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窝300多件青花梅瓶,从何而来?

 引领神佛 2022-06-24 发布于北京

图片
桂林博物馆所收藏的梅瓶大多数从市郊尧山的靖江王陵出土,图为王陵之一。(资料图)

生前用来盛装美酒 死后也要它来陪葬

靖江王为何喜爱梅瓶?

“桂林博物馆的梅瓶馆藏为全国之冠。这次来桂林,有幸一睹珍奇,果真不虚此行。”这是一位北京游客在博客上写的桂林游记开头。能让一个北京人叫绝,桂林梅瓶真有那么大魅力?
其实,早在十多年前,桂林明代梅瓶就已名声在外,登过《人民日报》,上过央视,也进过中国历史博物馆。梅瓶被称为国之瑰宝,桂林也因此享有梅瓶之乡的美誉。
图片
桂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明代青花梅瓶

那么问题来了,明代的桂林并不产青花梅瓶,为何有如此数量的青花梅瓶?它们又是从哪里来的?

靖江王的梅瓶情结
走进位于西山脚下的桂林博物馆,步入“靖江藩王遗粹”展厅,满目都是精美绝伦的明代梅瓶。这些梅瓶大多秀气端庄,与桂林这座山水古城的气质颇为相似。现场的讲解员说,馆内共藏有各类明代梅瓶300余件,其中60余件为陶梅瓶,250余件是以青花为主的瓷梅瓶。

这些梅瓶烧制于明初、宣德、弘治、正德、嘉靖、万历、天启、崇祯等八个时代,可分为十一类器形,十一种釉色,三十一种纹样。桂林明代梅瓶数量之多,品种之丰富,在全国范围内实属罕见。而桂林博物馆的“靖江藩王遗粹”展也是全国唯一一个明代梅瓶专题展。
桂林因此有了“梅瓶之乡,桂林一绝”的美誉。也就是说,桂林除了山水之外,明代青花梅瓶也是冠绝天下。

图片


那么这些梅瓶是从哪里来的?这一切,要从600多年前生活在桂林的靖江王说起。
桂林在南宋及元朝曾称静江,明初仍沿用。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为了巩固朱家天下,他先后分封24个儿子和一个侄孙到全国各地做藩王。其中,他的侄孙朱守谦被封到桂林为靖江王。

从第一代靖江王朱守谦于公元1370年(明洪武三年)受封起,到公元1650年(清朝顺治七年)亡国,存世280年,共传十一代,十四王。在诸王之中,靖江王的存在时间最长。

公元1376年(明洪武九年),15岁的朱守谦就藩桂林。据史料记载,朱守谦初到桂林时仅有十几人。
但是,藩王来到桂林后,王府不断开枝散叶,宗室人口不断增加。到了明朝中期,宗室人口发展到两千多人,明朝末期更是多达三千余人。人多了,对瓷器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这其中自然离不开梅瓶。而桂林博物馆珍藏的梅瓶大多正是出自位于桂林尧山的明代靖江王陵及藩王宗室墓。

图片


桂林美酒与明代梅瓶的渊源
明朝时全国各地几乎都有藩王,但是,就连瓷都景德镇出土的明代梅瓶也远没有桂林的多。
梅瓶以口小仅能插梅枝而得名,是汉族传统名瓷。那么梅瓶最初的用途是什么?
在桂林博物馆内,一件明朝宣德年间的名为“携酒寻芳(携琴访友)”的青花梅瓶可以揭开谜底。该瓶1972年出自靖江安肃王朱经扶夫妇合葬墓内。梅瓶腹部主题图案是山水人物图,只见图中一位文官骑着高头大马,悠然慢行于山水之间,马前一位童子携琴引路,马后则是一个仆人肩担酒食随行。让人称奇的是,这个仆人肩上担的正是一只盛酒的梅瓶,瓶身所画梅瓶和实物造型几乎一模一样,可谓瓶中之瓶。

图片

图片

图片
明宣德 青花携酒寻芳(携琴访友)图梅瓶, 高38.2 口径6 底径11 腹围65.3厘米,桂林博物馆藏

桂林博物馆研究室主任周华说,上海博物馆所藏的两件宋代梅瓶,瓶身就分别写有“清沽美酒”和“醉乡酒海”字样,而桂林这件“瓶中瓶”更形象直观地反映了梅瓶盛酒这一实际用途。
无独有偶,桂林博物馆的另一件青花双龙抢珠高腰带盖梅瓶,也无意中印证了这个结论。
1983年5月,这件宝贝从靖江温裕王朱履焘墓中出土时,瓶盖被封得严严实实。考古工作人员打开瓶盖后,一股浓郁酒香喷涌而出。再仔细查看,发现瓶内装有用白酒浸泡乳鼠的特制酒。有专家认为,瓶子里的白酒正是桂林名酒三花酒。

图片

明正德 青花人物故事细口梅瓶,桂林博物馆藏.

