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球化行至新的十字路口,未来将何去何从?

 颐源书屋 2022-06-22 发表于云南

当前,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甚至出现了逆全球化的苗头。新冠疫情阴霾还未散去,经济受到前所未有的震荡,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正不断冲击现有国际秩序,加之俄乌战争引发的系列影响,诸多问题仍悬而未决。

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全球化将面临怎样的挑战?未来又会如何发展?中国将会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近日,在全球化智库(CCG)举办的第八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上,来自多国及国际组织机构的驻华使节和中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此展开对话讨论。

图片

第八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活动现场

01. 

全球化正面临多方挑战

新冠疫情对全球化的进程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目前,西方多国正经历严重通货膨胀,失业率居高不下,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日益突出,为世界经济复苏蒙上了阴影。

巴基斯坦驻华大使莫因·乌尔哈克说,现在的危机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前所未见的,全人类到目前为止所取得的成就都面临巨大挑战。

图片

△ 非盟驻华大使奥斯曼表示,新冠疫情导致了二战之后最大的一次经济萧条,是人类历史进程中面临的最严重挑战和危机之一。

疫情影响下,人员、资源流动性受到阻碍,为经济文化交流带来不小的困难。斯洛文尼亚驻华大使苏岚表示,疫情前和疫情后,“全球化”这个词的意义是不一样的,重点也是不一样的。“在疫情之前,资源可以一站式提供或转运,非常方便。现在疫情影响加上地缘政治冲突,使得全球供应链变得更加困难。”

此外,俄乌冲突及由此引发的粮食、能源安全等问题也不容忽视。阿联酋驻华大使阿里·扎希里谈到,“区域冲突正在破坏全球社会的稳定,加剧了疫情的挑战,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问题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在脆弱的欠发达地区。这无疑将产生连锁效应,导致国际形势不稳定。”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指出,除疫情以外,现在有越来越强烈的反全球化和逆全球化趋势,因为区域性的合作支离破碎。“我们必须一起来面对这些问题,在竞争当中化解这些矛盾。”

新冠疫情、战争冲突、通胀上升、气候变化、粮食危机……任何一项都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在此过程中,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无疑将会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02. 

未来全球化将去向何方

在这变局重重的时代背景下,全球化逆流涌动,有很多人悲观地怀疑全球化可能已经走到了终点。未来全球化将何去何从?中国又将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图片

△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原中国驻南非大使林松添对“全球化”给出明确判断:“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必然,是各国实现发展繁荣的必然选择,不是某些国家给予其他国家的施舍或恩惠,更不可能被人为逆转或改变。”

多名专家学者也对全球化发展持积极态度。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国际关系学系教授、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达巍表示,“全球化是一个客观上持续存在的过程,通过技术、人员流动和全球问题驱动。在这几股力量之下,全球化会持续存在,不会中断。”

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执行院长、新兴市场研究院院长胡必亮坚定支持全球化发展,在他看来,全球化的形式会发生变化,进行重组,但本质不会变,其重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本质和需求,“全球化不会有终止的一天,一定会永远发展下去,而且会越来越快、越来越好、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充分。”

在今天的全球化逆风和暗流之中,国际社会更应该团结一致。中国一直致力于推动包容、可持续的全球化,未来也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中国是一个非常大的贸易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中国品牌在世界上,尤其在服务贸易上,所起到的作用日益增长。”世界银行中国局代理首席经济学家易卜拉欣·乔杜里评价。

目前,中国已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化,为21世纪全球化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认为,未来全球化主要靠中国,“中国能不能以更大的实际行动为全球化、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做出更大贡献,是全球化能否保持和继续发展的关键。无论从市场体量、未来空间还是现在开放的空间等方面来看,中国可能是当前唯一一个为全球化做出增量的国家。”

图片

△ 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表示,未来会和中国继续进行合作,不仅仅是在此前和中国建立起来的合作框架下合作,也包括在“十四五”规划、“双碳”目标框架等下进行合作。“我们将共同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让成果惠及每一个人。”


中国不仅是全球化的参与者、受益者,更是贡献者、推动者。全球化站在十字路口的今天,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最大贸易国,中国将承担起自身责任,坚持扩大对外开放,推动“一带一路”、金砖国家合作机制、RCEP等国际合作,强调世界发展成果全球共享。

中国积极追求全球化并不是为了“称霸”,而是为了提振全球信心;不是你输我赢,而是合作共赢。秉持共同的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全人类共同发展,才是合乎时代潮流、顺应各国人民心声的大势

END -

记者 | 牛慧颖

微信编辑 | 宁静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热点新闻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