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图:百度 NO.31.5 October 2018 在世界睡了之后 在天亮来临之前 每个周五晚九点 九点馆子见 大家好!欢迎来到九点馆子,我是老板张鲸鱼,今天的推文节选自2018月10初为辅导员工作小组准备的《语言的力量》主题分享的讲稿,回看当年的文字,略有青涩,但仍然干货满满,将一些不成熟的经验分享出来,我们一起学习。 按照老惯例,听首歌吧。 今天主要和大家交流的,是语言的力量——如何准备一场好的讲座,那我们先从我多年来,失败过得惨痛经验开始说起。 熟悉我的学生知道我最近几年遇到讲座、沙龙、团体辅导等活动就一直水逆,也有个神奇的体质——一有张老师的讲座或者活动,准有大事发生。 比如,我的第一次正经儿讲座,来了三个人:我的助理,主办方负责人,还有一个在教室自习不想挪地方的同学;我的第二次讲座,我到了现场,主办方告诉我说,不好意思老师今天有英语竞赛,同学们都去考试了,就这十几个人…第三次,有了PU学时这个神奇的东西,教室里座无虚席,我讲着讲着渐入佳境,神采飞扬然而突然被打断说教室借用时间已到… 此后还经历过户外讲座遇台风、讲座设备损坏打不开PPT等等各种突发状况 所以我非常感谢每一个冒险联系我做讲座的人,今天会有什么大事发生,我也不是很清楚,我们拭目以待。 在分享的一开始,我想先聊聊准备一场讲座的心理建设。 一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从小到大,参加过各类晚会、演讲比赛、诗朗诵,主持过婚礼,做过婚纱店销售,需要说话的场合很多。 以前参加演讲比赛都是有套路的,订好了主题,稿子都是备好了的,流程无外乎选题-搜集素材-攒一个稿子-反复练习-不断修正-找几个好托儿(这个环节很重要啊哈哈哈哈)-登台表达,而且你发现没有,基本上每次讲完台下都掌声雷动,为什么,有一种可能是因为真的讲得很好,也有可能是因为,更有可能是听众们觉得终于讲完了。 所以基本上除了外在环境的不可控因素,如果稿子准备的好的话,一场演讲或者讲座或者晚会主持顺利地做下来是没有问题的。我就这样自信满满的过了二十几年,直到2011年,我遇到了讲台上的最大滑铁卢。 这一年夏天,我去支教了,我心想,多大的舞台我都登过(用岳云鹏的话说那时候很膨胀啊),小小的课桌算啥,信心满满的走上讲台才发现,整个过程我非常的被动:我准备的内容,她们听不懂,或者说,不感兴趣,教室里乱成一团,带着两三岁弟弟妹妹来的还算好的,还有带着自家狗子来听课的…为什么呢,虽然我们同处一个时空,但是我们的眼睛看到的是不同的世界,所以接下来的时间,我什么都没做,坐下来,到她们中间去,听他们说话,看他们看过的世界。慢慢找到打开门的把手。找到合适的,开始说话的方式——讲故事,讲他们听得懂的故事。 无论你是演讲高手,还是初学者,在公开表达的道路上,你不可能每次讲座都成功,你可能前50次甚至100次都是不那么完美的,尝试着了解你的听众,把你的想要表达的道理,转化为她们可以听得懂的语言。 举个栗子,00后涌入校园了,就像80后曾被诟病为垮掉的一代,每一个年代的新新人类,都会有面对质疑的时候,可是当我想了下我上学的时候,与当下的00后一般年纪时,发现我的学生比同龄的我牛的多了,瞬间我就心满意足且心生羡慕,而且,相处的时间越久,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待,你越能发现00后学生的可爱之处。 走近他们的心,是让语言发挥力量的最初前提。 