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于1928年农历八月初二生于今乌拉特中旗德岭山镇乌镇村。7岁入学,四年级毕业后因本村只有初小,便在家中干点轻便农活及家务。我家是小商人,从1932年与外蒙不通商后,乌镇的商业逐渐萧条,直到1937年日军侵华战争爆发,与乌拉特部的商路也不通了,为了生计租种50亩土地。但我父亲仍想让我学经商,只要能简单的写算就行了,同时如到五原县城住校上学确实不易。直到1943年,河套地区大量征训壮丁并随即抓兵,眼看在不住了,才于1944年春天到五原县城南门小学上学。我深知这是全家人对我的深切关怀与期望,所以学习非常努力。虽然高小课程仅学60%,但考试仍名列前三名。那时候生活十分艰苦,经常吃小米饭,连咸菜也没有。  经过一年多的刻苦学习,我于1945年8月考入绥远省立师范学校(省府临时驻陕坝)。当时招收两个班100人,因我的个子小,恐三年后当教师困难,学校便将我和这些小个子学生分到了四年制的班。师范学校不收学费,还供吃穿,按学期实行奖学金,考试前五名各奖励约合人民币15~40元。此奖金足够我的零星花费,可是当时农村经济几近破产,中农生活十分贫困,贫雇农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1947年8月,因家中生活实在紧困,我休学一年,在乡村小学当教师(今乌拉特中旗梁素太乡姚亮湾小学)。原计划干上一年再回校继续上学,可与我原班同学一时毕业,也是简师学历,不料间断一年没招生,我这小计划落空了。1947年寒假,五原县教师通考由于我初出学校又想继续上学,一直自学,所以数学考试我得了第二名,也站住脚了,此后再未上学一直任教。1949年8月中旬,全县教师集中在县府礼堂学习。领导给讲政治形势,讨论对解放战争的认识,绥远省正酝酿和平起义,绝大部分人员都愿起义。经过二十天的学习,每个人写学习认识心得表明对起义的态度。1950年暑假,全县教师集中学习社会发展史,通过认真学习,深入讨论,我的思想认识有了很大提高。结业分配工作都征求个人意见。我生在乌镇,长在乌镇,对乌镇的家乡观念较深。乌镇虽于1942年农历五月十八日被日本鬼子烧杀一空,大部分居民迁在乌兰脑包、四义堂,只有一私塾,教旧书,不教数学,对孩子们升学有很大困难。我经过思考,还是自愿来当民办教师。我想,四义堂是大村庄,有200来户人家,县里也鼓励我去。我认为自己家乡有100多学龄儿童,这是很好的条件,只要努力工作,一定可争取转为公办学校。经过半年努力工作,首先加强数学教学,很快提高到普通水平。当年出了两期墙报,下午课外活动,带领学生开展游戏、体育和唱歌活动。学校正在当村,看热闹的小朋友很多,他们很感新鲜。因为同时废止了体罚,孩子们很想上学,家长也满意。到1951年春季开学,学生增加到60名,可是教室太小,容纳不下,只好分两批上课。为了让不上课的孩子们安静不影响他人上课,先给留上作业,在校院内指定处自学,不能吵嚷捣乱,否则停学。这些可爱的孩子们都很听话。暑假期间,村中自愿在校院内盖一临时教室,以避风寒,总算解了燃眉之急。1952年学生增到80来名,下乡工作组看到教师工作太累,条件太差,和村干部与学校共同申请,将学校转为公办小学,并请增加教师。真是人民政府为人民。当年5月份就转为公办学校并增加一名教师。1953年春又增加一教师一工勤人员,并增建教室,我任校长兼任学区主任。为了解决学生升学困难问题,增设五年级一个班,可是上级没批准,到六年级必须到五原县城升学,方能继续深造。当时政府为了扫除文盲,号召办民校(农闲夜校)。学生放学后,村中青年约30多人上夜校学文化,收到一定成效,得到群众好评,虽然累点,但心中十分高兴。1954年秋,乌加河北划归乌拉特中后旗,又成立粮食局,人员很缺。因工作关系来到粮食部门,我默默无闻地搞了三十年会计工作,曾数十次评为先进工作者。经过“三反”、“五反”等历次政治运动,没有出现过差错。首先是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决不花公款分文,且账目清楚,得到单位领导信任,一直工作于1983年退休。 我的子女比较多。为了孩子们的学习,我总是尽心尽力。从他们五六岁起,便尽我所能教导,引导子女们努力学习,热爱劳动,艰苦节俭。当他们入学后,每晚十点半前必须自学,我从不闲串,总是守着他们学,有不懂处耐心辅导,即便我不懂,他们也不能出外玩。他们每晚在炕沿边爬着满满的,都在学习,所以自从恢复高考以来,我家出了三个大学生、一个中专生(“文化大革命”期间至少也耽误了二个大中专生)。为了供孩子们上学,每周至少率领他们扣土坯2000块(家中保存5个坯模子十几年,以资教导留念)。我于1983年退休,从1984年春至2003年曾受聘给个体企业及公路段(大修工程)当会计,19年赚点钱供他们上学,连我的孙女上大学及读硕士研究生都有我的资助。我是个闲不住的人,除了打工外,还和我的老伴开了一个小卖部,直到2005年元月份。我现已年近八旬,身体很好,头脑还算清醒,不时的还写回忆,曾十数篇见于报刊。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为了教育子孙后代牢记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我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我们应该用铁的事实通过报刊揭批之。乌镇是河套地区的边陲小镇,也是抗日前线。日本鬼子曾三次攻打乌镇,实行了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把个繁荣的小镇变成一片废墟。我作为个老乌镇人,难忘心头之恨,将实情反映见报,接受了自治区、市、旗三级媒体的采访并录音,在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播放。我是一个极平淡的人,可算勤勤恳恳一生,当中只搞了点具体工作,但也心满意足了。 现在我已是儿女孙辈满堂。孙辈已有四名大学生(其中一名博士生),都很努力学习。顶小的孙子也是拔尖学生,上班的孙辈工作表现很好,再接着就是重孙辈绕膝转了。我确实生活幸福美满,可谓是个老来乐的老头了。【往事春秋】王继孔‖我的家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