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坚持“八个突出” 打造“四轮四驱”

 灵山白水 2022-06-23 发布于河南

  编者按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河南省围绕“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大三产”,引导各地充分挖掘地域特色,注重多模式融合、多类型示范,打造了一批农村融合发展示范样板和平台载体。截至2021年,前两批11个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涉农产业总产值552.4亿元,带动园区内农业全产业链就业87万人,省级以上龙头企业46家,企业产值328.86亿元。

  禹州市国家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位于禹神快速通道两侧,涉及张得、梁北、火龙、方岗、鸿畅、文殊、神垕7个乡镇114个行政村,总人口24.3万人,土地面积202平方公里。园区以中药材、钧瓷文化、生态农业及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建设布局已经初步形成“一轴两核多组团”发展格局。2021年,园区内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例达到60%,比全市平均比例提高20个百分点;培育四大主导产业经营主体810余家,园区产业集聚度达到29.8,园区主导产业总产值达到323.5亿元;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152元,比全市平均水平高45.3%。

  一是突出传统种植,以药材种植为主导打造特色轮。发挥禹州“药都”文化“中医药”品牌优势,以金银花、迷迭香、丹参等传统道地药材品种为主,依托骐琳家庭农场、森茂、颍安堂合作社等种植单位,森源本草、润弘本草等经营单位开展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经营、商品化开发,中药材产业由单纯种植的经营模式加速转向种植销售相兼顾的发展模式。目前,园区内建成3250亩药食两用植物园一处,草本、木本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8万亩以上,全部实现标准化种植,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华夏药材公司、润弘本草等中药材加工企业持续壮大,禹州市中药材交易市场交易额突破50亿。

坚持“八个突出” 打造“四轮四驱”——<br>禹州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发展纪实

禹州市禹白芷种植基地

坚持“八个突出” 打造“四轮四驱”——<br>禹州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发展纪实

禹州市迷迭香种植基地

  二是突出循环发展,以生态农业为导向打造辐射轮。贯彻发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以农业内循环加快农业外循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化生产等工作,实现农作物种植、农产品加工、农业观光园等农业产业融合,开发拓展农业新功能,打造生态农业全产业链条,建成泓硕农业、铁山岭田园综合体、盛博园林、星雨家庭农场、润瑞农业等生态农业基地。运用“合作社+”“基地+”“龙头企业+”“品牌+”等融合发展模式,支持生态农业基地与加工、观光、体验、教育、休闲等产业实行联合发展、共建共享,逐步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产业链条。

  三是突出区域品牌,以钧瓷文化为主导打造拉动轮。充分挖掘发挥品牌资源优势,以神垕古镇保护开发为重点,着力构建集钧瓷文化旅游节、神垕老街、钧瓷文化产业园及各大特色窑口、各特色产业村于一体的瓷文化产业体系,推动钧瓷文化产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目前,全市钧瓷生产企业达186家,年产量220万件套,年产值24亿元,从业人员达2.8万人。钧瓷品牌价值285.48亿元,荣获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百强榜第11名。形成钧瓷文化特色产业村5个以上,槐树湾村成为国际裸烧村,杨岭村成为钧瓷技艺体验目的地,钧瓷成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国际经济文化融合交流的一张靓丽名片。

禹州市神垕古镇

  四是突出资源整合,以乡村旅游为主导打造磁力轮。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活动,整合美丽乡村建设资源,同步推进乡村基础设施、乡村文旅、特色产业、生态观光设施建设,提升乡村颜值,打造引力巨大、魅力十足的乡村旅游基地,有效扩大美丽乡村对旅游观光人群的吸引力。目前,园区内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先进村已经实现全覆盖,“禹州市美丽乡村”占比达到83.3%,建设美丽乡村群10个;成功打造泓硕农业-美丽乡村李金寨-钧瓷文化、豫征农业-美丽乡村刘沟村-特色种植加工(如传统豆腐、三粉加工)等5条乡村旅游路线,带动画圣故里、三峰山大悲禅寺、少林寺下院、禹王庙、铁山岭等景区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园区内旅游人数已经达到350万人次。

