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什么关系?(单选)
A.阴阳对立 B.阴阳互根 C.阴阳平衡 D.阴阳转化 E.阴阳制约 E
此题考査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属于理解型考题。以静制动,以用阳制约阴盛,是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相互斗争制约和排斥,故为对立制约关系。答题技巧:“镇”和“胜”提示控制、制约关系。 阳损及阴是指?(单选) A.阳气亢盛,损伤阴精 B.阳气虚损,阴无以生,导致阴阳两虚 C.阳气虚衰,阴气相对偏盛 D.阳盛至极,热盛于内,排斥阴气于外 B 解析:此题考査阴阳失调的病机,属于理解型考题。当阳虚至一定程度时,因阳虚不能生阴,继而出现阴虚的现象,称为“阳损及阴”。 下列各项中,体现阴阳互根关系的有?(多选) A. 孤阴不生 B. 阴中求阳 C.阳病治阴 D.阴损及阳 1.阴阳偏胜一实证病机:“邪气盛则实” 阴阳偏胜,是指人体阴阳双方中的某一方的病理性亢盛状态 病机特点: 阴偏盛:①阴邪盛;②阳气被遏;③阳不化阴痰湿内生 原因: A.感受寒湿阴邪; B.过食生冷; C.阴寒性病理产物积聚寒邪中阻 病机特点: 阳偏盛: ①阳邪盛; ②阴邪从阳化热; ③五志化火; ④气血食积痰饮→郁而化热 原因: A.感受温热阳邪; B.感受阴邪从阳化热; C.情志内伤五志过极化火; D.气滞血瘀食积等郁化热 “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2.阴阳偏衰一虚证病机:“精气夺则虚” 阴阳偏衰,是指人体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虚衰不足的病理状态 病机特点: 阴偏衰: ①阴精血津液不足; ②滋养(凉润),宁静抑制功能减退; ③阴不制阳阳相对亢 原因: A.阳邪伤阴; B.五志过极化火伤阴; C.久病伤阴 病机特点: 阳偏衰: ①阳气不足; ②温煦推动气化功能减退; ③阳不制阴,阴相对亢盛 原因: A.先天禀赋不足; B.后天失养; C.劳倦内伤; D.久病耗损 “阳虚则阴盛” “阴虚则阳亢” “阳虚则寒”(虚寒)、 “阴虚则热”(虚热)。 3.阴阳互损→最终结果阴阳两虚 基础:阴阳偏衰 原理:互根互用的病理表现 “阳气跟于阴,阴气跟于阳” “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 条件:损及肾之阴阳 (1)阴损及阳 举例: 肝阳上亢→阴不制阳水不涵木→阴虚阳亢→肾阴虚肾阳化生不足→阴损及阳 (2)阳损及阴 举例: 肾阳不足→肾虚水泛→阳虚阴液化生无源虚→阴虚动风→阳损及阴 4.阴阳格拒一阴阳不能相互维系“相互排斥” (1)阴盛格阳——“真寒假热” 本质: 阳气极虚“格阳” 阴盛于内一阳气浮于体表“戴阳” 阴盛于下一虚阳浮越 表现: 身热→喜衣被口渴→喜热饮少饮漱水不欲咽 手足躁动→神志清面赤颧红如妆一浮如妆游移不定 (2)阳盛格阴——“真热假寒” 本质:阳气极盛或偏盛表现;胸腹灼热舌红脉数大→四肢厥冷 5.阴阳亡失→“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1)亡阳 原因: ①邪气太盛; ②津液大量流失(发汗、吐泻); ③阳气消耗太过(生病、过劳) 阳气暴脱,多见大汗淋漓(冷汗淋漓)、心悸气喘、面色苍白、四肢逆冷、畏寒蜷卧、精神萎靡、脉微欲绝等生命垂危的临床征象。(2)亡阴 原因: ①热盛; ②津液大量流失(发汗、吐泻) 阴气脱失,多见手足虽温而大汗不止(如珠如油)、烦躁不安、心悸气喘、体倦无力、脉数疾躁动等危重征象。
欢迎各位小伙伴提出各种考研相关问题,拓睿问吧一一为你解答~ 拓睿教育|| 考研也可以加分,看看你能加多少?
拓睿教育|| 听说24考研的小伙伴需要—考研基本常识~
拓睿教育|| 好消息!拓睿隆重推出强化课中基试学活动!
拓睿教育|| 中内背诵一轮知识汇总
拓睿教育|| 针灸背诵——腰痛、坐骨神经痛背诵要点
拓睿教育|| 中基强化要点——绪论
拓睿教育|| 中内背诵——痉证、颤证
拓睿教育|| 针灸背诵——便秘、癃闭背诵要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