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已经进入准发达状态(三)

 山水书房 2022-06-23 发布于四川

接上文,上文分析了人类发展指数,并结合一些国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

像波兰、立陶宛这种人均月工资约合几千人民币的国家凭啥就算发达国家?

本文会拿一些发达国家做具体对比,在笔者看来,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和全民的教育水平,才是这个国家发达与否的关键。

文章图片1

(一)很多国人对发达国家还有迷信。

上一张图,很搞笑,是笔者在昨天看到的。

文章图片2

美国四年级的试卷,看完大家就明白了:美国公立学校的教学质量一言难尽。这还是发达国家,其它发展中国家的公立学校的质量,就不需要我多说了。

在笔者前两天的文章下面,有一些读者用嘲讽的口气评论:月薪3000配不上发达。但是这些网友,对真实的发达国家又有多少了解呢?

前些年,我参加一次聚餐,中间有一位长辈,在饭桌上和大家讲:他认识的一个朋友的朋友的孩子,在美国刷盘子,年收入40万美元云云。其它人各类惊讶:美国收入这么高?

我连忙小声反驳:不可能这么高,4万美元都很难。能有40万人民币,就非常夸张了。

这位长辈呵止我:不可能错的,朋友和我说的——这可是在美国啊!

我无语且无奈,要知道那时的笔者,刚刚从美国完成工作回国。在美国期间,我录用了不少中国留学生。我清楚的知道,在2010年代的美国,5000美元月薪,足够可以让学生申请“H1B”签证了,也就是说,计算机专业硕士毕业,拿5000美元,在大多数州,当时都算是中上的待遇了。

这件事大约是一个剪影:在部分中国人心中,发达国家的高大上印象是牢不可破的。

但是真相如此吗?发达国家的收入真的高不可及吗

日本和韩国的收入,在全体发达国家中,属于中上水平的,我们简单地分析下。

日本人的典型月薪,就是年龄多少岁,拿多少万日元。打个比方:一个20岁的刚入社的年轻员工,就是拿到20万日元出头(网上有很多类似报道),一个30岁的骨干,就是拿30万日元。如果40-50岁,升到课长、部长了,就是拿40-50万日元,一般普通公司里,基本如此。

蜡笔小新的动画片大家都看过吧,小新爸爸就是拿的30万日元月薪,职务是企业里的课长,用今天的汇率来讲,就是不到15000人民币每月。在日本的职场体系里,部长约相当于中国企业里的总监,课长相当于经理或是比较资深的主管。相比国内一二线城市的同等级白领,这个收入高吗?

我们再看看韩国的数据。这个数据是韩国人力资源网站收集的数据,数据时间是2021年底,如果根据最新汇率,1人民币兑换193韩元来计算,数据比表格里还要打个95折。

文章图片3

韩国大公司的课长,年薪约合30万人民币。可能比日本要略高一点。

笔者在欧美工作多年,这几年也在美国和欧洲创立了几个公司。在意大利米兰,我们给计算机或电子专业的毕业生,开的月薪在1500-1800欧元之间,折合约10000人民币。甚至在葡萄牙,900欧元就能找到员工,约合人民币6000多。

以上的数据,还是指正式员工,也就是说,是白领才拿的工资。如果是小时工、零工,工资还会更低。

有一些网友总喜欢以自己只拿3000块的故事,来教笔者如何正确地认知这个世界。我想说的是:在国内拿3000块月收入,做着不稳定小时工的人,去国外,也是不可能进大公司担任高级职位的。在韩国也有88万韩元一代。欧洲年轻人失业率普遍达到30%左右,一样很多人的收入很零碎。

(二)部分发达国家其实是滥竽充数。

我们再看看,被西方圈入发达国家名单的波兰和斯洛伐克等国的成色吧。

2021年波兰首都华沙的平均工资收入为4639兹罗提,大约折合人民币7000元。这还是首都的水平,这个水平,是没有北京上海高的,北京上海的同口径工资,已经达到10000人民币左右了。读者们也不要说自己被平均了,因为这也是华沙的平均工资,华沙一样有被平均的低收入者。也不要说我们还有三四线和农村,同理,波兰也有小城镇和农村。

2021年其它东、中欧国家的平均工资如下:

立陶宛:全体国民月平均工资-569欧元
拉脱维亚:全体国民月平均工资-679欧元
爱沙尼亚:全体国民月平均工资-819欧元
波兰:全体国民月平均工资-804欧元
捷克:全体国民月平均工资-907欧元
斯洛伐克:全体国民月平均工资-777欧元
匈牙利:全体国民月平均工资-760欧元