二语言的力量超出你的想象 语言的力量超过我们的想象,古今中外,在苍茫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很难记得每一朵浪花,但是一定记得马丁路德金的IHAVEA DREAM,一定记得华莱士冲锋前喊的那句:freedom,也一定记得弃医从文的鲁迅用锋利的文笔写下《记念刘和珍君》,也一定记得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语言文字的力量时而唤起一代人的觉醒,时而润物细无声,时而振聋发聩,流淌在每个人心间。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这样一张照片:网友戏称为菲尔普斯的凝视,据说他上场前会听一些激昂的音乐调动起自己的情绪,从而在比赛中士气高昂,我们都知道情绪的正向反馈,就是遇到事情我们会有相应的情绪从而有相应的状态,举个栗子:中彩票了会哈哈哈哈哈,失恋了会伤心难过,你加入遇到一个人,失恋了哈哈大笑那估计是坏事儿了,所以人们就发现,我想到达某个情绪状态,能不能先调动起情绪,从而达到某个状态。 所以在演讲小贴士,在登台之前,先调动情绪,比如想要上战场,就用菲尔普斯的凝视来盯着对手,比如要演讲,就多练习自信的姿态,而且你要相信,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联系方式,比如多年来我总结的经验——每次和我老公吵架,演讲和讲课的效果就贼好。。。为了各位的家庭幸福着想,这个不便于模仿。。。 所以言归正传,我们定格在这个瞬间,你会发现,有的人习惯这个姿势,有的人习惯这样的姿势,肢体语言中,扩张代表权利和自信,收缩代表自卑和保护, 姿势不仅代表我们的感受,也塑造我们对自己的想法,从我们对自己的描述,到我们对这个描述有多肯定,多自在。——Amy Cuddy 所以日常的训练中,高掌控姿势的训练可以潜移默化的增加你的公共表达的自信,可谓纳米级的投资会有巨大的回报。 ![]() 什么是55-38-7法则,在人际交往中,心理学家 Albert Mehrabian 提出了一个有名的 55-38-7 法则,旁人的观感,只有7%取决于真正谈话的内容;而有38%在于辅助表达这些话的方法,却有高达55%的比重决定于外表(你的身体语言,你的姿态举动)。 无奈的告诉你,这就是一个所谓的“看脸”的时代,所以在颜值已经没有什么进步空间的前提下,如何用好7%之外的那93%——练习和培养好你的高掌控姿态,提高你的语言感染力。 举个栗子,尤其是女生,在逛街的时候会有这种感觉,本来只是想去随便看看,销售对着你一顿猛夸,然后你就迷失了…后面连她说的啥都没注意,就稀里糊涂把钱交了——这就是非常电影的运用55-38-7的例子;再比如,情侣吵架,无论谁对谁错,你远远看女孩子的肢体动作,空气中传递来模糊的时高时低的音调,你就大概知道,这男孩子摊上事儿了… 三抓住每一个可以公开表达的机会锻炼自己的演讲能力 我读书的时候喜欢去借一些成功学啊,如何演讲啊之类的技巧类的书,因为相比“为什么”,“怎么做”这样的书更容易行动。 这些书的内容相通、理论很到位,也确实有些帮助,但实际上,都不如抓住每一次真实的公共表达带来的收获大,在课堂上我也经常发现我们的学生有这样的特点,160人的大教室,如果有谁不幸被点名,到讲台上来,180公分的大高个子,瞬间就变身林黛玉,开始羞涩,开始欲言又止,开始犹抱琵琶半遮面,开始用脚丫子扣地面…(表述略有夸张,曾被我点到的小伙伴不要难过,曾经的我也是如此...) 其实回想我第一次做年级大会也有中硬着头皮的感觉:不论你们信不信,在用过市面上所有的性格测试工具中,无论九型、MBTI、色彩性格等等五花八门测出来我都是个内向型偏多的人。 刚工作的时候,最发愁的就是如何开口说话,你能想象吗,我经常沉默的坐在办公室一个上午,倒倒水,一天就过去了,每天说的最多的就是:嗯,好的,是这样的,我知道了。我每次下课有学生发来消息问我如何才能成为这样的老师,我都特别想撕掉职业的外衣告诉他们:哈哈哈哈,被骗了吧。 四、如何从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成长成为一个话痨?