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苏省高邮市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阅读美丽星空 2022-06-24 发布于山东

2022年高二语文期末模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距离”一词的本义是对时间和空间而言的。“心理距离”中的“距离”,不是指时空相隔的长度,而是指心理的距离。最早把“心理距离”作为一种美学原理理解的是英国美学家、心理学家爱德华·布洛。他所说的“心理距离”,是指我们在观看事物时,在事物与我们自己实际利害关系之间插入一段距离,使我们能够换一种眼光去看世界。这种距离的插入,是靠自己的心理调整实现的,所以叫做“心理距离”。

古往今来,一切伟大的诗人、艺术家之所以能从寻常痛苦甚至丑恶的事物里发现美和诗意,就是因为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心理调整,将事物摆到一定的距离加以观照和品味的缘故。例如竹子,在一般人的眼里,它不过是可以架屋、造纸和当柴烧的寻常之物,但中国古代诗人面对竹子,却以另一种眼光发现了一个又一个鲜活、动人、美丽、清新的世界。“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这些诗人已彻底改变了看待事物的普通方式,所以在他们眼中,普通的竹子已具有生命的颤动和美好的性格。竹子在诗人的“心理距离”的作用下,已进入了艺术世界,获得了美的意味。

审美体验中的“心理距离”是存在内在矛盾的。一方面,艺术作品能否感动我们,引起我们的共鸣,这与艺术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跟我们自身独特的生活经验、体会相吻合的程度成正比。艺术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情景与我们的个人经历愈是吻合,我们对艺术作品的领会就愈是深切入微,艺术作品就愈是能打动我们。另一方面,艺术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与我们的生活经历愈是贴近,我们就愈容易把作品的艺术世界与自身的生活经历混为一谈,也就愈容易从艺术世界退回到自身经历的现实世界。如此一来,愉快的审美鉴赏就可能变成痛苦的自伤身世了。上述两条规律似乎是不相容的,第一条规律强调欣赏时距离要小,第二条规律则强调欣赏时距离要大,所以称为“距离的内在矛盾”。

那么如何来解决审美体验中的“距离的内在矛盾”呢?美国美学家、心理学家爱德华·布洛提出,“无论是在艺术欣赏的领域,还是在艺术生产中,最受欢迎的境界乃是把距离最大限度的缩小,而又不至于使其消失的境界”。这种“不即不离”的境界之所以是理想的艺术境界,在于它对“距离的内在矛盾”作了妥当的安排:它既不使因距离过远而无法理解,也不使因距离消失而让实用动机压倒审美享受。这样,就使审美主体在面对审美对象之际,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

(摘编自童庆炳《换一种眼光看世界——谈审美心理距离》)

材料二:

人常是不满意自己的境遇而羡慕他人的境遇,所以俗语说:“家花不比野花香。”人对于现在和过去的态度也有同样的分别。这全是观点和态度的差别。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它们都只是实际生活的工具或障碍物,都只能引起欲念或嫌恶。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我说“距离”时总不忘冠上“适当的”三个字,这个道理可以拿一个浅例来说明。王渔洋的《秋柳诗》中有两句说:“相逢南雁皆愁侣,好语西乌莫夜飞。”在不知这诗的历史的人看来,这两句诗是漫无意义的,这就是说,它的距离太远,读者不能了解它,所以无法欣赏它。《秋柳诗》原来是悼明亡的,“南雁”是指国亡无所依附的故旧大臣,“西乌”是指有意屈节降清的人物。假使读这两句诗的人自己也是一个“遗老”,他对于这两句诗的情感一定比旁人较能了解。但是他不一定能取欣赏的态度,因为他容易看这两句诗而自伤身世,想到种种实际人生问题上面去,不能把注意力专注在诗的意象上面,这就是说,《秋柳诗》对于他的实际生活距离太近了,容易把他由美感的世界引回到实用的世界。

艺术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所以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相容。写实主义的理想在妙肖人生和自然,但是艺术如果真正做到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总不免把观者引回到实际人生,使他的注意力旁迁于种种无关美感的问题,不能专心致志地欣赏形象本身的美。

