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1-400:宝山城市做大了 391)18号线通车了,大年初一,从家门口坐18号线再换3号线,我兴致勃勃到吴淞炮台湾和宝山城区搞了一次一日游。北边的宝山,与南边的金山一样,都是因为重化工业而做起来的城市。历史上许多次人们想把吴淞做成上海的门户城市,解放后在这里搞了宝钢,城市才真正做大了。 392)宝山不是矿产地,但有通江达海航运优势。1970年代末邓小平决策在这里建设宝山钢铁公司,使得宝山摇身一变成了长江口的钢铁城市,上海作为中国工业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加强了。时任上海市副市长陈锦华说,上海南有金山,北有宝山,遥相呼应,为国家积累金银财宝。 393)在上海建设宝钢这么大的钢铁基地是有争论的。当时备选的还有国内其他城市,但是它们的条件没有上海强。上海虽然也有缺憾,例如长江口水深不够、进口矿要建港转驳,以及地基软弱需打桩加固等等,但上海的工业基础和综合能力可以支撑建设这一现代化的钢铁基地。 394)当时有人写信向国务院反映,“宝山厂址有很多弱点和缺陷,地质不好……会产生塌方,美国大湖地区钢铁厂已有先例……”。为此国家组织56名专家到宝钢做了18天实地试验,最后结论是建厂没有问题。在宝钢建设关键问题上,同济大学老校长李国豪院士发挥了重要作用。 李国豪(1913-2005),广东梅县人。1936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土木系。1938年赴德国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攻读桥梁工程和结构力学,1940年获工学博士。1946年回国,历任同济大学教授、土木系主任、工学院院长、副校长、校长等。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为宝钢工程、洋山深水港等重大工程做过科学论证。 395)李国豪曾任宝钢工程技术顾问委员会首席顾问。1981年因为宝钢工程耗费资金量巨大,有人建议下马。李国豪反对,认为贸然下马使得已建好的设施被废弃,是更大的资金浪费。后来又传出“钢桩基础出现水平位移”消息,李国豪带队进行计算分析,帮助国家化解了问题。 396)宝山城市发展的另一波来自近年来建设吴淞国际邮轮港。吴淞炮台湾一带本来是解放前的大上海计划规划梦想建设的国际新商港,现在建成了有国际影响力的邮轮港。邮轮港2011年正式运营,2020年已经能够同时停靠4艘大型邮轮,成为亚太地区最为繁忙的国际邮轮母港。 397)我喜欢坐邮轮出国旅行。我觉得吴淞邮轮港可以在两方面进一步做大。一是发展国际邮轮航线的同时配套发展国内两个航线,即从吴淞口出发的中国长江内河邮轮航线和深入上海内部的黄浦江游轮游。这样吴淞邮轮港就有了在国际、国内、上海之间切换提高可游玩性的意义。 398)另一个是把高铁交通与邮轮旅游对接起来。坐邮轮到美国安克里奇,印象最深的是邮轮下来有极地火车接驳通向阿拉斯加内陆,公主邮轮公司在那里有海陆一体化的服务。中国高铁是独特优势,如果吴淞邮轮港与高铁火车联动,那就可以把长三角腹地许多旅游景观接通起来,大幅度提高吴淞邮轮母港在世界上的吸引力。 399)宝山杨行要规划建设高铁上海北站,我想这可能是对宝山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的下一个重要事件。一方面,这使我有关吴淞邮轮感与高铁交通联系的畅想有了实现的可能;另一方面,宝山可以发展成为高铁网络中的上海北部枢纽,发挥上海对长江口北岸地区的溢出效应。 400)上海北边一直缺少高铁枢纽,杨行建设高铁北站可以补缺这个遗憾,这样上海东南西北就可以形成对内对外的完美辐射。即,东有与浦东机场联动的上海东站,西有与虹桥机场联动的虹桥火车站,南有与机场连接线联动的上海南站,北有融入南北沿江高铁线的杨行高铁站,四个高铁枢纽可以在上海外围形成环形大通道。 |
|
来自: 明日大雪飘 > 《京沪,各地,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