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别报道 | 多元成才,回归职教本真对话成都市温江区燎原职业技术学校

 盐心Jaffe 2022-06-22 发布于四川


温江区燎原职业技术学校,前身为温江三中,

因90年代初的“燎原计划”而得名,是温江公办中职学校

5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正式实施,这意味着职业教育将迎来深化改革的关键期。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让职业教育发挥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作用,不仅要改变社会长期存在的偏见,更重要的,还在于职教人顺应时代,主动改革,构建新时代多元成才的职教新生态。

正如成都市温江区燎原职业技术学校校长车平所言:我们要从大教育的视野看职业教育,回归教育的常识和职业教育的本真。职业教育同样需要与普通教育一样,有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一以贯之的类型教育体系。

作为中职教育,既需要向上进一步打通人才成长通道,加强职普教育、企业、行业与社会的横向融通,更需要向下进行职业启蒙,回应学生生命成长的职业教育关切。

职业不仅是就业,更是生命的召唤。也因此,普职融通与职业启蒙刻不容缓,这是当下新时代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应有之义。

车平校长到燎原职业技术学校其实才不到三个月,他自称是职业教育的“新兵”“学徒”。

但这短短三个月,已足够颠覆他曾经对职业学校的认知。在此之前,他是一所九义校校长,到职业学校,相当于双重跨界:从义务教育到非义务教育,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

“以前也看职业学校,但那是站在外面看,站在上面看。但你真正走进去看,从下面看,就完全不一样了。”车平说。

所谓“走进去看”,当然是看学生的精神状态。

“看学生言谈举止、文明礼仪、学习状态,和普通高中生有多大差异呢?为什么他们就是 '失败者’?这样说话是片面的。”反而,越来越多的故事,让车平感受到职校学生别样的创造力。

比如,令他印象最深的,就是汽修专业2020级学生黄文辉,现在的焊工技术已达到高级技工水平,未来很可期。而这个孩子为什么来职校?只因为“头脑聪明,喜欢动手,心思不在学习上,成了学困生”。类似例子还有很多,一个个原来在初中被贴上“差生”“问题生” 标签的孩子,在这里完成了他们人生的第一次蜕变,找到了人生的努力方向。

“这些例子在不断提醒教育人和家长们,要回归教育的本真与常识去想一个命题:我们的家长当如何看待教育与孩子?教育又当如何才能关切好学生的生命成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人生之道,适合孩子成长的路才是最好的路,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需要发现学生之长,扬长避短、顺势而为!”这才是当下中等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存在的最大价值和意义,即让那部分热爱技能、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有适合他们的类型教育。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车平校长反复强调 “从下面看”,回到教育的本真与常识。他说:“在新时代,作为职教人,我们需要反复追问的是:不是为什么要读职校,而是我们如何打造能让这些技能型人才涌流发展的高品质职校;不是为什么要工作,而是工作的最大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燎原职中现任领导班子,

分别为校长车平(左上),副校长王建昌(右上)、熊刚(左下)、杨浪(右下)

厚实:职教人的奋起与时代自觉

多年以后,面对一届届迷茫的学生,余林还时常回想起中考后父亲送他去皮鞋厂当学徒的那个遥远夏天。

2001年,余林中考失利,以三分之差无缘普高。父亲送他去学做皮鞋。不到两周,他就学会了所有技术。当时做皮鞋的熟练工一月能挣两千,算高薪了,尤其对于这个贫困的农民家庭。皮鞋厂的工人几乎都是当地农民,平均40多岁,而他才不到18岁。

“难道我这辈子就这样子了?”他意难平,和父母几番讨论,最终进入了燎原职校机电专业。

知耻而后勇,职中三年,他不再贪玩,一改初中的坏习惯。英语终于及格了,本身就感兴趣的专业课,更是游刃有余。2004年毕业,

余林如愿进入一家军工企业,很快成为技术骨干,2009年被母校招聘回校,开启了教育之路,现在担任智能制造系教学副主任。

回顾这一段经历,余林至今还感觉奇妙。他在有意无意中笃定了自己的职业方向,也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像余林,脑子活套,手也灵巧,若是读普通高中,挤高考独木桥,未必会有今天的成效。我们还招了很多像他一样的学生回来,比如周双成、胡俊,正是从双师型的角度考虑,职业教育需要具有从事过企业生产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副校长王建昌说。

当教师队伍的结构得到优化后,在教育教学上,老师们互相分享经验,只为给不同的学生最适宜的教育方式,帮助他们成才。很多班主任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陈凤老师就是其中之一。

2021年,陈凤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能力比赛中,经过9个月7轮比赛,进了决赛,并荣获国家二等奖、省一等奖。她在教学实践中提炼出了“三德养心,'计’中生智”的班级教育理念,并据此探索出了“五维合一”因材施教的班级治理方法。

