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淮南子》卷12道应训诗解11重耳报恩勾践卧薪赵简子不迫人于险

 琴诗书画情 2022-06-22 发布于山东

题文诗:

晋公子,重耳出亡,过曹国其,君无礼焉.

厘负羁之,妻谓羁曰:君无礼于,晋公子吾,

观其从者,皆贤人也;若相夫子,晋国,

,何不,先加德焉?厘负羁乃,

遗之壶馂,而加璧焉.重耳受饭,其璧.

及其,起师伐曹,曹国,三军无入,

负羁之里.故老子曰:曲则全,枉则正也.

越王勾践,战吴不胜,国破身亡,困于会稽.

忿心张胆,气如涌泉,选练甲卒,赴火若灭.

然而乃听,文种之言,请身为臣,妻为,

亲执戈为,吴先马走,卧薪尝胆,吴王,

之于干遂.故老子曰:柔之胜刚,弱之胜强,

天下,莫之能行.越王亲之,故霸中国.

赵简子死,未葬中牟,守将,已葬五日,

起兵攻围.未合而城,自坏十丈.襄子于是,

击金而退.军吏谏曰:君诛中牟,守将之罪,

而城自坏,是天助我,何故去之?襄子曰吾,

闻叔向曰:君子不乘,人于利不,迫人于险,

使之治城,城治后攻.中牟闻义,其乃请降.

故老子曰: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原文】

    晋公子重耳出亡,过曹,无礼焉。厘负羁之妻谓厘负羁曰:“君无礼于晋公子,吾观其从者,皆贤人也。若以相夫子反晋国,必伐曹,子何不先加德焉?”厘负羁遗之壶馂,而加璧焉。重耳受其饭而反其璧。及其反国,起师伐曹,克之。令三军无入厘负羁之里。故老子曰:“曲则全,枉则正。”

【译文】

     晋公子重耳流亡国外,经过曹国,曹国君对他很不礼貌。这时,厘负羁的妻子对厘负羁说:“我们的国君对晋公子重耳相当不礼貌。但我观察到跟随重耳公子流亡的几位都是贤人,如果这些人能帮助重耳公子回到晋国执掌朝政,必定会讨伐我们曹国的。你为何不乘现在先给晋公子重耳施加恩德呢?”于是厘负羁遵照妻子的话给重耳他们一壶稀粥和璧玉。重耳他们接受了稀粥而将璧玉退回给厘负羁。等到重耳他们返回晋国并执掌朝政后,就发令讨伐曹国,在攻克曹国以后,特地命令三军不许侵扰厘负羁所居住的里巷。所以《老子》说:“委曲反能保全,屈就反能伸直。”
【原文】
  越王勾践与吴战而不胜,国破身亡,困于会稽。忿心张胆,气如涌泉,选练甲卒,赴火若灭。然而请身为臣,妻为妾,亲执戈,为吴兵先马走,果禽之于干遂。故老子曰:“柔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不知,而莫之能行。”越王亲之,故霸中国。

【译文】

越王勾践与吴国交战失败,国家破残,人民伤亡,自己又被围困在会稽。这时勾践是内心愤恨、胆气豪壮,激情豪气像涌泉,训练选拔士兵,决心赴汤蹈火与吴国决一雌雄。但经过大臣文种的劝说,以屈辱条件和吴国达成协议,勾践亲自为吴王作臣仆,妻子为吴王作奴仆;又亲自执戈为吴王牵马开道,经过这样多年的卧薪尝胆,终于在干遂将吴国打败,并擒获吴王夫差。所以《老子》说:“柔可以胜刚,弱可以胜强,天下没有人不知道这个道理,但是没有谁能够亲自实施。”而越王勾践亲自去实行了,所以他最终称霸了中原。

    
【原文】
  赵简子死,未葬,中牟入齐。已葬五日,襄子起兵攻围之。未合而城自坏者十丈。襄子击金而退之。军吏谏曰:“君诛中牟之罪,而城自坏,是天助我,何故去之?”襄子曰:“吾闻之叔向曰:'君子不乘人于利,不迫人于险。’使之治城,城治而后攻之。”中牟闻其义,乃请降。故老子曰:“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译文】

赵简子死后还没落葬,中牟的守将就叛变投靠齐国了。赵襄子将父亲简子下葬料理停当后,第五天发兵征伐中牟城,但包围还没完全合拢,中牟城的城墙突然自行倒塌十来丈,赵襄子下令鸣金收兵。军吏们劝谏说:“君王亲率兵马征讨中牟守将的罪行,城墙自行倒塌,这说明老天爷帮助我们去讨伐这些天理难容的罪人,为什么我们要撤退呢?”赵襄子解释道:“我听叔向说过:'君子不该在自己有利的形势下去欺凌别人,君子也不该在别人处险境时去逼迫他。’所以让他们将城墙修好后我们方开战进攻吧!”中牟城内的守将听到赵襄子这番如此仁义的话后,便请求投降。所以《老子》说“正因为不与别人争,所以天下也没有人能争得过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