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前,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私立医院,都以市场化为导向,医院要通过

 雪松691 2022-06-23 发布于安徽
当前,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私立医院,都以市场化为导向,医院要通过给病人看病来赚钱,诊疗费用是医院利润的根本来源,也是医生绩效工资的主要来源。医生自己想要发家致富,就必须从病人群体身上尽量多收费,能做不能做的检验、检查尽量都做,该拍不该拍的片子尽量都拍一遍,可吃可不吃的营养药尽量多吃,这样医生群体才不至于“喝西北风”,活得“太寒酸”。一位公立医院的医生这样说:“不要叫我天使,我不敢成为天使。”“天使是不用吃饭的,而我不能不吃饭。” 很形象地说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生不可能无偿奉献,医院也不是慈善机构。医院要发展,要承担各种开支,这些费用靠国家补贴是远远不够的,唯有提高医疗费用才能满足需求。可是日趋增长的医疗费由谁来买单?只有让患者买单。在80年代以前,夫妻双方工资一般不到100块钱,可那时候的人从来没觉得看病贵、看病难;现在,小孩感冒发烧、住几天院,只是吊瓶寻常药、做常规检查,就会花掉一两千块,如果没有医保,费用还要翻倍,相当于体制内职工大半个月的工资。

公立医院的利润同私立医院稍有不同,公立医院是自负盈亏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所得的医疗服务收益不可用于投资有经济回报的其他产业。公立医院盈利主要用于:医院基础设施翻新和扩建;医疗器材维护和更新;医护人员培训费用;药品、耗材等医疗用品;医院员工社保、奖励;安保、清洁、后勤等临时人员工资等。可以说,除了不能私分、不能转移到其他行业以外,公立医院利润使用基本跟私立医院没差别。

如果经营不善,公立医院很有可能入不敷出。那样医生也没有收入,医院领导就得求爷爷告奶奶请上级领导、属地领导拨款资助。为了不亏本,公立医院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主要的还是将成本转移给社会、医疗机构以及个人,最后基本上都会由个人进行“买单”。而“以药养医”的方法也就应运而生了。我国公立医院长期实行财政预算补偿和市场经营补偿相结合的补偿模式,主要从财政补助、服务收费和药品耗材加成收入三个渠道获得补偿。

公立医院始终是药品销售市场的主要购买方,公立医院药品份额占药品销售总额的70%左右。医药资源过于集中,形成垄断地位,导致了“药价虚高”和“药品返点”、“药品回扣”现象。医生开药不仅能够提高医院支付的收入,还能通过“药品回扣”获取额外收入。“以药养医”的内涵不再单纯是“以药养医院”,还延伸到通过“药品回扣”弥补医生自己收入的不足。

正因为遵循市场盈利逻辑,很多人即便只是小感冒,也会被开一大堆的药。对于患者而言,自然也会感觉看病越来越贵了。而药价的上涨,尤其是新药价格比旧药物价格高,这也是看病越来越贵的重要原因。很多便宜的低利润药物,国内没有什么企业愿意继续生产。医院为了拥有相关的药物,不得不依靠进口,这更是让药价出现了明显的增长。患者在找不到替代性药物的时候,只能高价买单了。虽然患者有医保,但不是所有的药物和项目都可以百分之百地报销。一般情况下,药品分为三类,A类能够全部报销,C类则需要个人全部自付。很多医院的出诊费、住院费、营养费等等,可能都不包含在全部报销的行列中。

即便取消以药养医,只要医院自负盈亏的逻辑不变,药材、医疗器材厂自主经营的逻辑不变,根本问题只能缓解、无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永远是老百姓心头的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