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哥扯谈丨两个女人的史诗

 胡叨叨女士 2022-06-23 发布于山东

书名:灿烂千阳

作者:[美]卡勒德·胡赛尼

译者:李继宏

豆瓣评分:8.8

“那么把我切开吧。”莱拉说。她躺倒在床上,屈起膝盖。“把我切开,把孩子给我。”

这是莱拉在生第二个孩子时说的话。

我为一个女人的勇气感到不寒而栗。这是在塔利班的极端统治下,一个母亲,做出的最勇敢的选择。有人曾说过这样一个笑话,说最低级别的疼痛是被蚊子咬了一口,最高级别的疼痛是生孩子,于是比生孩子更痛的是分娩时被蚊子咬了一口。莱拉在缺乏麻药的情况下,在得知遭遇难产时,勇敢地选择剖腹,这母亲得有多大的勇气,而这勇气,来源于她内心的爱。这种爱,体现在她生活的处处。如果没有爱,我想,也就没有玛丽雅姆的付出,更没有莱拉与塔里克的重逢。

玛丽雅姆,莱拉,命运真主的捉弄将她们紧紧地拘役在一起,并让她们共同走过了人生中最为艰难的一段路。我能感觉到的,不仅仅是她们共同的丈夫拉希德无节制的家暴促使她们团结起来——我想,这无法简单地用“家暴”说明问题,这来源于一种迂腐的极端的教义——女人是男人的附庸,她们不能抛头露面,不能跟陌生男人讲话,不能从事职业。她们要对抗的,不仅仅是无休止的家暴,更要对抗整个社会的认识,还有塔利班极端势力下的噤若寒蝉。当然,我能感知的,是莱拉感化了冰雪般的玛丽雅姆,让她的内心生出灿烂千阳。不,不是感化,是唤醒!

阳光时不时地会照射进幽暗的屋子,似乎她们就此能更快乐地生活在一起,纵使还有一个恶魔般的丈夫,纵使生活还有诸多的不如意,纵使她们依旧生活在恐怖中,但毕竟,她们有了一双可爱的孩子,一家人似乎其乐融融,似乎时间就此静止。

命运,永远让你无法捉摸。当塔里克出现时,一切已然明了。拉希德诱骗了莱拉,而且编造了谎言,让孤苦无依的莱拉不得不下嫁给他——虽然莱拉也利用了拉希德。

于是,剧情在这里开始峰回路转。拉希德知道他的谎言被戳穿了,他那所谓的男人的自尊心、他脑海中对女人的支配欲和占有欲控制着他,他恼羞成怒,家庭暴力开始升级,他说不定会置莱拉于死地。玛丽雅姆杀了他,救了莱拉。

塔利班处决玛丽雅姆的那一刻,我想,对玛丽雅姆来说,那意味着一种终极的解脱,更是最终的凤凰涅槃。或许对于她来说,唯有死,才意味着生。也唯有如此,在看到莱拉翻开玛丽雅姆父亲给玛丽雅姆的信的那一刻,才更让你内心荡起涟漪,泪如泉涌。人生中有很多误会,最感动也最揪心的是,我们都在心里原谅了对方,但对方却至死无法知晓。

玛丽雅姆的勇敢赴死,是为了莱拉的新生,她就是莱拉心中的阳光,一如《喀布尔》这首诗里说的:

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

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我想,玛丽雅姆才是真的灿烂千阳。她,一个怀揣着梦想的小女孩,在无法得到父亲的承认后,委屈下嫁给一个大她很多的邋遢男人,以为这辈子就这样浑浑噩噩了,但莱拉的出现,以及后来两个孩子的出现,让爱在她心中萌芽,并开出一朵花。我想,这两个女人在阿富汗悲剧历史进程中写下的一页,也是全体阿富汗女人的悲歌,更是所有阿富汗女人的生命史诗。

塔利班走了,卡尔扎伊来了。社会就是这样,如今,卡尔扎伊也不在了。

我无意也无法去了解阿富汗的困局。不同的派系,为了所谓的政权,不顾民众的死活,这样的政权都走不远,纵使他们携带了所谓真主的优秀基因——其实,谁都知道,那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他们缺少的,是一颗仁慈之心;他们缺少的,是一颗勇敢之心;他们缺少的,还有一颗赤子之心。

一个无法体现个人意志的社会,一个无助的强权社会,一个极端主义存在的社会,终究无法长久!


“东哥扯谈”

“东哥扯谈”专栏作者简介:王业东,没粉丝,人称“东哥”,现在是超级油腻腻的大叔一枚,于是自己做主改叫“东叔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