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艺术都要有情感,但是只有情感不一定就是艺术。蔡琰在丢开亲生子回国时绝写不出《悲愤诗》,杜甫在“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时绝写不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两首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能同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

(摘编自朱光潜《谈美》第三章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品味诗人笔下的绿竹形象时,要彻底改变对竹子的观念认知,才能发现其被赋予的生命力和美好品质。

B.审美主体如果能做到既“入乎其内”而又“出乎其外”,就可以进入到“不即不离”的理想审美境界。

C.要发现事物本身的美,我们只有摒弃实用的态度,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才能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

D.朱光潜先生否定艺术创作中写实主义作品,因为这些作品妙肖人生和自然,会把观者引回到实际人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审美体验中的“心理距离”有别于时间与空间相隔的“距离”,它是艺术家通过一定的艺术处理而获得的。

B.艺术作品中的生活情景与我们的生活经历愈贴近就愈能打动我们,同时也可能让我们失去愉快的审美体验。

C.朱光潜先生举王渔洋《秋柳诗》的例子,意在证明艺术与实际的距离若是太远,容易使人无法了解和欣赏。

D.蔡琰和杜甫写的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他们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是站在客位上将这种情感客观化。

3.结合两则材料,下列语段最不适合用“审美距离”解释的一项是(3分)(    )

A.在《唐吉诃德》中,看多了游侠小说的唐吉诃德以为自己就是游侠,于是行侠仗义走天下。

B.余弱冠时读书杭州,闻有某贾人女明艳工诗,以酷嗜《红楼梦》,致成瘵疾。——陈其元《庸闲斋笔记》

C. 侬家家住西湖东,十二珠帘夕照红。今日忽从江上望,始知家在图画中。——郭六芳《舟还长沙》

D.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姜夔《淡黄柳》

4.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成功着陆,宇航员带回了月球表面的照片。网友纷纷表示大失所望,认为这不是那个从小在古典诗词中熟悉的、富有诗意美的月亮形象,甚至开玩笑地说:“好失望,瞬间对月球失去了好奇心”,“真是个不争气的球”。网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转变呢?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这个现象的理解。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边城(节选)

有人带了礼物到碧溪岨,掌水码头的顺顺,当真请了媒人为儿子向渡船的攀亲起来了。老船夫慌慌张张把这个人渡过溪口,一同到家里去。翠翠正在屋门前剥豌豆,来了客并不如何注意。但一听到客人进门说“贺喜贺喜”,心中有事,不敢再呆在屋门边,就装作追赶菜园地的鸡,拿了竹响篙唰唰的摇着,一面口中轻轻喝着,向屋后白塔跑去了。

来人说了些闲话,言归正传转述到顺顺的意见时,老船夫不知如何回答,只是很惊惶的搓着两只茧结的大手,好象这不会真有其事,而且神气中只象在说:“那好,那好,”其实这老头子却不曾说过一句话。

马兵把话说完后,就问作祖父的意见怎么样。老船夫笑着把头点着说:“大老想走车路,这个很好。可是我得问问翠翠,看她自己主意怎么样。”来人走后,祖父在船头叫翠翠下河边来说话。

翠翠拿了一簸箕豌豆下到溪边,上了船,娇娇的问他的祖父:“爷爷,你有什么事?”祖父笑着不说什么,只偏着个白发盈颠的头看着翠翠,看了许久。翠翠坐到船头,低下头去剥豌豆,耳中听着远处竹篁里的黄鸟叫。翠翠想:“日子长咧,爷爷话也长了。”翠翠心轻轻的跳着。

过了一会祖父说:“翠翠,翠翠,先前来的那个伯伯来作什么,你知道不知道?”

