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谁没被《滕王阁序》这句话惊艳过? 读完整篇文章,更被王勃惊天地泣鬼神的文笔震撼。 不仅辞藻壮丽,文气畅达,更引经据典,议论抒情收放自如。 深扒一下,里面藏着绝美妙句、吸睛词语和文化典故,竟能写进作文slay考场! 看完只想说,《滕王阁序》,你还有多少惊喜是我不知道的? 绝 美 妙 句 【1】“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适用主题: 世事变化,生命无常,珍惜当下等。 珍惜是一种理性的判断,唯有意识到生命的短暂,才会拒绝挥霍时光;珍惜是一种纯粹的热爱,唯有感受到生命的难得,才会为其朝乾夕惕;珍惜是一种朴实的深情,唯有体味到生命的动人,才会视之如宝如珠。 2.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适用主题: 抓住机遇,智慧,目光长短等。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适用主题: 与命运抗争,逆境生长,意志与毅力等。 磨炼不是折磨人类肉体和精神的魔鬼。它是积蓄力量的苦痛,是凤凰涅槃的考验,是淬着血泪的成长。 4.“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适用主题: 坚守内心、保持德行等。 本 期 关 键 词 :淡 泊淡泊,是一种宁静的精神状态,即使这世间充满浮躁和喧嚣,仍保持内心的清净与平和。正因为以淡 5.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适用主题: 时光流转、珍惜美好事物等。 高 级 词 汇 俊采星驰 物华天宝 胜友如云 千里逢迎 高朋满座 钟鸣鼎食 云销雨霁 彩彻区明 青云之志 遥襟甫畅 逸兴遄飞 腾蛟起凤 文化,一直是考场里大热的主题之一,考的角度也总是五花八门。经过纸条君的长期观察,这个主题下常考的角度还有:传统文化、文化 文 化 典 故 1.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适用主题: 敬重人才、选贤任能等。 典故解析: 徐孺,即徐稚,字孺子。东汉时名士,豫章南昌人。家贫,常亲自耕种,德行为人所景仰。 陈蕃,字仲举,东汉汝南人,为人刚正方严。他曾任豫章太守,在郡不接待宾客,只是徐稚来时才特设一榻,徐稚走后就把榻悬起来。后用“陈蕃之榻”指对人敬重而特别礼待。 2.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适用主题: 命途多舛、时运不济等。 典故解析: 冯唐易老:冯唐在汉文帝、汉景帝时不被重用,汉武帝时被举荐,已是九十多岁,却不能为官。李广难封:李广,汉武帝时名将,多次与匈奴作战,军功卓著,却始终未获封爵。用二人例子来形容老来难以得志,命运乖舛。 3.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 适用主题: 洁身自好、坚守内心、怀才不遇。 典故解析: 据《后汉书·孟尝传》,孟尝字伯周,东汉会稽上虞人。曾任合浦太守,以廉洁奉公著称,为民兴利除弊,百姓称为神明。但由于志趣高尚,洁身自好,长期不得升迁,后来隐居耕田。桓帝时,虽有人多次举荐他,但终不见用。年七十,死于家。此例子标明对报国无望的感慨。 4.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适用主题: 自勉自强、不甘沉沦等。 典故解析: 出自《晋书·阮籍传》: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阮籍借此宣泄对现实不满的苦闷心情。王勃认为这种行为是消极的,不打算仿效。这是反面用典,表达了王勃不甘沉沦,力求振作自强,具有自慰自勉之意。 “猖狂”与今义有所不同,今指狂妄放肆,气势汹汹。这里指狂放,不拘礼节。 5.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适用主题: 知音难觅、友谊等。 典故解析: 钟期:即钟子期,春秋时楚人,善知音。 流水:指伯牙鼓琴,心里在想高山或流水,钟子期就一定能猜到。 后世用“高山流水”比喻难得的知音、知己。文中这两句是说,遇到钟子期那样知音的人,奏高山流水的曲子,有何惭愧呢?这是王勃以伯牙自比,表示既然遇到阎都督这样的知音,所以敢作此序了。 (转自纸条app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