——没有捷径,只有时间 你的每一次团队建设,每一次课堂回答问题,每一个面试,甚至每一次相...相亲(相信我,你会和我一样有这样的机会的)都是很好的机会,小到45分钟的团体辅导,长到一个半小时的年级大会,都可以作为讲座的一次锻炼,同一个故事,多做几个版本,基本上就可以轻车熟路,有专门的故事库,到用的时候直接调取,如同信息一般方便。 成为一个会讲故事的人,需要花点时间,这是语言的力量发挥出来的储备。 在互联网+的时代,我们经常看到走红,红的特别突然和猝不及防,有老师因为长得像彭于晏走红,也有老师给学生批作业用表情包走红,身为一个演讲者,相信我们内心并不追求大红大紫,但是我们要做那个,不温不火却也润物细无声,让教育细水长流的分享者。 每天坚持一点看似很微小的举动,时间会带给你答案。从17年3月27日开始,如果你是我的微博好友,我已经和你说了162个早安。今天是九点馆子的第31道菜,过去的217天里,如果你在我的QQ群,我已经准时准点,线上互动31周,线下讲座7场,工作到现在,已经开展团体辅导近百场。(这真是九点馆子最难忘的一段起航记忆。) 其实我也不知道坚持这些到底有何意义,不过我相信时间一定会给我答案。 曾经在一次演讲中听到这样一段话:有些人因为看见而相信,这叫现实,有些因为相信而看见,这叫信仰。 我希望借由我的点滴努力,这世界会有一点点不一样。 在九点馆子中,我们曾经讨论过的话题有恋爱,有未来世界,有作弊,有父子亲情,然而回答最火爆的那一个夜晚,你们猜我提的问题是什么。 “你喜不喜欢,现在的自己”(传送门:你喜不喜欢,现在的自己) 现在我想把这个问题抛给大家, 这次话题讨论带给我很多震动和余温,因为什么呢,99%的人告诉我,他不喜欢甚至很讨厌现在的自己。即使到了我们这个年纪,依然如此。 谁不是一边吐槽抱怨,一边又要好好好是是是对对对哈哈哈。 所以反过来想一下 所以这就是我们要追求我想要的生活的原因啊,拼尽全力去追逐梦想,是为了当别人问起或者夜黑风高你顶着星星回宿舍时,问自己:你喜欢现在的自己吗? 你的答案会变一种模样:虽然生活一地鸡毛,但我还是挺喜欢我自己的! 所以最后一个内容,我们落脚到演讲本身 很多视频很多书籍,告诉我们如何运用手势,如何训练姿态如何做好表情,如何掌握演讲的技巧,但是最核心的内容还是你想要传递出去的内容,在培训界有一句至理名言:身为培训师,你能走多远,决定着你可以带学员都多远。 ![]() 我们再来回归到最初11年那个夏天,那个我第一次感受到演讲中语言的力量的夏天,我们能看到的世界,如何给听众建造一扇门,真的打开眼界,你会在众多优秀的演讲视频中发现,有些内容如同我们之前选择书籍、电影一般,无论是多高的咖位,无论是多么耀眼的明星,我们最终还是会因为它精彩绝伦的内容而选择它。 以前在古希腊的时候曾经有一个很有趣的比喻,伟大的演讲者不是那些结束时疯狂站起来起立叫好的,而是大家会立刻离开现场,迫不及待想要去采取行动的人。 准备一场演讲的过程非常辛苦,千头万绪,同时和很幸福,参与者回馈给你的成长、变化、进步,会让你置身其中感受到快乐。 在我很小的时候看过一部电影,名叫《爱心方程式》也叫《把爱传出去》 里面一个6,7岁的小男孩,在课堂上给大家讲,『以我为中心,帮助三个人,他们不必回报我,但是他们要另外帮助三个人,让爱传出去,两个星期就可以有超过四百万人受惠。』 这样一个演讲的主题,希望带给在座的各位,辅导员的工作是太阳光下最温暖的工作,因为你们每天都在书写着爱心方程式,用自己的言行将爱传递出去。 最后说一段结束语:地球有60亿人,全中国有13亿人口,石大有两万师生,世界这么大,相遇本身就是一场奇迹,谢谢大家! -补充知识- Message (内容摘自得到app每天听本书,作者:张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