林自古以来是酒文化发达的地区,桂林三花酒已有千年历史,早在宋代即以“瑞露”之名进贡朝廷。
据清代《临桂县志》记载,桂林酿酒业在宋代就已兴盛。而据钟文典先生主编的《桂林通史》记载,到了明清时期,桂林酒坊林立,酿酒盛行,所酿的酒不仅味极醇美,而且品种多样,除白酒之外,还有黄酒、桂酒等。

图片

图片
明宣德 青花西溪问樵 (高士行旅图)图梅瓶,高38.2 口径6 底径11 腹围65.3厘米,桂林博物馆藏

美酒自然离不开美瓶。靖江王在桂林藩国时“列爵而不临民,分藩而不锡土,食禄而不治事。”也就是说,虽然靖江王拥有王爵的称号,但是在藩府之外,没有封地和臣民,又不得干预地方政务。
说白了,就是没有实权。正如第九代靖江王朱任昌在独秀峰南麓石壁上所题的“清闲快乐”,历代靖江王只得寄情于桂林山水,过着养尊处优、锦衣玉食的生活,这自然离不开美酒。
据记载,靖江藩王当年将三花酒列为王府专用酒,不仅亲自过问酿造工艺,还对盛酒梅瓶的艺术造型提出了很高要求。

图片

明嘉靖 青花仙人庆寿纹瓶,桂林博物馆藏

王府有专门机构定制采购梅瓶
靖江王及其宗室藩属崇尚梅瓶,他们生前生活奢华,爱用梅瓶装酒,死后则用作冥器随葬,成为显贵们等级地位的标志和“风水”寓意的象征。
有专家认为,把珍贵的青花梅瓶作为随葬品,或许是取“久(酒)久平(瓶)安”的寓意。
所以近代对桂林靖江王陵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的梅瓶。
桂林博物馆研究室主任周华认为,桂林出土的明代梅瓶如此之多,与当时靖江王府的丧葬习俗有关。
历代靖江王及其嫔妃希望自己死后能继续享受荣华富贵,于是把青花梅瓶作为随葬品。

图片

明万历白地青花仙人图梅瓶,桂林博物馆藏

桂林博物馆研究员唐奇岭则表示,当时不光是王室人员死后有梅瓶陪葬,就连一些将军墓、宗室人员墓中也发现有梅瓶,可见王府上上下下都有这个随葬习俗。

翻开桂林的历史,明代时期的桂林并未发现烧造青花瓷器的瓷窑。专家们经过考证认为,靖江王陵出土的青花梅瓶产自江西景德镇。
在当时交通不便的情况下,桂林到景德镇可谓远在天边,靖江王要千里迢迢前去采购定制梅瓶,又小心翼翼运回桂林,也是蛮拼的。

图片

明代 青花淡描牡丹、菊花梅瓶,桂林博物馆藏

现在兴安县城附近的黄泥陡茄子塘村,有宿姓、季姓、颜姓后人,自称祖上于明初洪武年间随靖江王“护驾”南下,世代在兴安专职运送王府器用。当年,靖江王府在景德镇定制的青花梅瓶,正是通过水路由鄱阳湖、洞庭湖、湘江,经灵渠进入漓江,最终运抵桂林的。

图片

明崇祯 青花双龙戏珠纹梅瓶,桂林博物馆藏

即使是在今天看来,如此众多梅瓶的采购、定制、运输和管理仍是一个不小的工程。因此,桂林博物馆研究员唐奇岭认为,在靖江王府内,当时很可能已经形成了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梅瓶的定制、运输、保管以及具体的派发事宜。

图片

明崇祯 青花一路清廉(婴戏)图梅瓶,桂林博物馆藏

近年梅瓶拍卖价格屡创记录
在香港苏富比2011年秋拍中,一件明永乐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以1.68亿港元高价成交,刷新了明代瓷器拍卖世界记录。

图片

明永乐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高:36.5cm,2011-10-05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中以1.6866亿港元(约为1.5亿元人民币)成交。

图片
明永乐釉里红海水锥拱苍龙教子图大梅瓶,高41.3 cm,成交价:RMB 74,750,000元,2021年11月28日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


图片

图片

图片来源:本文转载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同行转载请声明版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