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号脉到底摸什么

 巴戟 2022-06-23 发布于内蒙古
主要脉象的解析

弦脉,脉象:端直而长,如按琴弦。主病:肝胆病、肝郁气滞、疼痛、疟疾。
紧脉,脉象:脉来绷急,状如牵绳转索。主病:寒、疼痛。
弦紧脉的定义:在一个搏动周期里,当脉管处于扩张过程,突然遇到阻碍,使扩张终止,出现脉管绷直的一个现象。脉管绷直后出现颤动,就是紧脉,如果不出现颤动就是弦脉。是否出现颤动与脉管的“紧束”程度有关,紧束的越厉害,脉管扩张停止的越突然,就越是容易出现颤动。根据全息理论,“紧束”信息来源于人体外表皮肤受到紧束,从而投影到脉象上。寒冷是其中的重要的原因,人体在感到寒冷时,毛孔收缩,皮肤的毛细血管也收缩,以减少热量的散失,这些收缩的信息,投影到脉象上,就表现出了紧脉。

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也可以是感受到心理压力所致。如竞争、对抗、危险、焦虑等状态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人体减少不必要器官的血流量(如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优先供给心,脑,肌肉等组织器官,出现“战或逃”反应,保证人体平安度过应激状态。由于脉管的“紧束”程度相比寒冷刺激所引起的要低一些,所以在高血压病的患者中,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引起的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一般会表现出弦脉,很少表现为紧脉。

人在生气、愤怒时,也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脏收缩力加强、肝脏瘀血、胃肠道血流量会降低、蠕动减慢,机体积极做好“战斗”准备。这时脉象上,也会表现为弦脉。

人在疼痛时,也可引起应激反应,使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随着疼痛程度的不同,血管收缩的力度有大有小,引起脉管的“紧束”程度也会不同,从而会出现紧脉或弦脉。

脉管绷直后是否出现颤动,出现“紧”象,还与脉管的弹性有关。如果弹性好就容易出现,如果弹性不好则不易出现。比如一个橡皮筋,手拿两端,突然拉紧,就容易在绷紧后出现颤动。如果是一根粗线,突然拉紧,颤动就不容易出现,这说明橡皮筋弹性比粗线好。此现象在脉管上,则表示易出现颤动的血管弹性好,没有动脉硬化或只有轻度的硬化,不出现颤动则表示动脉硬化或者动脉缺乏某些精微物质的营养(就像风化的橡胶,硬而脆)。

同样,如果脉管不存在“紧束”的状况,但动脉本身出现硬化,或缺少某种精微物质,从而弹性下降,脉管在搏动时,扩张过程末期也会被血管本身所限制,扩张突然终止,也会出现弦脉。比如在动脉硬化的患者中,或者在肝炎、疟疾的患者中也会出现弦脉。如图所示:

当然,轻度弦脉也属于正常脉象。健康的血管,或者轻度硬化的血管,在搏动时,扩张过程末期被血管本身延展性所限制,会出现轻度弦脉。

当人体受到寒邪外侵时,脉管紧束,出现明显的紧脉,这时对应的治疗方法就是发汗解表法,通过药物和物理温覆取汗,来达到治疗效果。笔者把应用发汗解表法来治疗的病证,称为“表证”,那么相应的在脉象上,紧脉就是表证的标志性脉象。这个结论也可以换另一种思路理解。根据全息理论,当脉长时,则说明人体气血组成的“脉人”也长,(“脉人”可以理解为由气血组成的躺在“寸、关、尺”上的小人),当脉短时,则说明人体气血组成的“脉人”也短。当脉浮时,人体气血组成的“脉人”也膨胀而大,当脉沉时,人体气血组成的“脉人”也紧实而小。紧脉表示脉管张力增大,也就是紧张度升高,而脉象的紧张度总是体现在脉象的表层,也就是说不管是浮紧脉还是沉紧脉,紧束之象都是在“脉人”的体表,对应着人体外胚层所分化的组织器官。所以说表证的特征性脉象就是紧脉。古人说:一分恶寒有一分表,笔者则认为:“脉有一分紧象就有一分表证”。不管是浮脉还是沉脉,有紧象,就要解表,或君、或臣、或佐。(主要、次要、再次要)。

弦脉所主之病,除肝胆病、肝郁气滞、疼痛、疟疾之外,一般认为也主痰饮。最早出现在《金匮*痰饮》病篇第12条曰:“脉双弦者寒也,皆大下后善虚。脉偏弦者饮也。”陈国权在《〈金匮〉痰饮病“脉偏弦”研究》一文中指出,《金匮》中论述痰饮的一共多达几十条,除了上述《痰饮》病篇第12条以外,很少论及弦脉主痰饮,仅在第21条再次论及悬饮证时,方论及“脉沉弦”,这是除“脉偏弦者饮也”之外,唯一具体论及弦脉可主悬饮,且屈居沉脉之后。所以传统中医认为的弦脉主痰饮,是不恰当的。

