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浓墨重彩的肉身刻画丰富多彩的灵魂

 公众号陌上闲云 2022-06-22 发布于湖南

陈炳佳老师在绘画界很有影响力,他的执着与坚守是我学习的典范。

炳佳老师经常在朋友圈分享个人绘画作品,每次观之阅之,都很受震撼。

隔行如隔山。我不懂绘画技巧,纵然有万千感慨,仍不敢乱发一言,只是默默点赞关注;偶有所感,则留藏于心。

最近,在一次旅途上,老师的《护花钟进士》透过三寸屏幕,映入眼帘,大呼过瘾。画面背景是一株梅树,枝繁叶茂,花开正旺,树干粗壮偶有疤结,顽强的生命力略带沧桑之感。树旁是小河流水,几块顽石静卧其中。本是一幅宁和的自然图景,可偏偏捉鬼能人钟馗闯入其中。钟豹头环眼,铁面虬髯,红袍著身,手叉腰后,立于树下,气势汹汹,好似誓守梅树,无论神鬼,皆动不得。大家都知道,钟馗性情豪爽,为人光明磊落,胆气过人,以“正气满身”闻名于世。这样一种牛人“硬闯”“乱入”自然的画风,冲突尤为强烈,感情代入极深。作者似乎在昭示,人们眼中看似祥和的自然,亦有奸邪之气。

大家不免要问,自然本是自然,何来奸邪?其实,奸邪所指,实在不应该冤屈到自然身上,更应该归结于人。想到这,我又翻看炳佳老师的多幅旧作,画风相对统一,要么是各种各样的人物带着各种各样的表情聚集一起,要么是独自一人若有所思,画作还常配有一些插科打诨的旁白。仔细观之,画中人物,皆是神态各异,有的玩物怡情,有的赏景逗趣,有的返璞归真,有的心怀鬼胎,有的傲慢无礼,有的谦卑礼让;有的在梦幻中游离,有的在现实中静思,有的似探索生之本源,有的似找寻心之真切。总之,有多少形象展示就有多少内心体现。

由此我想到,人的现实性。正如马克思所言,“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只有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进行劳动,类人猿才变成人,人才和猿区别开来。劳动把人和猿区别开来,但这不是人的本质。决定劳动的是一定的社会关系,人一出生就是社会关系中的人,人从一开始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种关系的总和是多层次的复杂结构的总和。

窃以为,我们生在世、活在世,时时刻刻都在生产、消磨和处理着这些复杂的关系。炳佳老师的画,就是对人的本质的探求。炳佳老师的作品,从内容上看,无论简洁还是繁复,对人物形象的细腻刻画均是主要担当。浓墨重彩,夸张诙谐是主要表达技法。夸张的背后是真情实感,诙谐的背后是气定神闲,诸多形象跃然纸上,与之相对的诸多灵魂则力透纸背,唤人深省。这种对灵魂的虚写意与实探究,就是对人的现实本质及人性的苦寻。在色彩运用上,画面多以暗色调为主,不艳不丽,接近人生底色。潇洒挥毫,自如泼墨,虽有不少超脱之感,却也不离人间烟火。诸多作品都是世俗情感的写照,画中人的美丑与善恶,入木三分;内心的矛盾与欲望,极为鲜活。观其画作,我常概览全局,不敢正视细究人物表情,唯恐像鲁迅先生所说,榨出自己皮毛下面的那个“小”来。

画中人物,就是世上人生,画中姿态,就是人生百态。人生如摆渡,众生皆苦。晃来晃去,都逃不出现实的苦海。这看似宏大不可言说的一切,囊在炳佳老师的寸尺画作上足以表达。因此,炳佳老师的画,画中有乾坤,画中有灵魂;画中有话,画中有心,值得细细品味与欣赏。

斗胆拙评,一家之言,望君见谅。

(*文中插图均来自炳佳老师朋友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