波罗的海国家和东、中欧的这些国家,基本上被认为是初等发达国家。其中最高的是捷克,平均月工资约合人民币6000多,最低的是最近和中国跳得很凶的Little one,只有569欧,约合4000人民币。

你没有看错,这些所谓的发达国家的工资并不高,还没有中国高。

你没有听错,中国全体国民的平均工资已经达到6000人民币以上了。不要认为中国人都是3000块的工资 ,以全国平均来看,中国全体就业人员的平均月薪已经超过6000(下一段落,我会做详细分析)。

尤其要和大家说明的是:东、中欧国家的平均消费水平和固定开支比例,肯定是高于中国的,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人均汽车销量会超过这些入门级发达国家。中国每万人每年新车销量,不光超过同等级的发展中国家,也超过了入门级发达国家,甚至超过了意大利,并已经开始接近法国。

(三)中国目前的主流待遇是什么水平?

我知道部分网友喜欢用工资3000来说事,但是现在中国还有多少人是月薪3000的?一个基本事实是:3000月薪在中国不是主流水平。

2022年5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平均工资数据,202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06837元,2021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2884元。

前者指的是机关人员,国企、集体企业、外资、以及股份制企业员工的平均工资。也就是说,对应的主要是白领或是相对体面工作人员的工资。

后者指的是中小私营企业,也就是小企业员工的工资,个体户不在这个统计中。

在全国范围里,这些就业人群才是主体,月薪3000的散工,不是主流。我再强调一遍。不要把非主流当成是全体中国人的样本。因为欧美一样有流浪汉。一样有低学历的低收入群体。也不用再强调小乡镇或是农村情况,因为西方国家一样有小地方和贫困地区。只讲个例是永远没有结果的,所以才要用平均值这个数据来比较。

另外,我要说明:这是平均值,不是中位数,更不代表最低收入群体的水平。

在上一段落中的东中欧国家里,工资中位数也是远达不到平均值的。请大家理智对待这个问题。

下图是部分省份刚刚发布的2021年平均工资情况。

文章图片4

在北京和上海,在开网约车和送外卖都能挣八千、一万的年代,只要肯吃苦,还是能挣到高于平均工资的收入的。所以这些年,基本听不到中国人跑国外打工的新闻了。

(四)能否基业常青、长期发达主要看工业化水平。

为什么东中欧所谓初等发达国家在工资和消费上的表现如此普通呢?

说到底,还是因为这些国家,没有发达的产业。

日本和韩国的工资,之所以可以比欧洲的初等、中等发达国家高一截,是因为日韩有大量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产业。

这些全球性的大企业,有巨大的体量和全球竞争力,他们出得起国际性的待遇水平。这些有竞争力的产品的规模出口,抬高了汇率水平。这也让日韩的普通国民,能享受到远高于世界平均的收入和消费水平。

这其实就是发达的本质。

如今,中国也涌现了越来越多的优势行业,中国的家电,手机,通讯设备,到今天的造船,电动汽车等行业,都在逐渐发展出自己的世界级企业。在广义IT领域里,互联网,无人机等细分行业,也出现了知名的大企业。

比如中国手机企业,已经在多个国家,占据销量榜前列。这些企业,已经有能力提供世界级的待遇,也拉动了国内完整产业链的发展,这就是发展的硬道理。

而东、中欧所谓发达国家凭啥?他们有什么可以参与全球竞争的产业吗?

主要发达国家中,除了西、北欧和美国外(包括资源丰富,畜牧行业发达的加拿大和澳新也算吧),还有那些国家有拿得出手的产业?如果没有能够参与全球竞争和交换的优势产业,光吃老本是不行的。

早点晚点,会现出原型的,以前的“欧猪四国”就是例子(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后面还会有更多的发达国家慢慢掉队。更不要提这些所谓的初等发达国家了。

其实这个世界关于发达问题的本质是很简单的:除了少数人口少、资源丰富的国家(北欧和澳新加等国),其它主要发达国家,都要有拿得出来手的行业来参与全球竞争才行。

它们通过优势产业,收割其它国家,以维持本国国民的高收入和高生活水平。这个就是二八原则,是和草原上的狼、羊共存一样的问题。

吃肉的,永远是少数。当有新的国家崛起,原来的老牌发达国家,就有部分会掉队,从狼变成羊。亚洲四小龙崛起,那欧猪四国就要慢慢下来。中国崛起,那......