翠翠说:“我不知道。”说后脸同颈脖全红了。

祖父看看那种情景,明白翠翠的心事了,便把眼睛向远处望去,在空雾里望见了十五年前翠翠的母亲,老船夫心中异常柔和了。轻轻的自言自语说:“每一只船总要有个码头,每一只雀儿得有个巢。”他同时想起那个可怜的母亲过去的事情,心中有了一点隐痛,却勉强笑着。

翠翠呢,正从山中黄鸟杜鹃叫声里,以及山谷中伐竹人唦唦一下一下的砍伐竹子声音里,想到许多事情。老虎咬人的故事,与人对骂时四句头的山歌,造纸作坊中的方坑,铁工厂熔铁炉里泄出的铁汁……耳朵听来的,眼睛看到的,她似乎都要去温习温习。她其所以这样作,又似乎全只为了希望忘掉眼前的一桩事而起。但她实在有点误会了。

祖父说:“翠翠,船总顺顺家里请人来作媒,想讨你作媳妇,问我愿不愿。我呢,人老了,再过三年两载会过去的,我没有不愿的事情。这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想想,自己来说。愿意,就成了;不愿意,也好。”

翠翠不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装作从容,怯怯的望着老祖父。又不便问什么,当然也不好回答。

祖父又说:“大老是个有出息的人,为人又正直,又慷慨,你嫁了他,算是命好!”

翠翠明白了,人来做媒的大老!不曾把头抬起,心忡忡的跳着,脸烧得厉害,仍然剥她的豌豆,且随手把空豆菜抛到水中去,望着它们在流水中从从容容的流去,自己也俨然从容了许多。

见翠翠总不作声,祖父于是笑了,且说:“翠翠,想几天不碍事。洛阳桥并不是一个晚上造得好的,要日子咧。前次那人来的就向我说到这件事,我已经就告过他:车是车路,马是马路,各有规矩。想爸爸作主,请媒人正正经经来说是车路;要自己作主,站到对溪高崖竹林里为你唱三年六个月的歌是马路,——你若欢喜走马路,我相信人家会为你在日头下唱热情的歌,在月光下唱温柔的歌,一直唱到吐血喉咙烂!”

翠翠不作声,心中只想哭,可是也无理由可哭。祖父再说下去,便引到死去了的母亲来了。老人说了一阵,沉默了。翠翠悄悄把头撂过一些,祖父眼中业已酿了一汪眼泪。翠翠又惊又怕怯生生的说:“爷爷,你怎么的?”祖父不作声,用大手掌擦着眼睛,小孩子似的咕咕笑着,跳上岸跑回家中去了。

翠翠心中乱乱的,想赶去却不赶去。

雨后放晴的天气,日头炙到人肩上背上已有了点儿力量。溪边芦苇水杨柳,菜园中菜蔬,莫不繁荣滋茂,带着一分有野性的生气。草丛里绿色蚱蜢各处飞着,翅膀搏动空气时窸窸作声。枝头新蝉声音已渐渐洪大。两山深翠逼人竹篁中,有黄鸟与竹雀杜鹃鸣叫。翠翠感觉着,望着,听着,同时也思索着:

“爷爷今年七十岁……三年六个月的歌--谁送那只白鸭子呢?……得碾子的好运气,碾子得谁更是好运气?……”

痴着,忽地站起,半簸箕豌豆便倾倒到水中去了。伸手把那簸箕从水中捞起时,隔溪有人喊过渡。

(摘选自沈从文《边城》)

文本二:

沈从文在文章里,经常强调五官的敏感性能,他善于借助官能,向自然捕捉声音、颜色、气味,而且幻想与回忆的能力,也超乎常人。他自认是一个能表现生命深度的作家,一再说创作描写不是眼见的状态,不是一般人所能到达的地方,也不是普通作家容易发现的东西。到底《边城》这篇小说所表现的由人事与梦象相混合的是什么世界?他在《烛虚》中指出,他的小说最终目的,就在于探索人的灵魂或意识边际,这样才能发现人,说明爱与死的各种形式。

沈从文对写景可算是一个圣手。《边城》写景处皆十分精彩,使人如同目遇。小说里为什么要写景?景是人物所在的环境,是人物的外化,人物的一部分。景即人。

(根据王润华、汪曾祺相关论述改编)

