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笔记--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为什么你容易焦虑、不安、恐慌和被激怒?

 新用户6189oNbX 2022-06-23 发布于广东

这周看了美国心理学学家马克舍温的《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这本书,之所以看呢,是因为一不小心逛书店看到了,然后我就站在书架前一鼓作气看完了。觉得很受启发。

刚看到书名的时候觉得像是个悖论,生存本能是与生俱来的,是帮助我们更好的活下去的能力,怎么会杀死我们呢?

然后作者就说了他的一个小故事,1983美国一家医院来了一位被诊断为“顽固性呃逆(俗称打嗝,顽固性指长时间频繁打嗝,停不下来)”,她已经患此病两年多了,有时还会引发癫痫,医院用了很多方法都不行,最后想了一招做开颅手术。切断脑里的一根神经中断打嗝。但病人家属不同意,他们觉得不就是打嗝嘛,有必要开颅吗?就想试试别的办法。

他们听说,催眠可能有用,而且刚好发现医院了有一位医生也就是作者可以施行催眠术,于是请他治疗,在1983年,催眠术可没有像现在认同度那么高,医院和其他大夫都不同意,说催眠不符合科学原理。但家属始终坚持。

最后在治疗那天,作者下了一大跳,因为有很多医生护士都来见证这个“江湖郎中”的做法。治疗开始之后,心理医生就和病人聊天,病人每隔10几秒就打一次嗝,对话非常费劲,马上心理医生发现,病人来自寒冷地区,每当病人提到冷的时候,她的打嗝就会短暂终结,于是心理医生决定深入聊一聊寒冷这个话题,同时使用了催眠术,随着心理医生说话的速度越来越慢病人打嗝的频率也越来越低,不到10分钟,症状就彻底消失了。所有人都傻眼了,甚至心理师也没想到,催眠术这么有用。

这位心理医生是马克舍恩,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临床助理教授,他在心理灵活性,坚韧性,催眠术等许多方面都有研究。后来随着医学的发展,他发现催眠术只是一种治疗手段,他发现当时真正起作用的是找到了病因。并不是催眠术。

病因就是生存本能的过激反应

那位打嗝的病人在打嗝之前,遭受了一些生活上面的损失,这些损失让他产生了愤怒情绪,从心身医学角度上来说,愤怒确实可能会引发打嗝。所以他的情绪就通过这样的症状表达出来,本来打嗝只是一时的事情,但要命的是,由于大脑的作用,病人的生存本能形成了误判,以为病人依旧处于危险的状态。这使得病人的愤怒情绪一直没有消除而且在体内不断的强化,形成了一种反应模式,最终就导致打了两年嗝。

今天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人都面临着失眠啊,肥胖症啊,长期疲劳,焦虑啊,抑郁啊,强迫症等等这样的健康问题,很多时候这些健康问题都是由于生存本能误判形成的。它让人不自觉的陷入焦虑恐惧抑郁,并且通过不健康的行为表现出来,越来越严重,这就是“生存本能杀死我们”这个标题的由来。

是不是还不理解生存本能,我看到这里也是这样的感受,然后我在书中找到了描述:我们大脑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系统叫“大脑边缘系统”。我们生理上的一些基本反应,被作为信号传递到大脑边缘系统后就会引发一些非常原始的情感,比如愤怒恐惧,快乐等等。当我们遇到消极的事情时,大脑边缘系统会有不适感,形成负面情绪,为了结束不适,大脑要想方设法产生快感。这是一张需求,也就是马克舍温说的生存本能。

为了揭示生存本能是怎么运作的,马克舍温写了这本《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以下是我提炼的读书笔记。

核心内容

当我们遇到消极的事情时,大脑边缘系统会有不适感,形成负面情绪,为了结束不适,大脑要想方设法产生快感。这是生存本能的运作方式。但在现代社会催生的焦虑下,生存本能产生了过激反应,并形成恶性循环,伤害我们的健康。

一、生存本能带来的伤害通过六个阶段完成

1. 产生焦虑

我们总是希望,生活能处于协调或平衡的状态,但是因为环境总在变化,人也在变,失调与失衡在所难免,更多的时候,我们还面临各种压力,就会产生焦虑。

2. 产生不适感

焦虑像暗流一样影响我们的身体,让人产生不适感,起初程度比较轻,但是经过长期积累,就会导致不适程度超过每个人能容忍的界限,出现问题。

3. 产生恐惧

大脑中有一个部分,叫做大脑核区,掌管人的生理。当我们的身体有不适感时,大脑核区会发出信号,信号进入大脑边缘系统,就催生了相应的恐惧感。

人们之所以有各种害怕,是担忧对周围的事物失去控制。失眠、疲劳等症状的出现,源于我们的安全感与掌控感的失去。为了消除恐惧感,产生安全感,我们的身体就会产生一些反应,这时候,生存本能就悄然登场了。

