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绝妙的一首诗,不管正着读还是反着读都是千古名句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22-06-23 发布于湖北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乘年华——苏轼《望江南》

  作为宋朝的诗词的领军人物,苏轼之名可谓是如雷贯耳,正如老话说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诗词这一方面亦是如此,唐代有诗仙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恃才傲物的李白自然狂的没边,还有诗圣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忧国忧民的杜甫可谓是为国家操碎了心,其次在唐朝还有王维,白居易等等诗人,引领了唐朝的诗词潮流。

苏轼绝妙的一首诗,不管正着读还是反着读都是千古名句

  而到了宋朝,同样有着“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也还有着“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的千古才女李清照。引领宋朝的时尚风气。而宋朝的诸多诗人之中,苏轼毫无疑问是最为璀璨的一颗星辰。

  他不仅是绝世的天才,首次参加科举便高中进士,更是一名乐观的性情中人,经历一生的坎坷和不平最后依旧能笑着面对。而他有着这样的一首诗,不仅正着读也是千古名作,倒着读同样也是千古名作,今天就来讲一讲苏轼的这首千古名作。

苏轼绝妙的一首诗,不管正着读还是反着读都是千古名句

  一、路过金山留佳作

  北宋熙宁初年(1068年),苏轼再一次地因为上书表达了对于王安石新法的不满,书中对于新法,苏轼进行了十足的批评,这样的结果就导致苏轼被主张变法的变法一派攻击,然后苏轼就不堪重负,选择了自己主动请求外放到杭州担任通判,然后苏轼在去杭州的路上,就恰好路过了镇江金山寺。

  这里的苏轼路过的金山,正是《白蛇传》里面水漫金山的金石,都是同一个金山,只不过苏轼去的时候,还没有水漫金山这一个典故,是后面到了清朝才有的水漫金山,所以苏轼并不知道,他只是恰好路过,然后苏轼站在金山石上面,看着下面的长江之上寥寥渔舟,江水拍打在岸边,跟很多诗人一样,苏轼也在这里感叹了起来,于是他就挥笔写下一首名为《提金山寺》的千古名作。

苏轼绝妙的一首诗,不管正着读还是反着读都是千古名句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晴。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鸿轻。”

  从诗中便可大致地看出苏轼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并没有用一些过于繁琐的语言,直接就是简单明了的将金山附近的风景尽数的描绘在人们的面前,雪山、渔舟、明月、小桥、门松。每一种种景色都在诗中描写了出来,让读者霎时就体会到了苏轼想要表达的意思和想法,瞬间就将读者拖入到诗词之中。

苏轼绝妙的一首诗,不管正着读还是反着读都是千古名句

  二、正反皆是美景

  感受着诗中的种种 景色在你的眼前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你甚至可以感受到雪山给你带来的清凉,不远处渔舟上渔民的高歌、还有那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明月将光辉洒在你的身上,如同给你披上一层银色的外衣。收回目光望向近处,不远处绿树和天边的晚霞连接在一起,一幅霞美的晚霞落日图。

  将这首诗正着读就已经感觉到来自几千年前苏轼站在金山寺前感受着美景,然后提笔肆意发挥,一笔写下这千古名作,但这首诗还有另外一大亮点,那就是把诗反过来读,可能很多人都不太习惯将一首诗反过来读,毕竟按照常理来说,一首诗只能正着读,若是反着读的话,不仅可能会语序不通,还很可能会破坏诗中原有的意境。

苏轼绝妙的一首诗,不管正着读还是反着读都是千古名句

  但是苏轼的这首诗不一样,不知道是因为苏轼故意如此为之还是无意之中将这首诗达到了一个正反皆可的境界,所以苏轼的这首诗不仅正着读是一种意境,反着读同样有着另外一种意境,丝毫不会因为反过来了就导致诗中的意境被破坏的情况,下面就来看看这首诗反过来的情况。

  “轻鸿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千峰”、“海霞”、“寺对桥”等等,同样的一首诗,反过来却有着相同的意境,丝毫没有感觉到有一点点的违和感,只不过相比正着读,反着读似乎换了一个角度,不在是苏轼站在金山寺上面,而是站在了另外一个角度去感受诗中的意境。

苏轼绝妙的一首诗,不管正着读还是反着读都是千古名句

  小结

  苏轼这首《题金山寺》,采用了一种回文诗的写法,利用一种次序反复而达到另外一种修辞方式来表达诗,这便是大诗人苏轼的功底,挥笔一写便是千古名作,在反过来又是一篇名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