(五)教育质量,是一个国家能不能发展起来的最核心因素之一。

二战后,新崛起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几乎全是非常重视教育的。不管是亚洲四小龙还是以色列,国民都是以勤奋学习著称的。

道理很浅显:有没有足够多的合格人才,是不是一个国家(地区)能否完成工业化的关键。

如上说的,一个国家能不能迈过所谓中等收入陷阱,主要还是要看,这个国家有多少行业在全球是有竞争力的,要看这个国家有多少在全球有影响力的大企业。

最近几年里,中国很多高科技术企业纷纷做大做强,并已经开始他们的国际化步伐。

这些行业为什么能崛起呢?除了市场和技术等因素外,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在,那就是劳动力的素质和数量。

你在非洲,投资再多,也产生不了世界级的高科技企业,因为人口素质和教育水平跟不上。因为你在当地没有办法普及理工科教育。

中国高科技企业,在短短十年里,掌握了全球IT和互联网行业的玩法和绝大多数核心技术,并且能够推陈出新,很大的因素就是有一帮一点就通的聪明人。

不要光羡慕这些211以上大学的计算机专业硕士们毕业就能拿三十万的起薪,不能光看他们吃肉,也要看他们挨打。211大学里最热门的专业,那个不是高考的时候,比本一线高了50分以上才考上的?

这帮挑选出来的孩子,进入了互联网和其它高科技企业,才能让中国企业在技术和效率上碾压国外的同行,才能让企业取得现在的市场的地位。同样,只有这样的市场地位,才能支撑他们的高收入。

在后工业时代,一个大型的高科技企业,例如手机工厂、笔记本代工厂或硬盘工厂等,往往需要上万的工程师和同样数量的熟练工人,深圳的富士康甚至达到几十万人的规模。

如果想找十万个学习能力强,懂英语,理工底子好的工程师,在中国任何一个大中城市,都不是问题。但是在其它国家,可能就是大问题。在东南亚国家,或是印度,倾举国之力,未必能找到这么多优质的理工人才。

有扎实理工底子的工程师,在中国比比皆是。换成东南亚和南亚国家,基本需要留学回国人员才能达到要求。

这些年,韩国或是台湾企业,把少部分高科技企业搬到了越南,但是这种搬迁背后的故事是:这些企业的基层管理人员和工程师,大多还是中国大陆派出过去的。他们利用的,只是越南当地的便宜土地和低人力成本。

讲完人才,也要说说普通劳动力。中国的产业工人也是中国的宝贵财富。在中国,有经验,有纪律,有一定科学素养的工人有很多。这几条放在东南亚或是南亚国家,也是大问题。

基础教育阶段质量的低下,导致当地的中学毕业生,大多没有基础的数学和物理底子。

中国的高中生或是中专、技校生,略加培训,就能操作一些简单的数控机床。而这些国家的大学生,经过培训,也未必能掌握。这就是中国教育质量的优势。

更要提及的是,高科技企业往往是产业链很长的。一个手机企业,有数百家上游供应商。

在深圳,半小时车程里,就能找齐全部供应商。你在东南亚投资,就没有这样的条件了。如果你想在当地建起完整的产业链,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条完整的产业链,是要考验这个国家的整体人才储备的数量和质量的。

二战后,只有韩国,台湾,以色列等少数国家和地区完成了工业化,这绝不是偶然的。工程师和劳动力的素质,绝对是决定一个国家(地区)能否冲破中等收入陷阱晋升为发达国家(地区)的关键。

不要小看企业员工能力上的差距,工程师能力上的差距,劳动力能力上的差距,经过乘积效应再放大,就决定了这个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力,决定了企业能不能在全球化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如果企业都活不下来,那这些国家的工业化,就无从谈起。
  
中国很幸运,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国工业如同一粒种子找到了水和土壤一般,短短十多年时间,奇迹般的完成了多数国家梦寐以求的工业化。在中国的人才和劳动力的沃土上,成长出了自己的参天大树。

同时要提及的是,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在中国完成工业化后,其它发展中国家发展自己工业体系的难度也倍增了。那些星星点点新生的工业企业,往往是无力和规模庞大、且具备完整产业链的中国企业竞争的。同理,对那些伪发达国家、入门发达国家同行们来讲,这种压力是一样的。

当潮水退出,大家才知道谁在裸泳,相信再过两年,当大家不用再带口罩就能出国时,一定会发现,原来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事实也证明,中国其实已经走到准发达的门槛了。

笔者在之前,已经连载了两个章节,分别是:中国已经进入准发达状态(一)中国已经进入准发达状态(二),主要内容,分别是概述了中国其实已经走到准发达的门槛,以及详细分析了人类发展指数对定义发达经济体的应用。

本文是这个系列的第三部分。探讨了工业化和教育是发达之本。

后面的话,我还会再写两个章节,分别探讨以下问题:(四)发达感需要时间的积淀。(五)中国特色的发达国家之路,已经开始。

欢迎大家指正,也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