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近代史重大事件------【重大事件-7】

 溱湖之恋 2022-06-23 发布于江苏

作者:潘长宏

2022年6月23日

中国近代史上第七件重大事件: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这件重大事件是英法两个资本主义国家于1856年--1860年联合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

1854年英法为扩大侵略权益,向清政府提出修改《南京条约》的要求,遭清政府拒绝。咸丰六年(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被击退。次年,英法组成侵华联军,攻占广州。咸丰八年(1858年),英法舰队北上,在俄、美支持下,攻陷大沽炮台,直迫天津。


溱湖之恋图书馆

  

英、美、法、俄:咸丰九年(1859年),英法以换约为借口,再次进攻大沽口,遭清军反击,英法舰队受重创。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再次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攻陷大沽口,侵占天津,继而入侵北京。英、法、俄迫使清政府与之签订《北京条约》,并迫使清政府批准了中英、中法《天津条约》,承认俄国与奕山签订的《瑗珲条约》。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镇压了太平天国,维持统治。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中英天津条约》共五十六款,附约一款;《中法天津条约》共四十二款,附约六款。主要内容是:
①公使常驻北京;
②增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后定为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

③外籍传教士得以入内陆自由传教;
④外人得以入内陆游历、通商;
⑤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
⑥修改税则,减轻商船吨税;
⑦对英赔款银四百万两,对法赔款银二百万两。

此外,俄、美公使还利用“调停人”身份,以狡诈手段,分别于13日、18日与清政府签订中俄《天津条约》十二款、中美《天津条约》三十款,攫取了除赔款外与英、法所得几乎一样的侵略特权。中俄《天津条约》第九款还特别规定,两国派员查勘“以前未经定明边界”,“务将边界清理补入此次和约之内”,以便日后解决,从而为沙俄进一步掠夺中国领土埋下了伏笔。同年,沙皇俄国以武力迫使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瑷珲条约》。


溱湖之恋图书馆

  《天津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撤离天津,沿海陆续南下。咸丰帝对条约内容感到忧恐,令桂良等在上海与英、法代表谈判通商章程时,交涉修改《天津条约》,取消公使驻京、内陆游历、内江通商等条款,并设法避免英、法到北京换约。11月,桂良等与英、法、美代表分别签订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鸦片贸易合法化;海关对进出口货物照时价百抽五征税;洋货运销内陆,只纳2.5%子口税,免征一切内陆税;聘用英国人帮办海关税务。但是,英、法不容修改《天津条约》的各项条款,并坚持要在北京换约。

英、法政府远不满足从《天津条约》攫取的种种特权,蓄意利用换约之机再次挑起战争。1859年6月,在拒绝桂良提出的在沪换约的建议后,英国公使普鲁斯、法国公使布尔布隆和美国公使华若翰各率一支舰队到达大沽口外,企图以武力威慑清政府交换《天津条约》批准书。清政府以大沽设防,命直隶总督恒福照会英、法公使,指定他们由北塘登陆,经天津去北京换约,随员不得超过二十人,并不得携带武器。英、法公使断然拒绝清政府的安排,坚持以舰队经大沽口溯白河进京。大沽一带防务,自1858年英、法舰队撤走后,清政府即命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负责。6月25日,英海军司令贺布亲率12艘军舰从拦江沙开往海口,下午3时贺布下令英法联军进攻大沽炮台。清军在僧格林沁的指挥下,英勇抵抗,发炮反击,战斗异常激烈。直隶提督史荣椿、大沽协副将龙汝元身先士卒,先后阵亡。由于清军火力充分,战术得当,击沉击伤敌舰10艘,毙伤敌军近500人,重伤英舰队司令何伯,英法联军惨遭失败,这也是鸦片战争以来,清军唯一一次的胜利。
同年8月,美国公使华若翰伪装友好,由北塘进京,返回北塘时与直隶总督恒福互换《天津条约》批准书。在此之前,俄国代表已在北京换约。
1860年9月18日,英法侵略军攻陷通州。21日,清军与英法联军在八里桥展开激战,统帅僧格林沁等率先逃走,清军全军覆没。9月22日咸丰帝等则以北狩为名携皇后、懿贵妃等离京逃往热河避暑山庄。10月13日联军从安定门攻入北京。联军发现清军将英法使节团多人虐待至死,遂决定报复中国之野蛮行为,及教训清朝皇室以后不得蔑视英国及法国。10月18日,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抢劫焚毁圆明园。英法联军在北京城郊抢掠烧杀近50天,京郊皇家园林如圆明园、清漪园、静明园(玉泉山)、静宜园(香山)、畅春园等均被付之一炬。清廷派奕訢为全权大臣议和,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联军洗劫和烧毁了圆明园和静宜园。圆明园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300多名太监和宫女葬身火海。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曾对此给予强烈谴责,称之为“两个强盗的胜利”。