  五是突出项目带动,以设施建设驱动强化基础支撑。连年把园区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主阵地,成功打造高标准农田6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4.7万亩。整合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奖补资金3000万元,用于园区内中药材产业,从种植、加工、销售、物流、科技创新、休闲康养等环节建设一批重点项目,使示范园的中药材产业又上新台阶。引进北京玄灿唤土有限公司、四川铁骑力士有限公司、万邦集团等企业,共投入资金9亿元,先后实施玄灿唤土有机肥生产项目、贝威力士50万只蛋鸡养殖项目、特色农产品展示中心和冷链物流建设项目。实施泓硕农业、铁山岭、禹药山林康养等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投入资金3.2亿元,建设集绿色种植、生态观光、三产融合及产学研旅于一体的综合体经济,拓展农村产业融合新途径。

  六是突出政策保障,以要素供应驱动建设投资洼地。围绕钧陶瓷文化旅游、中药材、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美丽经济四大主导产业,倾斜政策、创新措施,建设乡村产业投资新洼地,让各类产业要素自发流向园区。市政府高度重视示范园建设,累计整合投放中央及地方财政农业生产发展等各类项目资金3.28亿元,用于支持示范家庭农场、合作社、种粮大户、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一村一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耕地地力持续补贴及美丽乡村建设和发展水利、交通、教育、文化事业。积极向国家、省、市争取关于国家储备林项目、美丽乡村建设、农村集体经济、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等扶持政策和优惠政策,向示范园倾斜。政府职能部门针对示范园建设,从企业用地、电力保障、科技提升、土地流转、用工招聘、证照办理、社保驳接、品牌创建等各方面给予强有力的政策保障,构建有利于产业融合、产城融合的政务服务体制,更大程度地破解产业跨域发展、融合发展的体制约束。各类金融机构,特别是在市区设有办事机构的金融机构,纷纷在园区内乡镇增设网点,在行政村设立代办员,开展普惠金融实践探索,年新增涉农信贷在10亿元以上。

  七是突出机制创新,以优化环境驱动实现常态长效。实行专班推进机制。市政府建立指挥部,设立四个专班,明确牵头领导和责任单位,整合部门行业资源,集中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科技创新、品牌创建、融合发展、电子商务建设。落实联席会议制度。指挥部成员单位、各个工作专班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职能协作,解决存在问题,促进工作有序开展。强化人才培育机制。以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为基本要求,健全人才培养、配备、管理、使用机制,以乡村干部为主体,培育建强政治强、本领硬、作风实的人才队伍。坚持选派市直机关优秀干部到乡(镇)挂职任职,从乡(镇)选派部分优秀干部到市值机关挂职任职,强化双向交流,激发和调动干部队伍活力。加强考核管理。健全跟踪分析、评估论证和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园区规划建设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进行检查督导和目标考核,促进工作责任落细落实落到位。

  八是突出利益联结,以群众增收驱动形成发展合力。以中药材、林苗木、干杂果等优势资源为依托,将林业、种植业、养殖业的某些环节联接在一起,探索林药互补、林苗互补、林下养殖、林果一体化种植等农业产业重组发展途径,建立健全“龙头企业+农户”和农业共营制等多种融合发展模式,现代农业发展共同体、现代产业联合体不断涌现,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呈现多样化。把培育产业融合主体为关键措施,重点培育发展基础作用大、引领示范效果好、市场竞争能力强、利益联结关系紧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盛博园林”“益禾源”“鸿硕农业”已成为市场占有率高、企业信誉好、影响力大的“链主”企业。探索应用“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固定租金+企业就业+农民养老金”“土地租金+务工工资+返利分红”等多种收益分配形式,农民以职工、股东、合伙从等身份有效分享产业增值实惠。坚持“企业主导、政策支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原则,健全完善农村产业多元化投融资体系,让更多人参与产业融合发展,更多分享产业融合带来的增值效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