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有“社恐”娃怎么办?父母这样做才能发掘内向孩子的真宝藏!

 知音fjatb76w2g 2022-06-23 发布于尼日利亚

我们不会希望养出一个有“社恐”的孩子,却能从小发现内向孩子。当“社恐”成为年轻人的常态,家长千万不要小看了孩子的“社恐” 。

“即便现在我被一只老虎咬了,都很难立刻喊人来救,因为如果没有人救,我只是可能会死,可是一旦有人救,我还得跟他打招呼”。

这是一段关于“社恐”的段子,打招呼比被老虎咬死还要恐惧,听上去非常荒唐,但又确确实实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

近几年“社恐”成了很多年轻人的标配,知乎上有人总结出了“社交恐惧症的特点”,比如:

说话时眼睛总是躲闪,不敢和别人对视;接电话时会焦躁不安;不想接电话,更不知道要说什么;总是不好意思不想主动打招呼,内心总是莫名的抗拒...

这样的问题同样也困扰了很多青少年:为什么出门一定要跟人打招呼?如果不打招呼,还会被评价“这孩子就是有点内向。”

内向在我们的生活中不知不觉成了缺点,内向的孩子,自然也会受到大家更多的挑剔。其实内向不是缺点,是性格的一方面,并不需要改变,需要的只是爱与理解,它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

Image

性格外向的人可以从社交活动中获得活力,而性格内向的人往往需要通过独处来让自己精神振作,换言之内向和外向只是和这个世界的相处方式不同而已,这两种性格特质就像左撇子、右撇子一样,并无正确与错误之分。

但是这个世界对内向的人有很多误解,认为内向的人普遍自卑,有社交恐惧,不善言辞,不爱与外界接触。内向人之所以会有这些问题,并不是内向本身的问题,而是源于外界对于这种性格特质的否定与误解。

内向的孩子总被贴上“不合群、胆子小、孤僻”等负面标签,身边的人包括父母,都认为他的性格有问题需要改善。于是内向的孩子就真的认为自己有问题,并且改变自己。

这种人格特质就像左撇子一样,是无法改变的,就算你把自己训练得用右手握笔右手用筷子,但是自己心里清楚,你终究是左手更加灵巧敏感一些。

很多内向的孩子内心都是自我否定的,他们知道自己无法像外向孩子一样,所以他们深感自卑,会在社交场合中感到紧张焦虑,会害怕暴露自己的“缺点”,而遭到负面评价,所以他们会因为压力过大而回避甚至惧怕社交场合。孩子长大要么戴着面具过一生,不敢袒露真正的自我,要么自暴自弃,宅起来拒绝社交。

内向不是孩子的错,错的是外界对于内向的误解。他们本来可以快乐地长大,成为一个自信且内心强大的人,他们会与人沟通,情感丰富,喜欢探索。只不过他们跟起外向者比起来,更寡言更喜欢独处罢了。

Image

现在的社会更提倡团队合作,这对于喜欢一个人思考的孩子来说,往往会被划为“局外人”而家长之所以担心自己的孩子太过于内向,究其根本,其实还是害怕孩子“吃亏”。

内向的家长因为自己就是这样长大,这样的性格让自己受到某些阻碍,害怕孩子也重蹈自己的覆辙。本身性格就外向活泼的家长,也会担心孩子内向,而无法得到与其他外向孩子一样的对待与成长。

其实内向的孩子是能在他擅长领域上,大放光彩的。相对于外向者的“社交”优点,内向的孩子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们的专注力更强,拥有极大的创造力,会把精力与能量放在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上,这就是他们的宝藏之处。

美国的学者琳达·西尔弗曼经过长达 30 年对社会精英的研究发现, IQ 越高的人,内向型性格的倾向越明显。成功者当中将近 70% 的人属于内向者。

比如写《哈利波特》的J.K.罗琳、音乐家贝多芬、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罗斯福……这些伟人都是内向性格的人,但他们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家长们不妨仔细观察一下孩子在专注力、创造力方面的表现,发掘他们身上的过人之处。

家长们尽管道理都懂,还是有很多人希望孩子八面玲珑,人见人夸。如果你自己都不能说服自己消除偏见,孩子是敏感的,家长的偏见孩子是感受得到的!

如果连我们潜意识里都觉得内向是不好的,又如何期望内向的孩子不自卑、自信满格呢?所以一定要从骨子里改变对内向的偏见。而且对外人给予的评价:不要附和和盲从。要知道,你的默认附和就是最大的“帮凶”。

Image

内向的孩子,常常容易被周围的人贴上一些标签,比如“害羞、慢热、很内向”。可能大人不经意,但对孩子来讲,会感觉到自己好像不如别人,对自己的性格也开始会有怀疑和不接纳。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Image
Image

作为家长,当收到来自外界的标签时,还要学会帮孩子摘标签。可以对孩子说:

今天那位叔叔说你太害羞,但妈妈知道你只是跟他不熟,对不熟的人,不太想说话是正常的。

你不想打招呼可能有点紧张,不是爷爷说的“胆小”妈妈在很多人面前讲话也会紧张,多试几次,就会好一些,下次我们可以再试试,不成功也没关系,我们还有很多机会。

Image

当孩子在一个群体活动中,突然情绪低落、呆滞,或者烦躁不安时,很有可能是外界的刺激超出了他的承受范围,我们就需要带他暂时离开这样一种过于热闹、外向的环境。

Image

内向型的孩子可能不会像外向的孩子一样总是开口表达。他会希望自己多思考,深思熟虑之后也许才会讲。所以他要讲的时候,已经是非常宝贵的时刻了,爸爸妈妈一定要记得别催促他表达。

Image

当孩子参加活动时,不强迫自己的孩子跟别的孩子有同样的表现,要允许我们的孩子做“高冷族”,他在安静地观察和倾听,在以他的方式来感受。这本身就是他的优势,家长不要打扰他,就是给予他最大的支持。

Image

他可能不一定那么有行动力,也不会活泼地去表现自己,可是一旦他独立思考之后再来表达,往往会语惊四座。我们越能够赞赏和接纳,孩子们将来对自己也就越有自信地接纳自己的个性特征。

Image

当孩子在某一个领域感兴趣时,家长们要支持孩子,比如孩子喜欢机器人,那么我们需要给予帮助,带孩子参与和机器人相关的活动,看机器人的书籍,了解和研究机器人的最前沿成果。

Image

孩子内向或外向,虽然后天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但正如作者苏珊·凯恩在《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所说的:后天努力可以带我们走得更远,却无法超越基因所划定的框架。所以不要试图“改造”内向的孩子,而是要尊重他。

对于父母而言,真正的爱,就是让孩子做自己。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每个孩子的气质都是与生俱来的。无论怎样,请坚定地站在孩子这边。

最后,用作家张皓宸一段话,送给所有仍在苦恼的家长:“你可以幼稚、可以内向、可以女汉子,可以玛丽苏、可以洒脱、可以浪漫,你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Image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