6.下面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老船夫“很惊惶的搓着两只茧结的大手”,这句话反映出他面对突如其来的“喜事”,却不知如何告诉翠翠的犹豫纠结的心理。

B.文中第三段祖父对“大老想走车路”的表述,既含蓄答应了媒人提亲的要求,又给翠翠做出她的选择留出了空间。

C.文中翠翠不同情景下“剥豌豆”的情节反复出现,不仅充实丰富了人物形象内涵,而且描摹出翠翠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

D.“每一只船总要有个码头,每一只雀儿得有个巢”,祖父的话既有对翠翠有个归宿的期盼,又流露出对翠翠未来生活的担忧。

7.下列对文本一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以顺顺请媒人向渡船的攀亲展开故事情节,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为后文展开人物心理刻画做好了铺垫。

B.文章三次写到祖父的笑,其对祖父心理状态的表现虽各有不同,但在表现祖父善良隐忍和勤劳坚强的人性上却是一致的。

C.文中人物语言极具个性化。祖父的话多能体现他作为一位长者阅尽人世、饱经风霜、通情达理而又略带幽默诙谐的特点。

D.全文从祖父摆渡顺顺派来的媒人始,至翠翠听到隔溪有人喊过渡终,结构安排符合生活逻辑,前后接应自然、首尾圆合。

8.结合祖孙二人的对话情景,赏析画横线的句子。(4分)

9.请结合文本二的相关论述,简析文本一画波浪线的内容是如何表现“景是人物的外化,是人物的一部分”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课内文言基础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夙遭闵凶(早年)           慈父见背(被)  

字而幼孩( 养育 )         审容膝之易安(明白,知道)

B.当侍东宫(应当)           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使……结实多,使动) 

不矜名节(推崇,看重)     驼业种树(以……为业,意动)

C.余尤疑之(更加)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 

庶刘侥幸(希望)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想)   

D.门衰祚薄(福分)           故病且怠(患病) 

生生所资(凭借)           形影相吊 (安慰)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李存孝,代州飞狐人也。本姓安,名敬思。太祖①掠地代北得之,赐姓名,以为子,常从为骑将。晋取邢、沼、磁三州,存孝功为多。文德②二年,存孝败梁将李谠,追击至马牢关。还攻潞州,唐以孙揆为潞州节度使。存孝以三百骑伏长子西崖谷间,伺揆军过,横击断之,擒揆以归。存孝狻臂善射,身被重铠,橐弓坐槊,手舞铁楇,出入阵中,以两骑自从,战酣易骑,上下如飞。初,存孝取潞州功为多,而太祖别以大将康君立为潞州留后,存孝为汾州刺史,存孝负其功,不食者数日。晋军连岁攻赵常山,存孝常为先锋。赵王求救于幽州李匡威,匡威兵至,晋军辄引去。存孝素与存信有隙,存信谮之曰:“存孝有二心,常避赵不击。”存孝不自安,乃附梁通赵,自归于唐,因请会兵以伐晋。晋击存孝,存孝婴城自守。太祖自将兵傅其城,掘堑以围之,存孝出兵冲击,堑不得成。人说存孝曰公所畏者晋王尔王俟堑成且留兵去诸将非公敌也虽堑何为存孝以为然纵兵成堑堑成,深沟高垒,不可近,存孝遂窘。城中食尽,登城呼曰:“儿蒙王恩,位至将相,岂欲舍父子而附仇讎,乃存信构陷之耳。愿生见王一言而死。”太祖哀之,遣刘夫人入城慰谕之。刘夫人引与俱来,存孝泥首请罪曰:“儿于晋有功而无过,所以至此,由存信为之耳!”太祖叱曰:“尔为书檄,罪我百端,亦存信为之邪?”缚载后车,至太原,车裂之以徇。然太祖惜其材,怅然恨诸将之不能容也,为之不视事者十余日。康君立素与存信相善,存孝已死,太祖与诸将博,语及存孝,流涕不已,君立以为不然,太祖怒,鸩杀君立。君立与太祖俱起云中,累立战功,表昭义节度使,以存孝故杀之。

(节选自《新五代史》卷三十六)