紧脉所主之病,除寒冷、疼痛之外,一般认为也主宿食。出自《金匮*腹满寒疝宿食》病篇第25条,“脉紧如转索无常者,有宿食也”,胡希恕老师认为转索无常为滑脉,这一条应该是滑紧脉,指的是滑主宿食。第26条说,“脉紧,头痛风寒,腹中有宿食不化也”,这里的脉紧,是接着25条所说,也是滑紧脉。此条是论述宿食的滑紧脉与一般外感风寒紧脉的鉴别。而第21条说,“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大承气汤主之”。第22条说,“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这两条都没有说紧脉主宿食。所以说紧脉不主宿食,宿食的脉象应该是滑、涩、或软脉。

浮脉与沉脉:浮脉在原则上,表示气血在人体表层,正邪相争在表层,一般出现在外感疾病中。但在中医临床上,大多数浮脉却出现在胃肠道疾病或虚损性疾病中,所以浮脉不能代表“表证”,更不能说凡是浮脉都使用发汗解表法,所以笔者对于浮脉的重视程度不大。那么具体都有哪些病证会出现浮脉呢?

第一,外感疾病,外邪侵袭体表,正气抗争,气血在机体表层旺盛(皮肤,上呼吸道等),脉象上表现为浮脉。

第二,内胚层所分化的空腔脏器,在发生病变时,特别是腹部发生涨满的时候,胸部发生喘满的时候,它们在脉道上投影向周围扩大,突破正常时的浅层位置,显现到表层,出现浮脉。

第三,虚损性病证,气血供应不足,会优先保证大脑、头面部、心肺的血液供应,这些组织器官会在脉象上投影相对增大,就会出现浮脉。或者阴虚证,大脑、头面部的气血也会相对增加,表现为虚性的亢奋,也在脉象上表现为寸部的浮象。



沉脉,一般是指脉位低沉,轻取不应指,重按始得的脉象。但是笔者认为还包括这种脉象:在总按或者分按寸、关、尺时,重按到截断搏动时,在医生手指的尺侧端(患者桡动脉的近心端),仍然有脉搏搏动的脉象。

肝脏、脾脏、心脏、血管、肌肉、骨骼这些实质性的组织器官发源于中胚层,如果它们发生病变,气血供应增大,相应脉管沉位的投影就会增强,而其它组织器官气血相对减少,其投影也相对减弱,于是表现为沉脉。所以沉脉是中证的标志性脉象(中证就是中胚层所分化的组织器官发生的病证,位于人体最里层)。在治疗上活血化瘀法是其主要治法。沉脉主血瘀,如果瘀而化热,出现沉数脉,或沉滑脉等,则为血瘀血热,一般应用凉血活血的药物。如赤芍、牡丹皮、丹参、紫草等。

但在临床上,虚损证有时在脉象上也表现为沉脉。在阳气虚时,阳气不足,不能输布全身,只能龟缩在人体最里面(心脑血管),就像将要熄灭的烛火,火苗越来越小。但这种情况,沉脉一般兼有细、或弱、或弦紧,常出现在肾阳虚证中。所以在临床中,出现沉脉时一定要区分虚实这两种证型。

还有一种情况,在病邪来的比较急、比较重时,正气无力抗邪,出现气血被压缩在心脑血管等深层组织器官,在脉象上表现出极沉的“伏”脉,证型上表现为各种厥证、痛极、大寒、严重的食积等等。治疗时应该立即祛邪,邪去则阳气回复,脉亦浮现。

软脉,在中医28种脉象中,没有软脉这一脉象,与之相近的有濡脉。濡脉表现为浮而细软,轻按可得,重按反不明显,与笔者所说软脉不同,软脉是单纯的脉管紧张度降低,续按有力或无力。即在脉管搏动时,扩张的后期,脉管逐渐停止扩张,没有遇到明显阻碍,无端直而长的感觉,称为软脉。为脉管扩张过程无外在因素或血管本身的紧束。或者脉管搏动力量弱小,未达到动脉边界,就像拉一根绳子,没有拉直,就看不到绳子直挺绷紧的状态。总的来说,凡不是脉管紧张度高的弦紧脉,其它脉管紧张度低的脉象都可以归为软脉。那么也就意味着临床上很多脉象属于软脉,如濡、弱、微、散、虚、实等,同时很多病证也表现为软脉,就使软脉所对应的病证很复杂,可以是除了表证和血瘀证之外的一切病证(比如虚、实、热、湿热、痰、湿、水、饮、积等)。

软脉出现的原因,一是出现在健康人的“平脉”中,特别是在休息时、心情平静愉悦,或者吃饭以后,没有寒冷与各种外在压力,副交感神经兴奋,人体处于“食”或“养”的状态,气血在内胚层分布稍多,脉象就会出现软脉。