去年,张利红老师也在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能力大赛中荣获四川省二等奖。在今年的班主任能力大赛中,陈凤、张利红指导张玲和万连淦两位老师突围市赛,进入省赛。

一大批名优班主任正在脱颖而出,他们有一大共识:用爱走进学生心灵,发现学生之所长,帮助他们找回生命的价值感,树立人生信心,在老师的指引下和自我职业规划中实现自我教育、成长与奋飞。

像陈凤、张玲、贺叶、余林、胡俊、张微等,都是学生票选出的好班主任,对于如何让迷茫的学生找到目标、安心学习、引领成长,他们都有各自独特的妙招。

为帮助孩子找回职业和人生自信,学校还不断整合资源、搭建平台。

比如2017年,在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的陈凤老师带领下,学校打破专业界限,组建了6个创新创业团队,分别获得了市级大赛一、二、三等奖,获得国家专利5项。

据胡俊老师回忆,2016级汽修专业学生代顺、毛永平、韩广、陈飞翔、曾文浩、赵贵明,参加了学校的创新创业团队后,把专业所学与互联网经济模式加以融合,做了一个汽车美容上门服务创业项目,该项目在成都市创新创业大赛中获二等奖,6名学生也在这项活动中找到了职业和人生自信。


 汽修班课堂,胡俊老师在授课(左上);园林专业课堂(左下);装备精良的数控专业实训车间(右)

据电子信息系喻铁主任回忆,2015级计算机专业杨鑫在校参加了创新创业活动和学习,考入大学后组队参加全国创新创业+互联网大赛,最终获得国家金奖。

近年燎原的众多案例表明,只要职校学生站上了适合自己的舞台,充分挖掘潜力,就会闪现出耀眼的光彩。而这与学校“多出名师,出好名师,名师引领发展”的育师新路,是紧密相连的。

感悟:30多年燎原沧桑化为教育真谛

从1985年建校,温江燎原职校风雨沧桑,可以说跟整个国家的改革开放和产业发展同步前进。

30多年间,国际国内大环境的变化,地方经济的调整,对职教的深刻影响,燎原人看得明白。

“职教要发展,就一定要紧跟时代,紧紧抓住多元成才这个核心,永远不要把学生定格,也不要把专业自身定格。”在燎原人看来,这一方面要把教育的本质思考清楚,另一方面要把社会的发展需求搞清楚。

其实很多都是常识。比如我们的大脑发达,总是各偏一方,有人擅长形象思维,有人擅长抽象思维,有人擅长动手,有人擅长动脑。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所以我们现在强调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分类协调发展,而不是单纯的分层分流。如何分类协调,这就涉及我们如何理解地方经济和教育的关系。”车平补充道。

毋庸置疑,温江乃至成都的大发展,都与本地职教的发展密切相关。以温江为例,在历史上,因背靠都江堰水利工程,温江一直是成都平原最富裕的农业区,有“金温江”之称。在改革开放初期,花木产业更是大发展,成为全国四大花木产业基地之一。也因此,学校的园林专业2010年成立,虽开办较晚,但前两届报读人数上100人。原来的园林艺术,多半是师徒传授,而学校开设的园林专业,视野和内容则更开阔,就业方向也更广,如景观设计、植物保护、花艺设计、园林工程等等。

职业教育要开放办学,图为燎原职中学生到韩国永进专门大学访学

“这个专业,重点是动手能力和美感。除了传统的园林业,近些年也有很多新政策新机遇,如国家生态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成都公园城市打造,都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撑。”执教十年的邓薇老师说道。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有的新兴专业应运而生,有的旧专业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有的专业要重组提档,有的专业则要重新壮大。

比如学前教育,1986年只有一个班,现在六个班,这背后是城市发展,人口增加,人们对优质普惠幼儿园的强烈需求。曾经的机电专业,现在则扩充为智能制造系,下设三个专业:数控、机械和汽修。这些专业一直都是学校的王牌专业,其核心就在于制造业作为国家的产业基础不可替代。

30多年,有些专业工种随时代迭代。像早期的普通车工,已逐渐被数控技术取代。汽修专业,传统课堂是拆卸、组装、解决故障,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等,但随着新能源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无人驾驶、物联网、计算机编程等课程又提上日程。

“技术的发展,起起落落,这是常态,但作为教育,我们还要关注不变的东西。我们的教育能不能紧密结合社会的需求,能不能跟上新的科技发展,能不能大众化,都是要思考的问题。”车平校长说道,“而且,有了新技术,也不意味着传统和旧技术可以舍弃,放弃。最重要的,还是守正创新。”

像著名的“中国焊工第一人”高凤林,就因多次完成超高难度的焊接,而获得世界级大奖。长征五号大运载火箭的发动机,其中有数百根喷管的厚度仅有0.33毫米,而高凤林要经过三万多次精密的焊接,把它们编织在一起。这个过程不仅考验人的功力,还考验耐心和持久度。因此,在车平校长看来,越是如此,就越能体现人的价值。“技术或许可以越来越精细,是好事,可以代替有情感、容易犯错误的人,但机器是死的,永远没有人的敏感、手感、体感。这才是工人的力量。”

