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人民医院心理科护士长、内科党支部书记龙巧玲女士(笔名:弱水吟)写的一句诗。2月4日,她逆行而上,驰援武汉方舱医院。初读时,我想到了海子的那句,“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虽然表达的意思不同,但都是源自内心的真情告白,如泣如诉。龙巧玲女士写于战疫一线的四首诗(原作附后),在网上曝光后,引起了极大反响。 《请不要打扰》里的殷殷恳求,《妹妹,今夜我羞于赞美》里的戚戚悲痛,《日常》里的孤独与愤怒,《元宵夜》里的思念与期望,每一首诗都饱含深情,催人泪下。纪伯伦说,诗不是一种表白出来的意见。它是从一个伤口或是一个笑口涌出的一首歌曲。透过几首朴实直白的小诗,您听到来自伤口的歌曲了吗?无论听到与否,我觉得,我们都应像龙巧玲女士所说,“今夜不能赞美”。首先,没必要从诗学的角度去分析几首诗的写作手法,称赞这位女护士是位大诗人;其次,更没必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不问西东的赞颂医生护士的伟岸与高尚。 因为,在真正的苦难面前,赞美会显得华而不实。就像对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跟他说,你好可爱好乖,有什么意义呢?孩子很饿,他只想吃奶。此时此刻,我们最应该为一线医护人员做的,就是理解与支持。如果连理解与支持都做不到,所有的歌功颂德都显得苍白无力,都是海市蜃楼,都是空中花园,都是掩人耳目的三分钟热血,都是闹着玩儿的过家家。再说白点,歌功颂德不能当饭吃,不能当口罩用,也不能当防护服穿,更不能杀死病毒。所有的伟大与高尚,都不会凭空而来,都紧紧孕育在肉体的土壤上。医生护士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们是父母的儿女,是儿女的父母,是亲人的亲人,是朋友的朋友,是老师的学生,是学生的老师,等等。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他们都可能会有。既然如此,面对疫情,我们的感觉就是他们的感觉,我们的想法就是他们的想法,我们的需求就是他们的需求,我们的恐惧就是他们的恐惧,我们的苦痛就是他们的苦痛。然而,除了这些正常的社会角色外,他们还是医护人员。救死扶伤是职责所系。疫情来袭,他们必须得上!您想过医护人员在一线工作时的危险吗?截至2月11日24时,全国共报告1716名医务人员被感染,6人不幸去世。数字“1716”就是高危险的例证。他们,“带毒”作业!除了危险,一线的医护人员很忙很累。数以万计的患者要照顾,要治疗,要护理,要关心,要抚慰,工作量的繁重可想而知。工作时,“十几个小时要在防护服里拢紧身体,不吃不喝不能排泄,只好上班前少吃不喝”,何其艰难!具体如何穿、脱呢?“武汉发布”(武汉市政府新闻办的公众号)上的一篇文章做了如下介绍,不妨花几分钟作个了解。 每名医护人员在进入“方舱”前都会穿戴防护用品。防护用品包括隔离服、防护服、护目镜、口罩、头套、3层手套等10余件物品。医护人员要穿三层防护。贴身是一件隔离服,中间是防护服,外面再罩一层隔离衣。穿一层衣服就戴一层手套,手套也是三层。此外就是护目镜、口罩了,穿戴时要非常仔细,要完全避免有皮肤暴露在空气中。穿戴完毕一次至少就得15分钟穿戴装备有着极为严格的步骤,从第一步洗手开始,到最后戴上防护面罩,一共有10来个步骤。不过,这还不算麻烦的。真正繁琐的是出舱。因为进舱时感染风险小,更多的风险是在病区内工作四小时后,从重污染区回来的过程中。除了这身装备,病区里任何东西都是不能带出来的。听上去“穿衣”已经很麻烦,但跟“脱衣”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从病区进入缓冲区,再到潜在污染区,再到半污染区,进一个房间脱一层衣服。而且几乎每一道工序都需要按照“六步法”进行不少于15秒的洗手。从出病区脱去第一层手套到最后摘掉帽子进入清洁区,大概有近30个动作,一共要洗11-12次手。 最需要当心的是在潜在污染区里脱中间那层防护服。因为在这里人的皮肤开始暴露,这时被污染的风险最大。所有的动作都有讲究,手可以接触哪里,不能接触哪里,都有专用的手法。而且动作要非常谨慎缓慢,这是为了防止产生气溶胶传染。像电影里的演员,很潇洒地把手套一弹一拉那种动作是绝对禁止的。脱下来的衣服放进垃圾箱时,开关盖子都是慢慢的,就像打太极。读完上面的操作流程,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紧张!恐怖! 让我们再冷静想想,一线医护人员的危险、苦痛、忙碌、辛酸……高尔基说,如果人们不会互相理解,那么他们怎么能学会默默地互相尊重呢? 没有理解,就没有尊重,更别提赞美了。即便赞美也是无用的徒劳。有篇文章的题目是,“武汉医生朋友圈求求转发:不要辜负我们的眼泪”。其实,可以辜负的又何止眼泪?眼泪的背后是鲜活的生命!他们简直就是在用生命为我们的健康和安全买单!易中天先生说,“没有一种本职工作叫做该死”、“所有的伟大都是被逼出来的!没谁愿意洪水滔天,没谁愿意硝烟四起,没谁愿意病毒横行,除非他是恶魔!唯其被逼无奈却坚守岗位,才令人崇敬!”如果把“伟大”这个词语送给医生护士,肯定没有争议。但是,在这个词语落地前,请先看看他们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想法,“只想疫情结束能安全回家,即使剩下一把骨头,也要把自己带回给儿女、爹妈”。想法非常简单,令人泪目。试想,就这么一个简单的想法,对他们来说该有多难!?所以,我们一定要发自肺腑的理解医生护士的苦与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千万不要把别人的辛劳付出当作脚下的砂砾,踩过去就算了,甚至有时还嫌硌得慌。理解之后,便是支持。要身体力行的支持。该隔离要隔离,该防护要防护,该戴口罩要戴口罩,该吃药吃药、该打针打针,等等,一定要认认真真去做。不要麻痹大意,不要辜负了别人对你的“负重前行”。要拿出实际举措去关心关爱医生护士,一定要多务实少务虚。最基本的关心关爱,就是让他们吃好、喝好、防护好、休息好。还有,诚挚呼吁,一定要改善医患关系,不要动不动就对医生护士骂骂咧咧、打打杀杀!尤其是不要战疫胜利后,就好了伤疤忘了疼,把医生护士甩到一边了。别忘了,医生护士是救命恩人啊。当前,除了医生护士外,还有许许多多在一线工作的“战疫人”,非常辛苦劳累。他们的心声也一定跟医生护士一样,只想安静工作、安全回家。我们也要理解支持他们,认真配合,不要添堵添乱。诚然,歌功颂德也是有必要的,但请相关从业者有点“眼力价”,找个合适的时间或地点,再去“打扰”他们。俗话说,好饭不怕晚。其实,好话也不怕晚,溢美之词来得晚点迟点不怕,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美的东西永放光芒。算起来,这场战疫已经扎扎实实的打了一个月了。宅在家的人都已身心俱疲,何况那些在前方出生入死的将士呢。拜托了,多听听一线“战疫人”的心声吧,“让我靠一靠身体,让我平静呼吸”、“累了一天,一夜,休息,睡觉,比你们的赞美更需要”。拜托了,多支持支持他们吧,让他们早点平安回家。当元宵节的月亮升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