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述百练:古希腊与中国先秦历史散文特征考察

 一中大语文 2022-06-23 发布于福建

材料一:

中国先秦历史散文,大多出自史官之手,可以说是官方史学。据班固《汉书·艺文志》载:“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中国历代帝王都设有史官,记言、记事。相传仓颉为黄帝左史,沮诵为黄帝右史。但这种说法未必可信。然商朝设立史官是可以肯定的。甲骨卜辞中,商代官吏有“史”“卿史”和“御史”等。甲骨文中也有“册六”“编六”等字,可见殷代巫、史曾系统编纂国家文献与史籍,作为档案而保存。西周史官的设置情况,据《周礼》有大史、小史、内史、外史等,“大史掌建邦之六典”“小史掌邦国之志”“内史掌王之八枋(柄)之灋”“外史掌书外令”。《史记·周本纪》载,“天子建天宫”,“大史”被列入“六大”之内,可见史官在西周的崇高地位。我国历史学科,在商周时期由史官奠定了它的初基,但各诸侯国还没有官史。春秋时期,随着周王室的衰微,各诸侯国也相继设立史官。《墨子》载:“周之《春秋》,燕之《春秋》,宋之《春秋》,齐之《春秋》”,“吾见百国《春秋》”。可见此时各诸侯国都有自己的编年史,史书的数量是相当惊人的。这些《春秋》,都是出自诸侯国史官之手。史官文化在春秋时期进一步得以发展。春秋、战国之交,文化下移,官方垄断史学的局面被打破,虽然出现了由民间私人编著的史书,如《战国策》《晏子春秋》,但战国时期的官方史学,仍然很发达。《秦纪》以及被秦始皇下令焚烧的“诸侯史记”,都是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官方史书。

在古希腊,任何城邦国家都没有设置专门记言记事的史官。古希腊历史著作,是由私人著述和编写的。“历史”一词希腊文原义为根据个人观察或经验探索到的知识。历史著作在希腊一开始就是私家的、个人的创作行为,与希腊政府无关。希腊早期历史著作为城邦史书。这些史书都是“私史”,只不过著作的材料来源于城邦积累的内容简单的官方记事。希腊后期的著名历史学家如希罗多德、修昔底德等人所撰写的史书,也都是私人著述。例如希罗多德,他讲述历史,犹如行吟诗人创作。他在雅典等地朗读自己的历史著作,听众付给他报酬。他的史书由书商刊印发行。希罗多德写史书,是个人的喜好与谋生的手段。这些“私史”,没有也不可能有统一的计划和安排。

因此,古希腊史书零散杂乱,缺乏系统性,历史记载存在许多空白,显然不如中国先秦史官文化那样具有连贯性和完整性。黑格尔不止一次地说:“中国历史作家的层出不穷,继续不断,实为任何民族所不及。”

(摘编自潘明霞《古希腊与中国先秦历史散文特征考察》,《青海社会科学》2021年第2期)

材料二:

古代中国,历史编纂很早就成为一项国家的职能,设有专门的人员职掌。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左史记言,右史记事。”《隋书·经籍志》也说,“古者天子诸侯,必有国史,以纪言行,后世多务,其道弥繁。”记录历史和管理史籍的人员,拥有正式的官职,并且向职业化发展。

《史记·太史公自序》载:“余(司马迁)先周室之太史也。……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后也。当周宣王时,失其守而为司马氏。司马氏世典周史。”家族世袭修史的传统,确保了记录历史的延续性和专业性,更是为这份职业增添了神秘与虔诚。

“《诗》《书》所及,世有典籍,……扬名于后世,冠德于百王。”(《汉书》)历史,在中国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编修纪传体史书向来是国家层面重要的文化项目。班固私修国史竟至入狱,唐代更是设立史馆编撰的制度,“(唐)太宗以梁、陈及齐、周、隋氏并未有书,乃命学士分修……”(《史通·古今正史》),从此“正史”更为正统。

元、明、清三代也极为重视官修史书,并确立了相应的修史制度。元代“遴选文臣,分史置局,纂修成书”,对于辽、宋、金的“实录、野史、传记、碑文”,“多方购求,许诸人呈献,量给价直,送付史馆,以备采择”。清代更是历经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编修《明史》,时间跨度九十余年,参与学者近二百人,声势规模蔚为可观。这不仅为了总结一代的兴衰,而且为了将正统合法,将正统延续。《二十四史》成为官方的宣告,官修的教材,并上升为一个王朝的意志。在人类历史上,如此举全国学者群体之力编纂史书并官刻刊行,中国恐怕是独一无二的。

当正史和正统走在一起,史书就不再只是历史的记录!

(摘编自上海辞书出版社《(二十四史〉鉴赏辞典·序》)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商代,史官的确立及国家对文史资料的编纂与保存是可以肯定的。

B. 从《周礼》可以看出,当时史官分工之细致及在朝廷中的崇高地位。

C. 古希腊城邦无史官,希罗多德的史书是其私人所著,与政府无关联。

D. 古代中国,史书编纂具有职业性、连续性、群体性、国家性等特点。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论述中国史官文化时都是按照历史发展顺序来阐释的,脉络清晰。

B. 材料一和材料二均引用了《汉书·艺文志》的记载,但前者认为此书说法未必可信。

C. 材料一对历史一词追本溯源,认为其原义是根据个人观察或经验探索到知识。

D. 材料二以班固私修国史竟至入狱来论证在古代中国是不允许民间私人编著史书的。

3. 下列说法中,不能作论据来支撑材料一黑格尔观点的一项是(    

A. 与印度、希腊等古老的民族相比较,中华民族有着深刻的历史意识和发达的史学传统。

B. 从先秦到清末,国家机构中一直设有史官,史学赓续不绝,这在世界各国中颇为罕见。

C. 史学在文化史上是极值得珍视的一种发展性学术,这种发展最能从中国史家辈出见到。

D. 中国史学与西方史学两者各自独立发展两千余年,因文化背景等不同,分歧极为明显。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

5. 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材料二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参考答案】

1. B    2. A    3. D   

4. 材料一采用对照式的论证结构。第一段阐释中国先秦史学的特点可以说是官方史学,第二段阐释古希腊史学特点是私人史学。二者形成对照并由此得出结论:古希腊史书缺乏系统性,中国先秦史官文化具有连贯性和完整性。   

5. ①“正史指的是中国王朝编修的纪传体史书。②“正统指的是中国王朝为保障修史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制度。③“史书就不再只是历史的记录指的是中国官修史书不仅是历史的真实记录,更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