注  ①太祖,指李克用 ,沙陀首领,因功被唐封为晋王,后来他的儿子李存勖建立后唐政权,追封他为唐太祖。②文德,唐僖宗年号。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说存孝曰/公所畏者/晋王尔/王俟堑成/且留兵去诸将/非公/敌也/虽堑何为/存孝以为然/纵兵成堑/

B.人说存孝曰/公所畏者/晋王尔/王俟堑成/且留兵去/诸将非公敌也/虽堑何为/存孝以为然/纵兵成堑/

C.人说存孝曰/公所畏者/晋王/尔王俟堑成/且留兵去诸将/非公敌也/虽堑何为/存孝以为然/纵兵成堑/

D.人说存孝曰/公所畏者/晋王/尔王俟堑成/且留兵去/诸将非公/敌也/虽堑何为/存孝以为然/纵兵成堑/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留后,唐代节度使、观察使缺位时设置的代理职称,其实是个虚职,并没有实权。

B.檄,古代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有时特指声讨的文告。

C.鸩,古代传说中的毒鸟,据说用它的羽毛泡的酒可以毒死人,文中指用毒酒杀人。

D.表,古代的文体,给皇帝的书信、奏章,如《陈情表》。文中是“上表推荐”的意思。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存孝擅长射箭,勇武过人,而且有谋略,多次出征,战功卓著。打败梁王将领李谠,擒获唐潞州节度使孙揆。

B.攻取潞州后,李存孝认为自己功劳大却没得到应有的封赏,愤恨不平,因而背叛晋王,结交梁王和赵王,并归附了大唐。

C.李存孝轻信人言,坐视晋王军队修成环城深沟,使自己陷入困境。不得已用父子之情博取太祖哀怜,希望当面辩解请罪。

D.李存孝想把罪责推到李存信身上,却无法开脱给太祖罗织罪名的罪行,最后被绑在车上,押至太原,车裂示众。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然太祖惜其材,怅然恨诸将之不能容也,为之不视事者十余日。(4分)

(2)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4分)

15.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太祖对李存孝的赏识与爱惜?(3 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淡黄柳

姜夔

客居合肥①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②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③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注】①宋光宗赵淳绍熙二年(1191),姜夔寄居江淮一带的合肥。金人入侵,由于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江淮一带在当时已成边区。②江左:泛指江南。③小桥:后汉乔玄次女为小桥,此或借之谓姜夔在合肥的情人。

1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晓角”的声音因“空城”而异常突出,词的前二句与《扬州慢》“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意境相近,传达的都是羁旅之苦和感世伤时的情怀。

B.词的上片描绘景色,抒发情感,以一个“空”字,写出了荒凉寂静、萧条冷落的空城氛围,又抒发了词人内心飘零无依、空落寂寥情感。

C.上片“空城晓角”、“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是从听觉、触觉、视觉三个角度形象地写出了客居他乡的岑寂之感。

D.全词从听角看柳写起,从合肥之柳到江南之柳,从今朝到明朝,从眼中之春到心中之秋,写出了词人深切入骨的愁思。

17.词的下片是如何表达诗人的“岑寂”之情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声写形,用瀑流之急响、山石之轰鸣,极言山势之高峻、蜀道之险阻。

(3)屈原在《离骚》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进一步指出自己与群小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是自古皆然。

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 19 题。

人们对于浪漫的定义,一定是顾盼生姿、充满幻想、自由又诗意的。而先农坛仿佛是浪漫定义的另一面,它更沉默温文。(    )先农坛自身神奇的土木结构和“金龙和玺”彩绘的华丽艺术表达效果,将以先农坛为代表的中国祭祀营造背后典雅精致的艺术、        的建筑构造展现得        。

华夏营造的精神、技术和制度蕴含五千年的强大生命力,在那个时代喷薄而出,又在这个时代被发扬光大,完整传承。先农坛建筑群的古朴大气与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中展品“藻井”的璀璨绮丽        。作为一个鲜明地标性建筑,它代表着中国延续千年的农耕文明。在农民“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的辛苦劳作中,农耕代表的是“        ”的低调沉默;而与之相对应的天坛,则更要有“仰望星空”的恣肆想象。在这样的对比下,原本低调的先农坛更显踏实沉静。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匠心独运    酣畅淋漓    交相辉映    踏踏实实

