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乐泰公开课 | 早发现、早防治!关于糖尿病常见问题,答案都在这里了

 尚振奇 2022-06-23 发布于吉林

糖尿病常见且多发

一旦患病不仅生活质量将大大下降

严重的还将危及生命

图片

今天,泰康之家特邀

亚洲糖尿病学会副主席

中央保健会诊专家

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

泰康之家首席专家杨文英教授

做客《乐泰公开课》

聚焦糖尿病的症状及治疗

为大家带来专业且详尽的解读

图片

01

糖尿病早期不易察觉

“三多一少”需警惕

与有着明显的发烧、咳嗽症状的肺炎等疾病不同,糖尿病要依据血糖点判断,因此不易察觉。但是,即使达到血糖点,患者也不一定产生症状,长期处在血糖点却会对眼底、肾脏等产生损伤。这就需要我们通过蛛丝马迹辨别糖尿病,而“三多一少”就是典型症状。

1

多尿

血糖的升高往往会引起渗透性利尿,所以早期糖尿病患者尿比较多。尤其是突然出现夜尿增多,可能就是血糖增高的信号。要注意的是,糖尿病引起的尿频和因泌尿系统问题引起的尿频不同,如果是泌尿系统的问题,还会伴有尿急尿痛,且尿量少。

2

喝水多

由于尿液中糖分增加,具有利尿作用,使过多的水分从尿液中排出,患者容易口渴,喝水的量明显增多。

3

吃得多

患有糖尿病后,患者食欲明显增加,饮食量明显增大。

4

体重减少

尿液中葡萄糖的排出对患者是一种体质上的消耗,会导致体重减轻。

02

判断自己是不是

糖尿病“危险人群”?往下看

1

看年龄

糖尿病患病风险会随着年龄增长相应升高,四五十岁以上的成年人每年都应关注自己的空腹血糖水平。

2

看家族史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子女患病的概率较高。糖尿病病因复杂,临床最常见的二型糖尿病遗传的可能性非常高。一般而言,如果父母均有糖尿病,孩子几乎一定会患病,如果兄妹当中已经有糖尿病,自身患病的几率也非常高。

3

肥胖人群

肥胖本身会加重胰岛素抵抗,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4

血压异常

如果有血压异常的情况,比如肠高压,或者甘油三酯偏高,即便没有早期症状,也应及时监测血糖。

03

学会科学自查,及时掌握病情

做好血糖值的监测和记录是患者了解血糖控制情况,实现自我管理的重要方式。如果有自查设备,尽量多做监测,尤其注意监测餐后血糖。

此外,也要做好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白蛋白指标的监测。糖化血红蛋白代表血液当中平均两三个月内被血糖糖化的水平,糖化白蛋白是白蛋白被糖化的量,可以反映近半个月的血糖值。病症比较严重的患者,除了居家自查,还要定期去医院检查相应指标。

04

除了“管住嘴迈开腿”

防治糖尿病还要做到这些

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血糖出现升高的情况,即使没有其他症状,也要多加注意自身血糖状况,做到早预防、早治疗。已患糖尿病的人群,更要做好长期的血糖管理。

1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大量研究成果证实,运动有着促进血糖利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效果,因此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对糖尿病的防治大有裨益。

2

合理搭配膳食

有些糖尿病患者为了防止血糖升高,每天吃大量的蔬菜和肉类,但不吃主食,这样并不科学。其实糖尿病人和普通人一样,什么都可以吃,只不过要限量。

如果血糖控制得好,水果也可以吃,可以在两餐之间吃,注意一次的量不要太大;甜食要少量吃,或者吃一些用甜味剂替代糖类的食品。

3

科学用药

“我目前没症状,为什么要吃药?吃药不会对我身体有损害吗?”很多患者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其实即使药物有副作用,相对于血糖长期增高对脏器的损害而言很小。而且,糖尿病作为一种需要长期服药的疾病,其治疗药物均经过严格的安全把控,安全性有足够保证。

05

误区:口服药物

就不用注射胰岛素了?

糖尿病的后期,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的胰岛功能会越来越差,单纯的口服药组合已经不足以维持血糖稳定,因此必须采用胰岛素配合口服药物进行联合治疗。不过,胰岛素作为一种类蛋白,口服会破坏肠胃酸性环境,所以必须采用皮下注射。

要注意的是,如果只使用口服药,血糖不能进入到细胞内,细胞内的有氧代谢将会越来越差,患者会出现越来越乏力的状况。因此患者一定不要拒绝胰岛素注射的方式,通过注射胰岛素和口服药相结合,能够改善细胞内的有氧代谢,帮助恢复体能,提升生活质量。

如今,随着注射针头的不断改进,最新的高压注射器已经可以做到在不用针头的情况下把胰岛素注入患者体内。科学家也在进行包裹胰岛素等技术的研发,未来也将进一步为患者提供方便、减少痛苦。

06

糖尿病本身不可怕

可怕的是并发症!

虽然糖尿病的日常些症状并不像某些急症一样猛烈,但是它是很多严重疾病的主要诱因,所以患者日常一定要做好血糖控制,以减缓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的并发症包括心脑血管、周围神经病变等,主要包含三大类:

1

微血管病变

指的是以微血管病变为主的脏器损害,比如因糖尿病导致的眼底出血,不及时治疗会导致白内障甚至失明。

2

肾脏病变

糖尿病会导致蛋白尿、肾功能减退,终末期患者不得不长期透析治疗。在终末期透析的人群中,糖尿病患者更是居于首位,超过了肾小球肾炎患者。

3

心脑血管和下肢血管病

心梗人群中超过一半都有血糖问题,因此糖尿病也是造成心梗的高危因素;而下肢血管病致死性很高,因为一旦下肢血管出现斑块狭窄,就会导致远端供血不好,甚至演变成破溃,导致病人十分痛苦。

图片

糖尿病虽然目前不能根治

但是它可防可控

只要保持合理的生活方式

谨遵医嘱、科学用药

患者依然可以拥有平安健康

想知道杨文英教授还有哪些专业见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