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按钮 收听朗读音频
能否创作出打动人心、教化世人的音乐,能否唱出振奋精神、净化灵魂的歌声,能否讲出入脑入心、同频共振的话语,固与艺术造诣和知识技巧有关,但根本的取决于内在品德修为和真心本性的呈现程度。在这个问题上,任何的铺排张扬和娇柔造作都无济于事,甚或适得其反。据史书记载,孔子学音乐是下过大功夫的。《史记》上记载,孔子向师襄子学琴,学了十天仍没有学习新曲子。师襄子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熟悉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方法。”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会弹奏的技巧了,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曲子的意境。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领会曲子的意境了,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没有了解到作者。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神情俨然,仿佛进到了新的境界。他时而庄重穆然、若有所思,时而怡然高望、志意深远。这时孔子说,我知道曲子的作者是谁了。那个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光明亮远大,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师襄子听到后,赶紧起身再拜答道:我的老师也认为这的确是《文王操》。孔子从学曲、学节奏,到学琴曲蕴涵的情感和主题,继而通过曲韵感受作者的为人和胸怀,对音乐精通到这一层的,当今何有呢? 通过上文,我们还可领略到,若非修养到文王的境界,何能创作出撼人心魄的乐曲呢?儒家认为,音乐与政治联系紧密,强调“审乐以知政”,把音乐当作折射民风和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尺。时下的为官者,懂得音乐、重视文艺工作、重视音乐教化作用的又有多少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