B.独具一格    酣畅淋漓    相得益彰    踏踏实实

C.独具一格    淋漓尽致    交相辉映    脚踏实地

D.匠心独运    淋漓尽致    相得益彰    脚踏实地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它安静地伫立在西城区东经路21号,北京中轴线的南端,名闻天下、瑰丽端庄的天坛和它遥相呼应。

B.在西城区东经路21号,北京中轴线的南端,它安静地伫立着,和名闻天下、瑰丽端庄的天坛遥相呼应。

C.它安静地伫立在西城区东经路21号,北京中轴线的南端,和名闻天下、瑰丽端庄的天坛遥相呼应。

D.在西城区东经路21号,北京中轴线的南端,它安静地伫立着,名闻天下、瑰丽端主的天坛和它遥相呼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无论是北方的元宵还是南方的汤圆,外皮都是用糯米粉做的。糯米含有较多的支链淀粉,黏性高,  ①  ,肠胃功能不佳者、老年人、小孩,在食用时应特别留意。元宵或汤圆的馅种类多样,常见的芝麻、花生、果仁等都是高脂肪的食材,  ②  ,为提高香甜程度还会加入猪油和糖。所以,别看元宵或汤圆个头不大,  ③  。以常见的芝麻元宵为例,大约8个元宵相当于1碗白米饭的热量。

元宵和汤圆外皮光滑软糯,在食用过程中容易滑落到气管。老人和儿童吞咽功能较差切忌不要将整个元宵或汤圆一口吞下,应细嚼慢咽,少量多次,小口进食。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老人和儿童吞咽功能较差,切忌将整个元宵或汤圆一口吞下,应小口进食,少量多次,细嚼慢咽

B.老人和儿童吞咽功能较差,切忌不要将整个元宵或汤圆一口吞下,应小口进食,少量多次,细嚼慢咽

C.老人和儿童吞咽功能较差,切忌不要将整个元宵或汤圆一口吞下,应细嚼慢咽,小口进食,少量多次

D.老人和儿童吞咽功能较差,切忌将整个元宵或汤圆一口吞下,应少量多次,小口进食,细嚼慢咽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6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Ⅲ(本题共1小题,2分)

23.请为下面一则新闻报道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4个字。(2分)

2月4日晚,中国为世界奉献了一场美轮美奂、诗意盎然的视觉盛宴。许多国外媒体纷纷将镜头对准了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英国《泰晤士报》称张艺谋导演“将天下大同的理念完美贯穿在精美的舞蹈编排之中”;英国《卫报》总结出开幕式难忘的11个瞬间,包括立舂仪典、独特的主火炬点燃仪式等;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评论道,开幕式上中西文化在一片片雪花中相互交融,熠熠生辉。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期,各地疫情沉渣泛起,很多人在网络上刷到名为《小朋友给医护工作人员跳舞表达感谢》的视频:核酸检测点,全副武装的医护工作人员正在休息,一个小朋友站在桌子前面开始跳舞。背景音乐都是“听我说谢谢你,因为有你,温暖了四季……”初看令人感动,但类似视频很快流行起来。很多家长纷纷跟风学习,让自家孩子跳舞感谢做核酸的医护人员。也许是网红蹭热度,也许是交幼儿园作业,也许是真的想向医护人员表达感谢。

假如你的小姨是社区医护人员,她跟你倾诉:很多次敲开封控区的门都担心会看到门背后有人跳感谢舞拍视频。这时,如果拒绝看跳舞,一方面伤了孩子的心,另一方面也怕留下视频传到网上被解读为冷漠,只好强行欣赏舞蹈,延长工作时间,让自己原本繁重紧迫的工作更增疲惫,想开口拒绝又不知如何表达。