近年来,国家号召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基础教育,中职学校要以升学为主攻方向,要把学生输送到优质的本科和大专院校,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让学生实现技术技能的更好发展和更高品质就业。

近两年来,燎原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90%都可升入公办大学(专科和本科),有的专业更是达到100%。即使少部分选择就业的学生,发展也不错。

命运的分叉,经过中考,让人暂时分开,有时又会奇妙地让人相逢。学校很多毕业生都发现,自己在大学又遇到了当初考上普高的初中同学。而这一次,情形已完全不同。他们因为有三年的技术学习,此时已成为那些读普高、专业课从零开始起步的同学们膜拜的对象。

在燎原的三年,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专业基础、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点燃了他们对生活的自信和希望。

行动:构建新时代多元成才职教新生态

4月24日,温江区职业启蒙教育及普职融通工作会在燎原职业技术学校成功举行,车平校长和老师们的新想法终于开始行动。

“以文化成绩把学生分门别类,区分高低贵贱,这种心态还未彻底改变。应届大学毕业生已破千万,就业形势严峻,一头是重点大学毕业生各地争抢,另一头是高级技能人才缺口和断层,中间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严重。这个局面怎么破?

在他看来,要打破这一长期形成的偏见,除了法律制度的配套完善,产业的转型升级,核心还在于职教人要有时代自觉、主动作为,构建新时代多元成才的职教新生态。

在成都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校当校长时,车平坚持每年举办科技节,学校不仅成立了 “小科学家”协会,还组建了近百支“学生科考队”,周末时,学生跟老师、家长一起,做水质调查、观察鸟类、观察天象等社会实践活动。

“其实这就是一种职业启蒙教育。我们的目的不仅是要培养科学家,更是要培养所有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激活他们的探索求知欲,触发灵感。那些灵感可能很小,很微弱,但却会像种子一样影响孩子们今后的职业志向。”“讲志向,因为职业不仅是就业,是工作,更重要是跟你的生命成长连在一起的,是我们生命价值非常重要的体现。”车平补充道。

身份转变为职校校长后,车平开始跟同事谋划,如何把学校横跨三大产业的十大专业,有针对性地向本地小学、初中渗透,形成职业启蒙教育联盟,让孩子们从小了解社会生活和工作的不同领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普职融通的践行,将给予中职学生更多元的成才路径

“无论兴趣爱好,还是生涯规划,其实最终都是从职业体验来的。既要有感知体验,还要有模拟体验,实践体验,真正让学生深入其中,而不是浅尝辄止,走马观花。”

比如园林专业,既是温江区的重要产业领域,又与当下生态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很适合跟劳动课结合。旅游服务专业的烹饪、茶艺、咖啡、糕点制作、调酒等,可对中小学老师进行培训,增加学校的特色课种类。摄影,以及图片处理、视频制作、数据修复等计算机方面的技能,也可与中小学实践课配合。

但这些想法的落地实施,还需要一个过程。在车平看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师资力量,此外还需教育主管部门深度介入,提供支持。他认为,比起复杂的职业启蒙要从头开始打地基,当下热点的普职融通,则更容易着手。

前文讲过,一些中职生进入大专院校后,与初中同学再聚首。职中每年都有学生考上本科。而普职融通,正是要解决高考和中考这种“一考定终身”的狭窄成才模式,给学生更充足的选择空间和时间。

在4月24日的工作会上,成都市温江区燎原职业技术学校与成都市温江区第二中学校就普职融通合作办学举行了签约仪式,就学生普职互通、教师教学互派和教研活动互通达成了新的战略合作。今年秋季开始,两校将正式开始流动。

这是教育的进步,然而又何尝不是时代的进步?

正如车平校长所说:“当我们把一个人的一生展开,你就会发现,他在什么时候显露了兴趣和天赋,什么时候开始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什么时候就开始了对职业的思考,这才是教育中最重要的。从大教育的视野看职业教育,需要回归教育的常识和职业教育的本真。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同样需要与普通教育一样有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一以贯之的类型教育体系。”

“一方面,一个人一生的职业启蒙,其实从幼儿园和小学就该开始了,但我们现在却把职业启蒙教育推到高中才开始。另一方面,一个人是走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其实更多取决于他的天赋和兴趣,是喜欢抽象还是具体,是喜欢思考还是动手,但无论选择什么,从职业本身而言,他们在未来都会重新交汇。”

当我们平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时,就已经回归了教育的本真,也只有当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时,各类教育才会百花齐放,共济人才发展,一代代新时代青年才能真正担任起民族复兴之重任!

2022年/第58期2022/6月刊



发现教育价值  记录教育改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