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居易《北院》:穷则独善其身

 墙头草说 2022-06-22 发布于山东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可以说,贬谪江州是白居易一生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他以兼济天下为人生志向;在此之后,他的行事渐渐转向了独善其身。随着人生态度的转变,他的诗风也随之转变。其中,《北院》一诗即是他后期的作品,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北院人稀到,东窗事最偏。

竹烟行灶上,石壁卧房前。

性拙身多暇,心慵事少缘。

还如病居士,唯置一床眠。

“北院人稀到,东窗事最偏”,北院人迹罕至;我在东窗之下远离了世间纷扰。诗人开篇点出“北院”,照应题目。在诗人家中,北院几乎是一处被众人遗忘的地方,一年到头也没有几个人会到那里去。正因如此,这里反而成了最受诗人珍视的地方,因为人迹罕至,这里反而成了一处清净之地。于是,诗人常常到北院去,到了北院,他最喜欢坐在东窗之下,因为那里是最幽静的所在,在这里,他最能体会到远离世间纷扰的自由自在。
“竹烟行灶上,石壁卧房前”,竹林中的雾霭笼罩着照明的简易炉灶;陡立的山岩立在卧房之前。诗人坐在东窗之下,静静地欣赏庭院中的绿竹,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天色渐晚,暮色四合,暮霭渐渐笼罩了竹林和照明用的简易炉灶,使灯火显得昏黄,更增幽静氛围。一天即将过去,诗人来到卧房,卧房门口陡立的山岩遮挡了光线,使卧房更显昏暗。诗人觉得眼前的环境与自己的心境相契合,不自觉联想起自己的人生处境。
“性拙身多暇,心慵事少缘”,生性笨拙使我经常被闲置;心意慵懒使我远离人事纷扰。经历了宦海浮沉,体验了人情冷暖之后,对于人生,诗人又多了几分感慨,他发现,自己生性笨拙,竟无法适应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官场,常常被排挤,常常担任闲职。这样的人生遭际使诗人陷入了自我怀疑,渐渐地,他失去了当初的热情,整个人变得慵懒起来,渐渐远离了人事纷扰,在穷囧的处境之下,决意独善其身。
“还如病居士,唯置一床眠”,我好比生病了的居士,只在窗下设置一张床来安眠。回望人生路,诗人心有不甘,当年的热血未凉,只是再没有机会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于是,诗人只好在内心深处时时祭奠那些未竟的志向,怀抱从未舒展,时日渐久,竟影响到身体。事到如今,诗人觉得自己好比生病了的居士,远离了红尘纷扰,努力寻求内心的平和,在窗下设置一张床来安眠,或许,在梦中,依旧能够梦到过往。
当初的理想实现了吗?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吗?在《北院》一诗中,诗人就表达了类似的感慨。在幽静的北院之中,诗人或许会想,如果没有当初的被贬江州,自己的人生会不会是另外一番模样?只是,人生没有假设,时光无法倒流,事到如今,除了独善其身,竟别无选择,悲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