请你帮你的小姨写一封给所在社区居民的公开信,陈述医护人员的两难之情,并且对安排跳感谢舞的家长表达感谢和婉拒。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大白”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A项“要彻底改变对竹子的观念认知”错误,根据原文,应是“要彻底改变看待事物(这里指竹子)的普通方式”,即不将竹子视为实用的寻常之物,而要从诗人的眼光、审美的视角来欣赏他们笔下的竹子。B项条件与结果倒置,应为:“不即不离”的境界使审美主体在面对审美客体之时,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D项朱光潜先生否定的是极端的写实主义作品而非写实主义作品。)

2.C(朱光潜先生举王渔洋《秋柳诗》的例子不仅证明了艺术与实际的距离若是太远,容易使人无法了解和欣赏,同时还证明了距离若太近,则容易使人回到现实世界。)

3.D(D项应该用《谈美》第三章“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中的“移情原理”去诠释,和“审美距离”无关。)

4.①首先由时空距离的概念引出审美体验中“心理距离”的概念;②其次从创作者的角度,以古代诗文中的竹子为例具体阐释审美体验中“心理距离”的意义;③然后又从欣赏者的角度论述审美体验中的“心理距离”存在“内在矛盾”;④最后提出解决审美体验“距离的内在矛盾”的方法是“不即不离”。

评分建议:以上四点各1分。

5.①诗词中的月亮与人们的实际利害关系之间有适当的距离,使人们能够换一种眼光,用非功利的、审美的态度去观照和品味月亮,从而发现月亮中的美和诗意;②月球表面的照片则会拉近人们和月亮之间原有的适当距离,甚至让原有的“不即不离”的审美距离消失,因而容易使人从艺术世界退回到自身经历的现实世界,让实用动机压倒审美享受。

评分建议:以上每点3分,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酌情给分。

6.D.(D项错。"每一只船总要有个码头,每一只雀儿得有个巢。"这句话只包含希望翠翠

嫁人的信息,并不能看出祖父的担忧)

7.B(B项错误。祖父的三处微笑虽然都能表现他善良隐忍的一面.但从中无法看出他"勤劳"的性格特征)

8.翠翠的话存在明显的心口不一,表面上不知道那位伯伯来做什么,但实际上早已知道

了媒人的来意;(2分)翠翠的神态又形象地表现出一个十五岁、情窦初开的女孩子在谈到自己终身大事时的羞涩、扭捏又遮掩的心理。(2分)

9.这一部分从翠翠的感官入手,描写日光、芦苇、杨柳等野性的生气,表现翠翠自然康健

的生命;(2分)而蚱蟠和渐渐洪大的蝉声又进一步渲染出她的幸福、烦恼和惶恐不安;(1分)而黄鸟们的鸣唱又表达了她对爱情的向往。(1分)这让翠翠所处的环境成了她身体和情感的一部分,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2分)

10.C    慈父见背(偏指动作的另一方,我)  当侍东宫(承担)    故病且怠(困苦)

11.B

12.A解析:“其实是个虚职,并没有实权”错。

13.B解析:李存孝背叛晋王归唐不是在攻取潞州后,且背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4.(1)但太祖爱惜他的才能,失意懊恼,怨恨将领们不能容他,为此十多天不理政事。(“惜”“恨”“视事”各1分,整体大意1分)

(2)我郭橐驼并不是能够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生长茂盛啊,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自然生长规律,来使他依照本性生长罢了。(“寿且孳”“天”“致其性”各1分,整体大意1分)

