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法经典三副笔(一)

 苍梧四宝堂 2022-06-22 发布于江苏
       毛笔发展的历史也算是波澜壮阔,随着蒙恬对毛笔的“损益”,以及最终秦朝的大一统,文房开始真正意义上地进入文人的生活。从竹简到纸张的发明,使得作为书写工具的毛笔也随着发生了很多重大的技术革新,毛笔的制作也越来越成熟。其中最为经典的应数三国时期韦誕的三副笔。韦誕是当时的书法家,又是制笔和制墨的高手,著有《笔墨方》,他的制笔方法被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根据这段文字,我们大概知道韦诞笔的选料和结构层次:以兔毫(硬毫)为心,羊毫(软毫)为被(披毫),具体为一心三副。香港书法家黄简在他的视频讲座里对此作了详细图解。

      三副的基本结构形式。(黄简书法视频)

       晋代书圣王羲之对制笔也颇有研究,还著有《笔经》,有关制笔的论述进一步阐述了韦誕制笔的原则和改进的措施。

     从上面文字也可以看出,王羲之已经觉察到韦誕二副也就是用截取的粗羊毫衬垫虽然起到强心蓄墨的作用,但也因为产生的空隙容易蓄水造成笔柱膨胀而影响书写效果,于是改为用麻纸裹柱,这样着墨不再担心笔柱膨胀而影响到笔柱劲挺直顺。尽管笔工制法不尽相同,但做成一支好笔的大概原则是有共识的,那就是笔有“二毫”:硬毫为柱,软毫为被。如果再加入适当的衬垫便可称为笔妙。

      欧阳修有题《圣愈惠宣州笔戏书》诗云:“圣愈宣城人,能使紫毫笔。宣人诸葛高,世业守不失。紧心缚长毫,三副颇精密。硬软适人手,百管不差一。说明宋代三副笔不仅依然传承古法而且技术已经炉火纯青。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在唐代鸡距笔和三副笔并行存在的事实。三副笔并没有因为鸡距笔的风行而消失,就像今天虽然尼龙已经取得霸主地位但纯毫依然以小众而存在于部分实力派书画家的手中一样。

      那么三副笔、鸡距笔曾经风光无限,那千年以来为何逐渐消失了呢?实际上这跟书法的发展密切相关。我们知道,毛笔是为了书写,书写的功能无非低则是文字记载的需要,高则表现为情感性表达,也就是艺术的表现。中国书法始终伴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而发展的,造纸的发明拓展了书写的空间,使得书写的艺术性得到增强,随着生宣的逐步应用,书法越来越多的呈现为实用性之外的纯艺术的作品,而且尺幅越来越大,以前流行的以兔毫为主要材料制成的笔已经不能适应这种需求,于是散卓笔应用而生。作为颇为严密制作精细的三副笔因为工艺的复杂而又书写的艺术空间有限,在继鸡距笔之后也渐渐消失于历史,但今天的制笔基本原理和结构形式依然是以韦誕三副笔为基础的,或披柱或散卓,更为自由而丰富。作为传承来说,工艺程序的简化具有不可逆性,三副笔变成一副笔二副笔,有心变成无心都是很正常的了!

        今天书写的实用性逐渐式微,钢笔字都少有人写了,毛笔字也几乎变成纯粹的艺术而存在,其高级形式就是展厅更多的尺幅较大的书法家们的作品,所谓的视觉艺术冲击。毕竟今人书法功力远不及古人,出现那些走火入魔的怪诞书法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些满足了人们的对于所谓艺术的追求。像古代的抄经、文书档案等等虽然仅是实用性的需要,但其中高超的笔墨技巧还是让今人叹为观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把诸如抄经书写变成了一种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写得一手工整的字也被夸成了书法家,可以获得很大的自信,也容易得到别人的尊重,书写诸如抄经这样的事情过去即便是寺庙的日常工作,今天足以附庸风雅。

     小楷笔历来以兔毫为主,后来狼毫笔也得到了普及,当今尼龙纤维笔充斥市场更是满足了书法爱好者的初级需求,比如现在市面上出现的大量尼龙作笔芯的鸡距笔。

          日本正仓院古代仿唐鸡距笔

                   日本仿天平鸡距笔

      鸡距笔本来因为缠纸束缚,仅能书写蝇头小楷,加上现在尼龙笔泛滥,鸡距笔市场鱼龙混杂,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又开始重演。开始有人思考者如何拥有像鸡距笔那样短胖锋颖如锥弹力强劲又能具有很强吸水性可以长时间连续书写的笔,于是作为千年之前的经典颇为精密的三副笔再次进入我们的视野。可惜,韦誕三副笔消失已久,我们只能从历史文献寻找到它的蛛丝马迹。

        江西徐华荣,做笔已逾四十年,祖传古法纯毫制笔,特长是紫毫、鸡狼毫、紫狼毫等的制作和研究。最近还做出了清廷紫毫兰蕊笔、韦誕三副笔等引起了制笔界不小的震动。

       徐华荣仿制清万年天子兰蕊笔

     一两年前徐华荣接到顾客请求,能否仿制古代的三副笔,徐华荣决定试试!三副笔虽然复杂,但基本的原理和结构还是大概可以掌握的凭着自己几十年紫毫制作的经验,还是充满信心的。去年夏天,徐华荣做出了自己的紫毫三副笔样品,经过书家的试用效果很好。

     徐华荣制紫毫三副笔 (苍梧四宝堂)

     笔心:纯紫毫

    一副:纯羊毫

                 二副:纯狼毫

     此步骤吸取了王羲之《笔经》里韦诞笔制作的经验,用捆缚替代截毫固心,二副羊毫用纯狼毫代替,这样使得笔柱到披毫的过渡更加顺畅自然

                    三副:纯羊毫

      为了落实韦誕三副笔披毫(副毫)上等羊毫的要求,徐华荣专门去湖州寻找到非常细嫩的羊毫毛料,手里摸起来有丝绸般润滑、玉兰般白嫩。一支好笔,注定是最佳材料的有机配合,更是笔工匠心的体现!

     从王羲之的兰亭序(摹本)到苏轼等历代名家的书写墨迹看来三副笔是当仁不让的首选用笔,至少说它们是简化了三副笔。有关三副笔的相关问题将在下篇慢慢揭秘。

说明:1.本文的编写参考了部分文献,除了注明外,还有程建中的《湖笔制作技艺》等,如果有不合适的地方请与我联系,手机18761308649(微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