二是有形之邪在内胚层所分化的器官内於积,比如肺脏、气管、胃肠道、泌尿系统等器官代谢异常,形成水、湿、痰、饮、宿便等。或由无形之邪或有形之邪於积而生的热证,如阳明气分证或湿热证、痰热证。这些情况时正邪抗争,内胚层所分化的组织器官气血相对增加,而外胚层、中胚层所分化的组织器官气血相对减少,投影在脉管上就出现软脉。所以说软脉为里证的特征性脉象,在疾病状态下,代表了内胚层所分化的组织器官正处在病变中。那么内胚层所分化的器官患病后,气血相应增加,为什么脉象上一般表现为不是很强力的软脉呢?一是因为脉管柔和,没有搏指的脉管紧束之象。二是内胚层的组织器官气血虽然相对增加了,但病变所处的位置一是象胃肠道那样的空腔脏器,再就是象海绵一样的肺脏,与实质性脏器病变时的气血密度差很多,很少出现非常有力搏指的脉象。如果患者出现了软而有力的实脉、洪脉、滑脉等,则表示病情较重,正气不虚,需要用比较强力的祛邪方法,比如清法、下法、吐法等。

再一个,软而无力为虚脉。虚损分为气、血、阴、阳的虚损,除了阳虚证有时可以表现为沉细或沉紧等脉象外,都可表现为软脉。如气虚、阳虚、血虚、阴虚、气阴两虚、气血两虚、阴阳两虚等。

滑脉与涩脉。滑、涩表示在每个搏动中,脉管扩张速度和回缩速度的快与慢,快的称滑脉,慢的称为涩脉。滑脉,中医理论认为脉象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珠滚玉盘之状,脉管的起伏,随起随落,滑脉见于痰饮、食滞、实热等证,又主妊娠。但在临床中,典型的滑脉不多见,痰饮、食滞、实热证大部分不表现为典型滑脉,而在血管弹性好的轻少年中,气血旺盛,也可以出现轻度滑脉。所以滑脉不是里证的特征性脉象。涩脉,中医理论认为脉象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多由于血少精伤,津液亏损,气滞血瘀所致。但临床上典型的涩脉也少见,多见于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而绝大多数气滞血瘀证并不出现涩脉,所以涩脉不是血瘀证的特征性脉象,也就是说涩脉不是中证的特征性脉象(中证:中胚层所分化的组织器官所患病证)。

虚与实:虚是按之无力,实是按之有力。在中医的辨证论治中,病证的虚实是纲目。脉象的虚与实,是判断病证虚与实的最主要的方法。原则上好像很简单,其实有时很难分辨的。我们知道,诊脉时压力多少克是无力,多少克是有力,不能有标准数据,就是勉强制定一个,也不会适合所有的人。比如体力劳动者,气血相对强,趋势向外,脉象偏于弦大,脑力劳动者,气血相对弱,趋势向内,脉象偏于软弱。脉象的有力无力的感觉全是从对比中得出来的,不但所有人的对比,而且是病人的现在和过去对比。有了比较,才能得出结论。(临床时间长了,摸的脉多了,就会慢慢有些体会。但是很多情况还是要根据临床症状来揣测。)

总的来说,凡是无力的脉象,病证都有虚损的因素。如果脉管紧张性高,出现弦紧无力,可能是表证伴有气、血、阴、阳的任何一种或几种的虚损。同样,如果脉管紧张性低,出现软而无力的虚脉,可能是虚损证或者里证伴有气、血、阴、阳的任何一种或几种的亏损。如果出现脉沉而无力的弱脉,可能是阳虚证或者中证伴有气、血、阴、阳的任何一种或几种的亏损。

迟与数,这个很好理解,就是在单位时间内,脉搏跳动的次数,一个呼吸间,跳动少于4次,为迟脉,跳动多于5次,为数脉。一般来说,迟脉见于寒证,数脉见于热证。但临证时不可执着,现在看中医的一般都是慢性病,脉率偏快的很可能是心动过速、心力衰竭,脉率偏慢的很可能是心动过缓、脾虚湿胜证。再者运动员,心功能强,气血充盈,百脉通畅,心率也偏低。

脉的总按与分按。总按就是寸、关、尺三部脉一起按,分按就是单按寸、关、尺一部脉。笔者发现按远心端脉时,近心端脉搏动的力量会增强。比如按寸脉,那么关脉和尺脉相比分按时脉力增强,所以总按时,关、尺的脉力强于分按关、尺脉。由于同样原因:寸脉总按和分按脉的搏动力度是一样的,所以就导致总按时,感觉寸脉的搏动力度小于关尺脉,而分按时,寸、关、尺力度相差不多。

总按时关、尺脉象力量的增强有利于体会人体总的状态,如弦、紧、虚、实、滑、涩、沉、浮等,而分按适用于体会脉晕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