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今庸,咳嗽 喘证 哮证。有痰,款冬二陈汤;无痰,枇杷款菀汤

 北京润雨 2022-06-22 发布于辽宁

咳嗽、喘证、哮证,这三者的临床表现是不一样的。咳者,是气奔至喉咙出入不平调若刻物然;喘者,乃气出入湍疾快速,《说文》所谓“疾息”者是;哮者,指呼吸快速、喘鸣迫塞、咽喉不利,其气逆于喉嗌之间而感息道狭窄、气息堵塞不通,以致喉嗌之间发出哮鸣之声是也。三者的临床症状虽异,然皆为“肺气失调使然”则一,因此,其咳嗽、喘证、哮证三者可以单独发病,也可以相兼并见,故今人每以“喘咳”或者“咳喘”统称之。

咳嗽、喘证、哮证三者的病机皆为“肺气失调”,而导致肺气失调的原因则有实有虚,因寒、因热、因燥、因痰、因饮、因瘀、因津少、因血虚、因气耗、因津亏。致病因素既多,临床证候必不一致,且随疾病发展过程的变化而证候亦为之发生变化。治疗其病,必当“随证治之”,如以套方为治,则收效必微,故俗有所谓“咳嗽难医”之说也。然辨证以施治,则自会左右逢其源,唯吐血后虚火刑金的咳嗽甚不易治。

咳嗽有痰者,余每用自拟之“款冬二陈汤”加减为治,其效颇佳。方用款冬花12克,紫菀12克,法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10克,千姜10克,细辛6克,五味子8克,以上九味,以水煎服。如喘,加厚朴10克,炒杏仁10克;如喘脉浮,则以麻黄10克易厚朴。如痰咳不出而感气结在胸者,加紫苏梗10克,前胡10克。痰咳不出而感气结在喉间者,加桔梗10克。如咽喉发痒,加黄芩10克,天门冬10克,而去干姜、细辛、五味子。脉虚少气,肢体乏力者,则加党参10克,白术10克。咳嗽无痰,咽喉痒而干咳者,常用自拟之“枇杷款菀汤”为治,方用枇杷叶去毛炙12克,款冬花12克,紫菀12克,胡桃肉10克,炙甘草10克,天门冬10克,沙参10克,麦门冬10克,桔梗10克,霜桑叶10克。以上十味,以水煎服。

喘证的治疗,书中论之详矣,然所当注意辨别者,唯“动则气喘”或“动则喘咳加甚”者,人们多谓之为“肾虚气喘”,主以都气丸治之,殊不知肺实亦有“动则气喘”之证,以肺为贮痰之器,痰贮肺中,动则肺叶欲布而受碍,故亦为之喘,法宜祛痰调肺,以“三子养亲汤”合“皂荚子”为治。如久病突发喘气,兼见额上汗出者,为生气将脱之兆,为危险证候,宜本“急者治其标”原则,用“黑锡丹”镇纳浮阳以救之。

哮证发生时,患者呼吸困难,极为难受。其病则多因寒饮内结,而外又感受风寒邪气侵袭,激动内饮暴发而病作,治疗“外散寒邪,内降寒饮”颇易奏效,如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小青龙汤、小青龙加石膏汤、越婢加半夏汤等分寒热用之,都是很有疗效的药方。如无外邪,其脉不浮而见沉者,止宜用泽漆汤以逐在里所结之饮邪。哮证本易治,惟其感寒受凉则复发,是故其病喜于冬季发作也。然夏季天热,其病亦有发作者,乃因患者贪凉,或汗出当风,或汗出洗浴,或汗出淋雨,受寒凉之邪侵袭,以致其病复发。哮证反复发作,迁延日久,邪深正伤,则病不易治矣。故哮证治之得时,预防复发,至关重要。

本处所论之咳喘,当与“肺痿”“肺痈”之“咳喘”区别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