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乡的热土,心中的热恋

 公众号陌上闲云 2022-06-22 发布于湖南

我出生在内蒙古通辽市的一个农村。

在历史文化上,村子没有深厚的积淀,没有太多可挖掘的东西。或许,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吸引先民定居,慢慢聚成村落。人们的最初意愿就很朴素,就是靠农耕来维持生活。这种朴素也一直朴素的传承着,至今都不曾改变。

村子是四四方方的坐落,街道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的走向。家家户户都有个小院子。村子的周围尽是大片大片的土地,非常平整,可能连十米的海拔落差都没有。所以,我上大学前从来不知道“山”是什么样子。

我在这出生长大,真真正正的“生于斯,长于斯”。十几年的农村生活,给了我泥土般粗实的体质,给了我泥土般俭朴的性格,给了我泥土般无私无畏的生命力。泥土也是有温度的,泥土的温度就是我对这片故土的热情。在外学习工作近二十年,对这片故土充满了深深的眷恋和思念。

这两天,得闲回来看看。我专门到田里的小路去散步,转了整整一大圈。天蓝的纯粹,找不出一点杂质,甚至可以说蓝的娇嫩,若用手指碰一下,真担心会戳出一个洞。那种蓝,是大自然特有的气质,看一眼就会融到心肝。头顶上的白云像是刚从庄稼人的烟袋里吐出来的,低低的,淡淡的,柔柔的,一团一团的,婀娜缥缈,缓缓游走。田里的庄稼长了一尺来高,一望无际,绿油油的,在微风中欢快的舞蹈。那姿势,虽然仅局限于来回摇摆,却极有看头。它们像是农民精心饲养的小宠物,白天温顺又听话,集体列队点头,向路人致意,到了晚上尤其活跃,撒欢生长,第二天又高出一大截,等候主人的宠幸。

我走累了就在田埂上坐会。小时候,田间地头就是我们这些农村孩子的游乐场。大人在田里干活,我们就在一旁玩耍。到处疯跑、剜野菜、欺负小动物,有时一把黄土也能玩上半天,非常快活。那种开心与满足感,至今都无法被超越。我看到有位农民伯伯正在浇地,专门凑到井水旁,双手捧水一饮而尽,透心凉的清甜,任何饮品都无法比拟。

农村的生活,尤其单纯。乡亲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白天与泥土为伴,脏点累点苦点从来不怕。到了晚上,月亮升到一树高,大家就休息了。夜里极其安静,接续不断的虫鸣声,偶尔的狗叫声,听得一清二楚,但丝毫不影响睡眠,却像是助眠剂,在这种声音的陪伴下,农民们沾枕头就能睡着。月亮偷偷移动着,用温和的光芒照着熟睡的人们。凌晨三四点,天微微亮,大家就起来了。喂马劈柴,生火做饭。村子里就开始热闹了,新的一天就这样鲜活起来。人们最大的事就是到田里劳作,这就是他们的工作。毕竟,把自己的庄稼经管好,才算本事。

这几年党和国家的政策好,农民们沾了不少光。不仅皇粮不用交了,国家还给耕种补助。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提升,笔直平整的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不像土路那样下雨天会冒出泥巴来。家家户户都是砖瓦房,端庄大气,窗明几净,再也见不到老式的泥坯房了。种地都是机械化操作,不少乡亲们都开着小轿车去田里干活。基本上每户都有网络,人手一个智能手机,刷朋友圈看小视频是家常便饭,不懂不会的就去百度搜搜问问,知识水平也提高了不少。我外婆年近八十,还会在手机上斗地主,经常用微信与我们这些在外面奔波的孩子聊天。她常说,现在是最好的时代了,可得感谢共产党啊!

我在乡间小路上边走边想,村子里要写的风土人情实在太多太多,写出来可能会有碎碎念的感觉,该怎样精炼简单的去概括呢。我思考了许久。我觉得这片热土,在我心中是立体的,是鲜活的,是富有人性的,是不是可以这样说:表情憨厚得丰富,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大地专属的颜色和农民特有的情感,辉映成趣;心地纯粹得善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睦邻友好,与人为善,是最好的乡村文化表达;骨骼硬朗得坚强,热土上的乡亲们,自力更生,自给自足,用顽强的性格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快要返回工作的城市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在夕阳的余晖中,再一次走进田地,用手轻轻撩拨青苗的嫩叶;走进乡村小路,闻得路边花花草草的香味;走进静谧的夜色中,用凝滞的眼神打量着刚刚入睡的村庄。此刻,我仿佛听到了它的鼾声,还有我儿时的梦呓,一起在夜空中与蛙声、虫鸣呢喃着。

我爱我的故乡,回来了就不想离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