15.①赐姓名,收为义子,作战时常委以重任;②李存孝叛晋归唐,被困忏悔,太祖心存哀怜 之情,派人进城安慰晓谕他;③李存孝被杀后,太祖为此十多天不理政事;④为李存孝杀 死功臣康君立。(共3分,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李存孝是代州飞狐人。原来姓安,名敬思。太祖征讨代北时得到他,赐给他姓名,作为养子,常常作为骑将跟随太祖。晋王攻取邢、治、磁三个州,李存孝的功劳最大。唐僖宗文德二年,李存孝打败梁朝大将李说,追击到马牢关。回军进攻潞州,唐任命孙揆为潞州节度使。李存孝率领三百骑兵埋伏在长子西面崖谷中,等孙揆的军队走过,拦腰攻击截断他们,擒获孙揆而回。李存孝的手臂很长善于射箭,身上披着重甲,盛着弓箭带着长矛,手舞铁槁,出入战阵之中,带着两匹战马,激战之中换马,上下如飞。当初,李存孝攻取潞州功劳最大,而太祖另外任命大将康君立为潞州留后,李存孝任汾州刺史。李存孝自恃功大,(非常生气,表达不满)竟几天不吃饭。晋王军对连年进攻赵王的常山,李存孝常任先锋。赵王向幽州李匡威求救,李匡威兵到,晋王军队就退走了。李存孝向来和李存信有矛盾,李存信诋毁他说:“李存孝有异心,常常避开赵王军队不攻击。''李存孝心怀不安,于是依附梁王并和赵王交往,自己归附于唐,于是请求会师攻打晋王。晋王攻打李存孝,李存孝据城防守。太祖亲自率兵来到城下,挖壕沟包围他们,李存孝出兵冲击,壕沟没有挖成。有人游说李存孝说:''您怕的不过是晋王罢了。晋王等壕沟挖成后,将留下军队离去,那些将领们不是你的对手,即使有壕沟又能做什么?"李存孝认为对,听任晋王军队挖成壕沟。壕沟挖成,沟深壁高,无法接近,李存孝于是陷入困境。城中粮尽,李存孝登上城墙呼喊说:“我蒙受晋王的恩德,官居将相,难道想舍弃父子之情而依附仇敌吗?不过是李存信陷害我罢了。希望活着见晋王说一句话再死。''太祖哀怜他,派刘夫人进城安慰晓谕他。刘夫人带着他一起返回,李存孝叩头请罪说:“我对于晋王有功劳而无过失,之所以到了这一步,都是由于李存信陷害啊!"太祖呵叱说:“你撰写檄文,给我罗织了多个罪名,也是李存信害的吗?”把他捆起来载在后车上,到太原,车裂分尸以示众。但太祖爱惜他的才能,失意懊恼,怨恨将领们不能容他,为此十多天不理政事。康君立向来和李存信交好,李存孝死后,太祖和将领们下棋,谈到李存孝,流泪不止,康君立却不以为然,太祖大怒,用毒酒赐死了康君立。康君立和太祖一起在云中起兵,后来多次立下战功,(太祖)上表推荐他为昭义节度使,由于李存孝的缘故杀了他。

16.A(《扬州慢》没有传达客居他乡之苦)

17.①直抒胸臆,“怕”、“强”二字分别表现词人伤春之情及无心情而勉强邀游,载酒寻欢不过是在凄凉寂寞中强遣客怀。(2分)②寓情于景:把情感放在特定的时令中,心情寂寞之际,又逢“寒食”,更显凄凉;移情于燕,以燕子之口抒发伤春之情;以景结情,以“唯有池塘自碧”景语代答“问春何在”,池水无情,自顾自一片碧绿,衬托人的孤寂伤感。(情景关系答对2点给4分)

18.(1)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2)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3)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之固然

19.C解析:匠心独运:形容独特精巧的艺术构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独具 一格:拥有与众不同的风格。酣畅淋漓:①形容十分畅快;②形容文笔流畅,人物刻画或 感情抒发得很充分。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底。交相辉 映: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常用于形容美好的景象。相得益彰:相互帮助、互相补 充,更能显出好处。踏踏实实:非常实际,一点也不浮躁。脚踏实地:比喻做事踏实认 真,实事求是而不浮夸。前三处根据词义,第四处与后文的“仰望星空”相照应。

20.C解析:根据上下文,文段的主要陈述对象是“先农坛"。

21.A解析:“切忌”与“不要”重复;后文的顺序应为“小口进食,少量多次,细嚼慢咽”。

22.①不易消化     ②除此之外      ③但热量不容小觑

(共6分,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23.外媒盛赞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共2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