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一起走过的1867天 2020年的第19篇文章 ![]() 张I鲸I鱼I勇I往I直I前 ![]() 鲸鱼写在前面: 当我向老队长提出约稿的请求时,姜令爽快的答应了,我有幸在13年与姜令同行,在贵州开始了自己第二次的支教之行,还是喜欢称呼其为“队长”啊,在队长的带领下,我们响应“谷歌·益暖中华”公益活动,推进了“时间囊”项目,也开创性的开展了很多主题活动,队长这个称呼也凝聚着全队人的期待和爱戴,我相信,西梦是承载我们梦想的地方,感恩有小伙伴一同把梦想逐渐照进了现实。 用微光照亮微光 作者:姜令 西梦第四届会长 13年贵州队负责人 石工11级 现川庆钻探公司某石油队指导员 ![]() ![]() ![]() 他叫陈某强(为保护孩子隐私,此处名字为化名),我现在都还记得这个名字,让我震撼的是他的书包,一个很旧的饲料口袋,然后是破的不成样子的鞋子。 在我想给他买一双鞋子的时候,就用比脚的大小这种方式,去测量他的脚码,去照顾一下我以为他们会有的强烈自尊心。其实多虑了,没有所谓的自卑,更多的是快乐和打闹。 你可以感受到最真诚的心在你面前。比如有一次,有个孩子突然塞过来一个麻袋,里面装的是一只活鸡,那个画面,又尴尬又感动,你能理解到吗?这就是他们的表达啊。 鸡当然是没有要的。而当时的我们,以及后来的西梦人,都是在用最真诚的初心,尽己所能,希望多带一点物资,多带一点外面思维方式,每年如此,不曾停止。 支教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大学生无所不能,可以把活动室变成垃圾场收瓶子等换成支教物资(现在好像不提倡了哈),可以身体力行劳动力换钱去解决爱心书籍的物流费用,可以凭一张嘴找到合适的企业去设立山区图书室和奖学金,可以用智慧和创意去申请公益活动或者让吃力却讨好的公益项目落地。“一个鸡蛋”项目如是,“免费午餐”的项目亦如是。 毫不利己的初心和脚踏实地的做实事,无需对“大学生支教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类话题任何回应。 直播时收集来的提问也发给了姜令,以下是部分问题的回答: 问题.短期支教中,时间太短,如何照顾到孩子们的情绪? 答: 借用13年答辩的一句话:“支教接力模式,每年暑假都会有队伍过来,巩固支教成果。”不用刻意去照顾你以为会有的强烈的情绪,因为信息爆炸的今天,孩子们面对分别没有那么的脆弱。最重要的是真诚的去相处,去交流,带他们一起完成各项活动。分开的时候,难过一下就过去了,未来的日子偶尔的联系和关心也能起到很大作用。 关于时间太短,一方面我们需要考虑更有效的的物资,一是更多的资源,二是流动性扩大效果,比如“乡村图书交流计划”。另一方面,就是一定要精心准备这半个月的内容,这是我下个问题要讲的。 问题.看网上的志愿服务的培训发现支教其实也可以有很多的创新方式,比如说与其他的组织或是企业合作,以夏令营的方式展开,或者是还有在支教地培训老师的,像这种创新类的支教方式,是不是比较难实现,对于普通大学生来说,我们可以怎样实现以夏令营的方式进行支教。 答: 我觉得“夏令营方式支教”是一个很有眼光的提法,而且很可行。早期的素拓,现在的团建,还有创造学这门课程,都有大量的经验可以学习。可以开展各种主题的游戏活动,比如“团队攀登珠峰”问题教会他们头脑风暴的模式和流程,各种无领导小组讨论让孩子们慢慢的,敢于表达自己。诸如此类,有很多经验可以学习。 Ps:资源不均是客观存在的,比如我同事的孩子三年级就可以用英语简单的介绍国外的风土人情。那么类似的,这种夏令营支教方式,让他们循序渐进的体验不同的主题活动,应该是蛮有意义的。 写在最后的话: 我是西梦第四届的会长,毕业4年,现在川内某石油小队当书记。关于当年的支教,仍然觉得很自豪,因为做成了很多事情,这些事情放在社会上和企业比可能微不足道,但是公益的种子仍在,西梦人的传承也像是用微光在照亮微光。 作为学生,如果能筹集到很多物资或者申请到一些项目固然很好,但是去的意义也同样重要。 语言的魅力是无限的,在沟通和交流中你可以改变很多。一点小的建议,就是队伍里面要有一些语言能力好一点的,情商高一点的同志们,因为这样他们会更懂得孩子们的心理,会更理解和抓住他们的想法,也更能找到合适的方法去开导他们。 比较遗憾的是毕业后难能有时间和能力去帮助山区孩子们或者支持现在西梦的又一批身体力行者,但是如果有那个荣幸,我希望有机会与你们一起探索关于支教的新模式和新创意。 以上,谢谢。 -未完待续- 和支教有关的文章 如果你也有,和支教有关的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