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总有人说,心理有问题是因为想太多,而我要说,是因为想太少了

 新用户6189oNbX 2022-06-23 发布于广东
我的监督实验,最近几个月,拓展了一个新的方向。
不仅仅面对拖延症。
而是监督情绪。

有一批来访者的诉求是,总觉得自己情绪不稳定,但又搞不明白情绪如何让它稳定下来。

传统的咨询最终让来访者情绪稳定下来,我的假设是咨询提供了一种安全的关系,任由来访者表达释放自己的情绪而咨询师一一接住,于是那些卡住的情绪得以表达流动,便不会反复出现。

于是借由此,加上监督拖延也开始发现,解决情绪最好的方法是去表达而后思考情绪是在表达什么。

而后我把监督,设置成了陪伴咨询监督的模式。应对一些轻性的心理问题。

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会观察到其实来访者反复的主要情绪会很清晰的看到。
比如前段时间有个实验者,反复的情绪就是焦虑和无助。
而我让他记下并表达给我,究竟什么时候会焦虑和无助。(已取得实验者的同意公开)

他一开始说不知道。
但记录了三五天。会开始知道,自己这种情绪时常出现的本质情景是,当自己有空联系女朋友,女朋友却隔了很久才回。他会很焦虑。
他会想对方是因为什么,但假如已经到了中午一定会有时间看手机却依旧没回,他就会开始无助。
而后会想很多事情,比如女朋友是不是不爱自己,对方是不是出事了。自己未来怎么办,以前有没有蛛丝马迹表明对方并不关注自己。

在这里,以前我会以为之所以会出现那么多的情绪就是因为想了这么多有的没的。才导致的焦虑和无助。要解决自然得一个个去建议这些想法有多么灾难化以及不切实。

但,我开始问他更多的问题。
比如,是不是每个女朋友都这样。
他说不是,那这个女朋友是否比以前遇到的女朋友都要优秀,他说是。
于是他开始明白,他太在乎这个女朋友,于是患得患失。

而后我再问他,他们交往时间多久。
“两个月”
那是不是其实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获得安全感 是否比起思考对方爱不爱自己,更应该做点什么,来加强对方的投入和爱。
这个问题出现,他开始发现他可以有更多可做的事情了。

而后我再问他“无助”会否让他觉得自己没有人回应,是一种很深的孤独和对对方的愤怒。
因为自己发出了一个意愿想要和对方交流但对方不理睬。于是会觉得自己不重要,不好。
他点头。
“可就像小时候我们告诉一个小朋友想和他玩,但他不想和我玩,这件事那么受不住么,需要一直在那里无助着工作也无法做?对方不可以选择她愿意的时候联系你么,要是都有空就去增加爱的质量,平时的时候做其他想做的事情不可以么?”

很神奇的事情,本来以为需要很久才能让他情绪稳定下来。
但这样的思考多了。他发现他越发的冷静,关系也处理的越发愉悦。

我渐渐理解了心理咨询的价值在哪。
其实价值就是在这些提问里,因为它会拓宽你对这些情绪的理解。而理解的越深,这个情绪就可以慢慢转化为其它情绪。
有很多来访者说,自己难受了于是找朋友求安慰。有人总会说自己之所以那么难受都是因为想太多。

我的理解是恰恰相反。
想少了以及不够深和宽。
最典型的是失恋的来访者。
一开始都会反复只思考两个问题“究竟我哪里做错了”“究竟对方哪里做错了”
就像卡带一样让我回答。
而我最后会不断的试着让他们去思考,对方的成长,对方需要的是什么,而自己的成长过程,自己最害怕和需要的是什么,而相处的过程中的冲突有哪些是破坏了关系,哪些是促进了关系。
这些年存入了多少感情又透支了多少。
以及感情是否仅仅只需要爱?
对自己的理解和对对方的理解,都有多少?
未来又是如何考虑的?彼此有没有多少坚定亦或是分歧?
这次失恋是否意味着自己就变差了,就和你所想未来再没有好的关系了?
好的关系的特质是什么?如何达到?

把这些想明白了,情绪似乎都开始好转。
可思考的过程其实都会是抑郁和难过。
于是我要陪伴的便是这么个过程。
陪对方从自己那种反复的情绪背后的一两个问题开始,直到思考出一系列问题。

我慢慢在想,也许咨询真的只是少部分人才可以享受的,因为它不会给一个答案建议。
它只会提出更多更难的问题。
而又需要去思考。
于是很烧脑。

这便是这段时间,解忧监督陪伴咨询而得出的一些对心理问题情绪的思考。
假如你有反复出现的情绪,请试着先研究它哪些情况会出现,而后又会想些什么问题。
所想要的目标又是什么?
情绪意味着什么?
过去现在未来都想一个遍?
不要仅仅停留在原生家庭,还得思考社会,文化,环境等各种因素。
直到全想清楚了,且去解决了关键问题,那情绪自然得以解决和稳定。

希望你想多一点,遇到问题的时候,全方位想,让朋友也跟着想实在不行还可以找咨询师提问更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