10月24日、25日,英法联军以焚毁紫禁城作为威胁,迫使恭亲王奕訢分别与额尔金、葛罗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订立不平等的《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作为《天津条约》的补充。


溱湖之恋图书馆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忙于对付外来殖民者和镇压太平天国革命,造成了北方边疆防备空虚。俄国乘虚而入,加紧蚕食和非法占领黑龙江流域和巴尔喀什湖以南的许多战略要地,而且,一直在寻找机会,想用条约的形式把所占领的中国领土固定下来。1858年5月,俄国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乘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口,用武力强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根据这个条约,俄国割占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同时,把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作两国共管。14日,清政府与俄国签订了《北京条约》,将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俄国,增开喀什噶尔为商埠,并在喀什噶尔、库伦设领事馆。同时,俄国还将由其提出的中俄西部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1864年,俄国强迫清政府订立《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最大的获利者。

以下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朝政府与侵略者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的主要条款,丧权辱国令人发指!
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名称

时间

签订国家

条约内容

《瑷珲条约》

1858年5月

中俄

1、中国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大片领土割让给俄国。

2、乌苏里江以东至海的中国土地改由中俄共管。

《天津条约》

1858年6月26日

中英

1、英国公使得驻北京,并在通商港口设领事馆。

2、增开南京、台南、汉口、九江等九个通商口岸。

3、英国人可以往内陆游历、通商。

4、英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往来。

5、中国给英国赔偿白银四百万两等。

《天津条约》

1858年6月27日

中法

1、允许天主教入内陆自由传教。

2、法国兵船可以在通商口岸停泊。

3、中国给法国赔款白银二百万两。

《天津条约》

1858年6月13日

中俄

1、允许俄国在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台南、琼州七口通商。

2、准许在中国设领事,并派兵船在通商口岸停泊。

3、准许俄国教士入内陆自由传教。

4、日后中国若给其它国家以通商等特权,俄国得一律享受。

《天津条约》

1858年6月18日

中美

1、美国公使驻北京。

2、增开潮州(汕头)、台南通商。

3、扩大最惠国待遇等。

《北京条约》

1860年10月24日

中英

1、开天津为商埠。

2、准许英国招募华工出国。

3、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

4、增加赔款为八百万两。

《北京条约》

1860年10月25日

中法

1、开天津为商埠。

2、准许法国招募华工出国。

3、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土地,建造自便。

4、增加赔款为八百万两。

《北京条约》

1860年11月2日

中俄

1、中俄共管的乌苏里江东至海的大片中国领土划给俄国;

2、规定蒙、新西北边界,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大片中国领土;

3、开放喀什噶尔为商埠等。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损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中国丧失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俄北京条约还为沙皇俄罗斯更多地割占中国西部领土制造了条件。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清朝统治者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他们的附庸与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丧失大片领土。 割让给英国的九龙半岛只是弹丸之地,而割让给沙俄的领土则前后达150万平方公里之巨。


溱湖之恋图书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