规律,七八分饱,切忌暴饮暴食,忌口生冷、肥腻食物。日常可以适当多吃一些比如粳米、莲子、薏米、山药等健脾和胃的食品,祝大家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