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滞无碍观自在——《心经》杂说【3】

 新用户97560OBk 2022-06-23 发布于江西

外不着相为禅,内不乱心为定。

【原典】之【总纲分第一】

观自在菩萨。

【译文】

观自在菩萨。

【悟读】

相由心生,意随心动。

人身小宇宙,宇宙大天地。人身虽小,暗合天地。宇宙中,有一个秘密就是,你看到的世界是由你自己的心所造,所谓“境由心生”是也。

一般而言,做最好的自己,方能遇到最好的别人以及最好的生活;而最理想的人生,其实就是实现与这个世界及自己身心之和谐统一。

倘若你喜欢烂人烂事纠缠,势必牵扯其中而无法脱身;假如你经常性的与优秀者为伍,与正能量相处,那么你也就会越来越阳光,成为更好的自己。

因此,与其抱怨,不如改变;与其遗憾,不如成长。

“观自在菩萨”,一般指的是世人熟知的观世音菩萨,此处亦喻方向或智慧的引领。唐朝时,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简略为“观音”。

观世音菩萨有般若之智慧,是佛教中“智慧和慈悲”的象征,洞彻世间“五蕴皆空”之真相,达到“观自在”之境界,故能救苦救难。常人执五蕴为世界、为我,不能照见五蕴皆空。而只有真正做到“无人无我”,方能以众人之苦难为苦难,成就无我之大慈大悲及无私的伟大人格,发挥救苦救难的功用。

毛泽东的伟大之道,在于“三不”。其一,不谋私利;其二,不循私情;其三,不谈顼事。

对于“观自在菩萨”,亦有不同层面之解读。观,用心观察,是对宇宙人生真相之观察,由此洞见生命之究竟;自在,没有任何障碍,即无滞无碍,得一切之自由自在。

“初念是圣贤,转念是禽兽”。一个人的能量并不来自于外在之物质世界,而是来自于潜意识之内心世界。初念给了我们能量的潜意识声音,却往往被外在世界之“转念”扼杀,所以自己总是难以找到真正的自我。

佛祖在菩提树下悟道后说过,“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得证”;王阳明在龙场悟道后也说,“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欲得富足之人生,须先求内在之富足,做到真正的身心合一,方能实现外在之富足。如若颠倒,外在之一切,终为虚幻,终归于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