4. 产生生存误判

随着文明的发展,现代社会已经给我们提供了足够的生存保障,但也形成了“舒适悖论”——尽管生活中令人舒适的条件触手可得,但我们对不适因素却变得过度敏感,生存本能的耐性在降低。

为此,人们总是渴望更加快速地满足自己的冲动。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哪怕外界因素只带来一点不适,我们都会迫不及待地想要进行缓解,以规避风险,保证安全。

但生存本能只记得原始世界的简单条件反射,无法辨别现代社会的复杂情况,所以它对各种不适感都一视同仁,统统看作是生存威胁,促使大脑边缘系统做出反馈,催生一系列更夸张、更强烈的反应。

5. 出现严重的身心症状

生存本能在感觉受到威胁时,会在不同的人身上呈现不同的反应。有的人会不断感觉到饥饿,有的人总是会觉得皮肤发痒,有的人会觉得自己身体虚弱。这些长期症状,本来都是在病人无意识的状态下,由于焦虑引起的,最初可能就是一次小感冒,一次胃痛。但积累到一定程度,遇到一些外部因素,就像是火药遇到了火花,“砰”地爆炸。

6. 陷入不良习惯的恶性循环。

由于我们的耐性在降低,所以总是在行为选择上犯错误,去求助于一些短效的不良习惯,刺激多巴胺分泌,以使自己有“快感”。有时这种习惯是某种强迫性行为,比如反复洗手、不停打嗝;有时候是成瘾行为,比如酗酒、吃药甚至吸毒。

这些习惯能暂时抑制恐惧感,但它们也同时会使多巴胺水平出现新的骤降,导致恶性循环出现,使我们对于某些事物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最终出现成瘾性伤害。

二、怎么解决--用双重感知能力应对焦虑

现代社会,我们的生存已经越来越依赖于外部刺激,一旦外部刺激减少,焦虑就会出现。

但我们的大脑生理决定了,焦虑的产生难以控制。我们只能尝试与焦虑情绪相协调。这要应用到双重感知能力,也就是获得双重的感官体验。

掌握双重感知能力,意味着我们可以一边感觉到焦虑或不适,一边能感觉放松。

同时感觉到舒适与不适,听起来有点矛盾。但这就是双重感知能力的目的所在。它会让我们了解到,既然我们能在不适感面前放松,那么也就意味着,在不适感面前,我们仍然是安全的,我们因此可以直面生活中的焦虑和不适感。

三、缓解内心不适感的具体方法

1. 减少对即时满足感的需求

由于我们越来越习惯于获得即时满足感,而这会增加我们的焦虑,因此可以尝试延缓或减少这种满足感的获得。比如当你感觉到饥饿的时候,可以尝试多等一段时间再去吃东西,培养生存本能的耐性。或者我们还可以尝试摆脱对现代技术的依赖,限制感官受到的刺激。

2. 学会接受不完美

完美并不是生活的常态,如果我们总是期待完美,就会在现实中获得挫败感,产生焦虑。因此我们要学会接受不完美,同时接受生活中的不确定性。这会拓展我们的心理舒适区,使困扰我们的外界因素越来越少。

3. 建立有规律的生活

在自己熟悉的、可预测的情形中,我们会获得舒适感,而建立有规律的生活,有助于建立可预测的生活模式。

金句摘抄:

1. 看一下自己周围的人,你会发现人们的恐惧程度远远超过了20年前的程度。这就是我所说的“舒适悖论”:尽管我们的生活中令人舒适的条件唾手可得,但我们却对不适因素变得过度敏感。

2. 我们背负的压力越大,焦虑水平就越高,出现不适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不适感越强烈,生存本能被唤醒的概率也就越大。随着生存本能被唤醒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对不适因素的忍耐能力就会降低。

3. 我们感觉到不适的时候就会产生恐惧感,这是人性的体现。但我们的恐惧往往会触发生存本能,这又会促使我们采取某种行动来获取安全感。这种行动可能是培养某种能够暂时带来安全感的日常习惯或行为模式,但实际上,这是人们不愿意直面恐惧感的表现。

4. 所谓健康,并不是完全不存在痛苦,而是能够在痛苦和不适面前寻觅到舒适和安全。

5. 如果我们不依赖自己的力量去营造内心的安全感,那么我们就会依赖于借助外力创造安全。要缓解恐惧感并实现内心安全,就要学会利用内心的力量,学会运用信心、毅力或应变能力等内在资源。

我的感受和一些思考:

看完这篇文章,我突然觉得我们人类的心理机制其实从来不是为了追求幸福而设计的,我们人类的心理机制有点像为了适应古代的原始的那一些社会,那一些生活而设计的。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说,进化给我们的基因刻了很多古老的痕迹但是这些古老的痕迹在现代社会其实是派不上用场的,我们可以这样来设想,我们有点像一个带着古老的原始人的大脑的人,进入了一个现代社会,这会遇到很多很多的问题,尤其是现在,我们中国通过几十年的发展,走过了美国和欧洲近百年的发展。

就像一条不断加速度的船在大海中航行。而我们因为在船上,所以感受不到速度飞快。但实在是速度是很快的。我们也要训练自己的认知,大脑加速度提升才能在各种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中过得舒适一点。

但我们接受的刺激越来越多,大脑反应力却越来越敏感。原因是一方面是我们注意力被分散了,一直参考的都是外部的标准。我们有我们的匮乏感--缺钱缺爱缺时间。但这种缺乏并不是绝对是,是通过和外部比较而得出的相对缺乏。这种把需求都放在外界的刺激变化上,让我们大脑愈发频繁的接受刺激。它就只能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反应速度。

其二,我们太过于溺爱自己了。不断的满足我们“视觉,触觉,听觉等等”各种感觉。因为这些太容易得到了。一个网络就能想吃就点外卖,想看什么就有很多综艺视频。等等。这样就让大脑的耐受性减低,它愈发的想要立刻满足自己,一点点不适都会反应强烈一些提醒我们去满足。

我的个人理解是,这个生存系统就像是,警报系统。但它留着原始社会的痕迹,于是外界发生一点点事情,它就以为“我们快挂了”于是开始发出信号。

我们要做的是钝一点点,仔细思考,收集更多的信息,看看这是不是误判。

而后去面对这些焦虑,抑郁等等,去看看是哪些因素导致了这些内在的不适,并且开始行动,着手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焦虑就让它焦虑。我们着手眼前小事,并且做有益于未来的事情。

作者说的双重感知能力,我其实不太喜欢这种说法。他的意思是,我们搞不定大脑边缘系统不断的坑我们,就说只能通过,比如说你一边焦虑但也放松一下,让边缘系统开始觉得我们其实还好没啥大事。也就可以了。

但其实我们大脑中还有一招--前额皮质--大脑中的另一个关键系统,与控制力有关,这个系统的功能是抑制冲动,引导我们决策,进行长期规划,推迟满足感。我们可以通过训练它,通过学习,让它真正牵制住大脑边缘系统,不至于让我们时常恐惧,焦虑。

这个系统依赖于后天的学习。并且可以通过不断的接受刺激发展发育。

这是大脑中最后发育成功的区域,所以我们要更早一点有意识的去训练它,提高我们的控制能力。

所以我想出的,关于面对我们日常生活中时常出现的焦虑,抑郁,失眠,肥胖等等各种健康问题,通过结合此书的观点。大致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 增强我们生存系统的耐受力---1. 减少对即时满足感的需求,2.学会接受不完美,3保持规律的生活

  2. 提高生存系统的判断和辨别能力,训练的大脑皮层。开启自律的生活

     多尝试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域”。并且真正的处理一件又一件的事情。锻炼身体,规律饮食,坚持一些良好的习惯,读书,旅行,交友。大笑,学习新的技能,舞蹈,音乐,绘画,编程,等等。

总之就是不断的折腾自己,不断的去触发一些新的好的积极的对自己未来有帮助的行为。

说一句题外话,现在有很多人觉得道理都懂,但过不好这一生。

我想这其中的原因你是知道的。你懂得的道理只是知识

就像我上面所说的一些心理学知识,我想知识本身并没有让人幸福的作用,重要的是你跟这个知识的关系,你在怎么利用心理学的知识,你有没有把它跟你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你在让它指导你的生活吗?你在让它触发你的行动吗?

所以我开始自己行动了,用一些心理学的知识,打造我自己的生活--这就是90天行动计划,之所以是90天是因为一件事情至少得有90天的坚持才能真正看到效果。形成稳定的习惯。

心理咨询也一样,每周一次,大概3个月也就是90天,就能看出变化了。所以都别着急,无论你的问题是什么,无论你是自己去解决自己的问题,还是和咨询师一起解决问题。请耐心的,慢慢的。

找到适合自己问题的理论知识,并开始实践行动起来,又在行动中反馈修改理论,再指导在实践。

也就是知行合一。其实我想是良知良行。

行动也不要胡乱行动,要不然于解决问题也是无意义的。

当然要注意的事情是,不要认为,我们通过不断的训练大脑就可以控制我们自己了。我们会时常体验到失控的。重要的不是控制,而是去适应外界的环境。而我们的训练和自我提升,只不过是增强我们对外部复杂环境的适应力。

所以其实还有一种方法,解放你的焦虑或者恐惧等等问题,---挑选适合你的舒适环境。以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