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统计过程控制(SPC)

 blackhappy 2022-06-22 发布于山东

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统计过程控制

用统计技术对过程的各个阶段进行监控,达到保证与改进质量的目的。

文章图片1

起源、发展

文章图片2

SPC目的

统计的基本概念

1、数据

计量型

特点:可以连续取值也称连续型数据。如:零件的尺寸、强度、重量、时间、温度等

计数型

特点:不可以连续取值,也称离散型数据。如:废品的件数、缺陷数

2、波动(变差)

波动是指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两件东西是完全一样的。生产实践证明,无论用多么精密的设备和工具,多么高超的操作技术,甚至由同一操作工,在同一设备上,用相同的工具,生产相同材料的同种产品,其加工后的质量特性(如:重量、尺寸等)总是有差异,这种差异称为波动。公差制度实际上就是对这个事实的客观承认。消除波动不是SPC的目的,但通过SPC可以对波动进行预测和控制。

文章图片3

波动原因

控制图

控制图是用于分析和控制过程质量的一种方法。控制图是一种带有控制界限的反映过程质量的记录图形,图的纵轴代表产品质量特性值(或由质量特性值获得的某种统计量);横轴代表按时间顺序(自左至右)抽取的各个样本号;图内有中心线(记为CL)、上控制界限(记为UCL)和下控制界限(记为LCL)三条线。

文章图片4

控制图目的

文章图片5

计量型、计数型

文章图片6

控制图的选择

文章图片7

应用流程

计量型控制图制作步骤

A 收集数据

文章图片8

数据收集

B 计算控制限

文章图片9

计算控制线

C 过程控制解释

文章图片10

过程控制

D 过程能力计算/解释

文章图片11

过程能力计算

计数型控制图的制作步骤

A 收集数据

文章图片12

收集数据

B 计算控制限

文章图片13

计算控制限

C 过程控制解释

文章图片14

过程控制解释

D 过程能力解释

文章图片15

过程能力解释

使用控制图注意事项

分组问题

主要是使在大致相同的条件下所收集的质量特性值分在一组, 组中不应有不同本质的数据, 以保证组內仅有偶然因素的影响.

我们所使用的控制图是以影响过程的许多变动因素中的偶然因素所造成的波动为基准来找出异常因素的, 因此, 必须先找出过程中偶然因素波动的这个基准.

分层问题

同样产品用若干台设备进行加工时, 由于每台设备工作精度、使用年限、保养状态等都有一定差异, 这些差异常常是增加产品质量波动、使变差加大的原因. 因此, 有必要按不同的设备进行质量分层, 应按不同条件对质量特性值进行分导控制, 作分层控制图. 另外,当控制图发生异常时, 这又是为了确切地找出原因、采取措施所不可缺少的方法.

控制界限的重新计算

为使控制结适应今后的生产过程, 在确定控制图最初的控制线CL、UCL、LCL时, 常常需要反复收集数据和计算, 以求得切实可行的控制图. 但是, 控制图经过使用一定时期后, 生产过程有了变化, 例如加工工艺改变、刀具改变、设备改变以及进行了某种技术改革和管理改革措施后, 应重新收集最近期间的数据, 重新计算控制界限并作出新的控制图.

文章图片16

6sigm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