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与死丨与性教育相比,我们更缺少死亡教育

 胡叨叨女士 2022-06-23 发布于山东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房思琪说:“我们家什么教育都有,唯独缺少性教育。”而与性教育相比,我们更缺少的是死亡教育,在课堂上,我们还可以听到青春期性教育,但却没有哪堂课讲死亡,起码在国内没有。

中国人几乎不会在公开场所谈论死亡,但越不谈论,对它越不了解,就越惧怕。

古时候,人们祭拜的很多神明,现在看来都有些荒唐可笑。只能说那时的人们对一些自然现象还不了解。等你对它足够了解了,也就不害怕了,死亡也是如此。

死亡这个话题,表面上很沉重,实际上也很沉重。宗教的一个最主要的作用是处理死亡问题,很多基督教徒周末到教堂做礼拜,大部分时间是在谈死亡。基督教讲天堂和地狱,佛教讲六道轮回、投胎转世,都在讲死后的去向问题。大部分中国人没什么信仰,所以也就谈不上什么死亡教育了,那些烧香拜佛的,严格意义上讲,不能算是信仰。

死亡,是指生命的终止,所以不存在“死后复生,或者死后还存在生命”的问题。但灵魂呢?人有灵魂吗?人死后灵魂会到另外一个世界吗?灵魂可以永生吗?相信很多人会有不同的答案,不同信仰的人答案也不一样。我的答案是,人有灵魂,死后不会到另一个世界,还是在当今世界,有些灵魂可以永生,但此灵魂非通常意义上的灵魂。

人是由肉体和灵魂构成,二者是密不可分的,灵魂也就是意识中的“我”。人们会认为“我”是在我的身体里,但灵魂是非物质的,非物质的东西应该不会有位置。那“我”究竟是什么呢?“我”其实只是自己的一个错觉,佛教讲“无我”,是说这个“我”是不存在的。《未来简史》里提到了一个有趣的试验,说是隔断左右脑的连接之后,会出现行动和语言的不一致,说明大脑中不只一个“我”,有多个“我”,那这些“我”真的存在吗?

一般讲的死亡,是指人的肉体的死亡,美国有个研究称(还有待考证),人的心脏停止跳动后,脑还没有死亡,所以人可以知道自己死了,可能还能听到别人的哭声,但不能表达。如果真的存在灵魂,没有耳朵、没有眼睛、没有嘴巴的灵魂有什么用吗?肉体是灵魂的载体,灵魂是否可以脱离肉体存在呢,就像《未来简史》里提到的那样,以后如果可以把意识上传网络,你的身体变成了计算机。那哪个才是你呢?

肉体是灵魂的一个载体,那还有没有别的载体?可能很常见的就是书和文字了。

灵魂是可以永生的。如果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人的肉体也可以实现永生了,你会选择永生吗?记得一次讲座上,老师提出这个问题,只有一个人举手。如果某天早上醒来,映入脑中的问题是,后面一百年我该做些什么?想象一下,也挺无望的,所以目前的生命长度也是生物界很合理的一个选择。

喜欢本文可赞赏作者

留言点这里:留言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