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医院里竟然藏着这么多乐器高手,疫情后的上海瑞金医院重新开放,不同岗位的医生用音乐会抚慰患者

 虎晟 2022-06-22 发布于山东

文丨夕兮

图片

朱阿姨是医院的“常客”,她在医院做了十年的血透,今天瑞金医院重新开放,还未走入医院,耳边已经传来了阵阵琴声,“熟悉的琴声又回来了,”朱阿姨坐在椅子上一边听一边感叹,每次阿姨来这里做血透,都能听到悠扬的琴声,这熟悉的一切感觉都回来了,上海的疫情终于有了好转,我们又要开始好的生活了。”

图片

5月18日上午八点,瑞金医院奏起了一场小型“演奏会”,而这场“演奏会”的演奏家们,没有穿着礼服,而是身披白大褂,他们是来自医院不同岗位的医务人员,首先肾脏科医生马宏昆弹奏钢琴曲《大鱼》,空灵的琴声包围着医院,让人感到一阵阵的温暖。疫情爆发后,马医生因为要为病人做血透,就直接搬到医院住,这一搬就是三个月。她说,“音乐能抚慰人的心灵,也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抚慰到现在每位来瑞金医院就诊的病人,让大家心理有宽慰的感觉,希望未来越来越好,希望上海早日走出疫情的阴霾。”

图片

'这世界有那么多人,人群里,敞着一扇门...'外科医生李佑这首《这世界那么多人》一响起,醇厚的歌声回荡在医院的大厅里,吸引很多就诊病人驻足停留,沉醉于那动人的歌声里。李佑说,“抗疫期间,无论在医院还是社会上,总是有很多人在互相帮助,这跟大家齐心协力分不开的。”

感染科郭斯敏医生疫情期间一直坚守在医院感染科,她的一曲小提琴曲《我爱你中国》婉转悠扬,谁也不会想到这位娇小的女医生不但是音乐志愿者,她还曾经勇敢逆行,前往北非援助,成为一名行走在战地的国际志愿者。

图片

此外,财务处范嘉琦、高血压研究所的郭悦彤和便民服务中心的张岚也纷纷弹奏了《明天会更好》等曲子,让人感觉到充满希望。“在家封闭很久了,突然之间听到这个觉得心情很放松,也很愉悦,挺治愈的。大家都是因为有些疾病才会来医院,在医院里听到这样的琴声,对病人的心情、生理都有一定帮助,感觉已经回到正常的生活状态了,特别美好,感觉生活很有希望。”另一位病人家属范女士表示。

图片

在此前,同样在瑞金医院演奏钢琴《那些年》在网上走红的超声科研究生张宇宁告表示:封院期间,部分患者和医生都不能离开医院,自己平时就是一个拥有乐观心态的人,就想通过音乐给留在医院的患者和同事伙伴们带去快乐。“我小时候学过一段时间钢琴,还是业余水平,当时就是情不自禁地走到钢琴前,既是传递温馨的气氛,也是传递浪漫的情怀。”张宇宁说。

瑞金医院副院长陈海涛介绍,门诊大厅的音乐演奏已经持续了10多年,很受患者欢迎,以往大多是由来自社会各行业的志愿者和医务人员志愿者共同参与的。今天,琴声再次飘扬在门诊大厅,我们希望在救治的同时,也能让患者得到心灵的抚慰。

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流;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在我生活里,音乐是一缕阳光,一轮明月,是情感的润泽,是恬淡的遐思,是抚慰心灵的魂。这些医生们,用手中流出的音乐,给医院带来一丝,温暖抚慰着医院里病人和家属的心灵。

图片

一个医院,一架钢琴,没想到却能擦出如此温馨的火花,一方面是院方能够通过新颖的想法,给人们印象中严肃的医院添加一抹独特的景色,另一方面是医院里面的医护人员及志愿者确实是卧虎藏龙,在需要的时候都能“露一手”,让人们大开眼界,原来穿着白大褂的他们也可以如此”多才多艺“

其实,作为医生的他们,喜欢音乐,能学会乐器其实是一件不奇怪的事情,首先,医生本来就是非常忙碌而且需要承担非常大压力大的一个职业,而音乐能在忙碌后,给自己身体以及灵魂一次放松,其次,从小学习音乐,可以培养自身的注意力集中程度以及不畏困难的决心和毅力,这对于他们以后走医学道路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图片

在一场短暂的“演奏会”后,穿着白大褂的“音乐家”们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上,开始了他们一天忙碌的工作,疫情还没有结束,他们的音符仿佛还继续回荡在那个钢琴角,不断的为安抚患者,为抗击疫情做出自己的贡献。

今日推荐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