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76年,陕西临潼县零口镇,此地出土的一件“青铜簋”震惊了全国

 Zsy20151225 2022-06-22 发布于广东
1976年,陕西临潼县零口镇,此地出土的一件“青铜簋”震惊了全国。这尊“青铜簋”的33个铭文不仅字字千金,而且揭开了考古学界的一件“三千年悬案”,从而也解开了《史记》中的一个“谜团”。
 
“簋”是一种重要的礼器,一般和鼎配合出现在祭祀或者宴飨的场合。是青铜礼器的一种。
 
“青铜器”在古代又称为“金”或者“吉金”,据说刚刚制作而成的青铜器是金色的,十分耀眼。不过现今出土的青铜器因为时间的流失和锈蚀变成了青绿色。
 
我国zui早的青铜器出现在夏朝,商朝中期是发展成熟阶段,商朝晚期西周到西周早期这段时间属于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
 
青铜器的主要分类有: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和礼器。“簋”既算是一种礼器,又可以算作一种食器。
 
至于青铜器的用途,根据《礼记 礼器》的记载,一般会将祭祀的食物放在青铜器中,然后放在祖先的灵前作为供奉。
 
在祭祀活动中,“簋”与“鼎”配合使用,“簋”的作用是盛放食物,而“鼎”的作用是烹或者煮肉,也可以盛放,存储肉类。
 
此次在陕西临潼县零口镇出土的这尊“簋”十分珍贵,根据考古专家的说法,这尊青铜“簋”是我国目前出土的时间zui久远的属于西周的青铜器。
 
不仅如此,在这尊青铜“簋”身上,还有33字的铭文,这些铭文揭开了历史上一段饱含争议的谜团,那就是“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的双方是周武王联军和商朝军 队,地点在牧野(今河南新乡市附近),“牧野之战”被称为“武王伐纣”的决胜战。结果是商纣王帝辛兵败自 焚,商朝随之灭亡。
 
历史上,很多人认为“牧野之战”是杜撰的历史,且并不存在。然而陕西临潼县零口镇出土的这尊“簋”上的33字铭文却明确记载了“牧野之战”的相关过程,于是,这33字铭文也就成为反驳“牧野之战不存在”的有力证据。
 
咱们看看这33字铭文到底说了什么,“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铭文的大概意思是说,“在一个甲子日的早晨,周武王率领军 队浩浩荡荡向朝歌进发,武王领导有方,将士们能征善战,仅仅用了一天时间,就攻下了朝歌城,为了纪念这次具有重大意义的胜利,武王不仅奖赏了有功的将士们,还特意铸了这尊青铜簋,以此来纪念祖先。”
 
以后谁再敢说“牧野之战”是虚假的历史,只需要将这33个字的铭文甩出来,对方一定会闭嘴。
 
“牧野之战”在《史记》中有详细的记载,其中还有一个争议性很强的点,那就是参战人数,是否像《史记》中所记载的那样有74万人参加。
 
人数的信息在33字铭文中并未解释,所以其真伪难以辨别。不过考古学家通过钻研这33字的铭文,还是得到了很多信息。
 
比如根据其铭文中关于星象的文字,推测出牧野之战的具体时间是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这个日期很准确。
 
考古专家又根据铭文中的内容将这只珍贵的青铜器命名为“利簋”,“利簋”下面是四方的底座,上方则像一只大型的杯子,其两边有耳,周身刻着饕餮纹。
 
另外,“利簋”又称为“武王征商簋”“周代天灭簋”“檀公簋”,因其上的铭文记载了“牧野之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利簋”在我国古代历史中具有着非凡的意义。
 
如今,“利簋”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中,位列中国文物中九大“镇国之宝”、同时也是首批“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