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返昨日世界:站在欧洲的十字路口

 嘟嘟7284 2022-06-24 发布于北京

如今 ,人类文明又走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全球经济更在衰退中盘桓,欧洲也正重塑着新的格局, 欧洲也已经不是第一次站在十字路口了。希望今天这一场欧洲的回望之旅,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和警醒。

欧洲新的十字路口

[美]罗兰·N. 斯特龙伯格 / 燕环 / 现代出版社

我们先跟随着《毁灭与重塑:20世纪的欧洲》这本书回到20世纪,这是一部关于20世纪欧洲的简明史。正如作者、著名历史学家、知识史学家罗兰·N.斯特龙伯格(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资深教授)所说,“20世纪的历史,从数量上讲比以往所有历史加起来都要多”。

我们都知道,20世纪的欧洲是由战争主导的,不管是政治版图、城市发展、经济生态,文学艺术、物理科学、通信计算机等都直接或间接与之相关联,战争打破了欧洲文明的祖先秩序但新的秩序又未建立,从而导致欧洲的混乱并失去了世界先锋和经济引擎的地位,间接地导致了欧洲文明的危机和人类文明的困境。

《毁灭与重塑》这本书展示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直到21新世纪到来之前,欧洲各个领域的变迁和发展,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欧洲经济大萧条以及面临的经济转型、欧盟的持续变革等带给欧洲及全世界人民的影响,以及欧洲面对日益全球化的文化和社会中出现的国际问题更是值得关注和思考。那是一个又一个重大的十字路口,是一个辉煌与动荡并存的时代和一个毁灭与重塑交替的世纪。

现代欧洲文明的雏形

[法]弗郎索瓦·基佐 / 杨燕萍 / 中国画报出版社

离开了20世纪,让我们来到历史学家基佐的欧洲世界。了解欧洲文明,我们离不开基佐的作品。弗朗索瓦·基佐(1787—1874)是法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著有《欧洲文明史》《基佐的欧洲观》《欧洲代议制政府的历史起源》等一系列欧洲文明的研究著作。

《另一半欧洲史:罗马帝国覆灭后的欧洲》这本书是根据1828年基佐于巴黎大学的授课讲义编译而成的,内容的时间跨度从罗马帝国的覆灭开始,一直到19世纪欧洲历史的发展,是一场对近代欧洲文明进程的整体回溯。

在书中,基佐回顾了构成欧洲近代社会的主要元素,比如:封建贵族、教会、市镇和王权。他探寻了在诸如宗教战争、16 世纪宗教革命和17 世纪英国革命这类改变了世界面貌的大事件中,各个元素带来的影响;同时也讲到欧洲作为各种社会制度和体系的试验场,如何经历了与各种外来文明的融合,如何实现了进步与发展,如何进一步唤醒了人的意识,最终如何形成了现代欧洲文明的雏形。

塑造欧洲精神的群星

[美]利奥·达姆罗施 / 叶丽贤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利奥·达姆罗施,Leo Damrosch,1941— ,历史学家,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得者,哈佛大学恩斯特·伯恩鲍姆文学名誉教授,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得主,著有《乔纳森·斯威夫特:他的生平和世界》等。

《重返昨日世界:从塞缪尔·约翰逊到亚当·斯密,一群塑造时代的人》 一书是历史学家利奥·达姆罗施专门为18世纪在英国伦敦的“俱乐部”所做的一部传记。

这里说的“俱乐部”指的不是一个场所,而是一群人,一群每周都会齐聚在伦敦的一家小酒馆里的作家、艺术家和思想家们。

这一群人的故事要从1763年,画家约书亚·雷诺兹向他的好朋友作家塞缪尔·约翰逊的一个提议说起,他提议每周五在伦敦的一家叫做“英格兰特威克纳姆”的小酒馆,相约几名好友一起聚餐畅饮,促膝长谈。

“俱乐部”发展到后来,成员还包括政治哲学家埃德蒙·柏克、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以及传记作家鲍斯威尔等活跃于18世纪中后期英国文坛和政坛的重要人物。

因此,《重返昨日世界》就是一部关于这个“俱乐部”成员们的“集体传记”, 而且被形象地比喻为一幅“18世纪伦敦的清明上河图”,书中刻画了“俱乐部”各个成员们的往来互动,展开了一幅千姿百态的18世纪伦敦人物群像。

这些人成功引领了同时代的文艺创作、历史书写、文化思想和实践、政治经济理论,同时影响着现代世界的未来塑造。如果说,大家很熟悉的茨威格的《昨日的世界》一书是直面了欧洲黄金年代的消逝,那么,利奥·达姆罗施的《重返昨日世界》则呈现出人类迈向现代世界的灿烂图景。

在史诗中窥见欧洲

[英] 尼古拉斯·朱伯 / 马泽民 / 浙江人民出版社

“如果史诗的魔力在现代社会依然存在,依然可以影响广大的普通民众,依然让读者心生崇敬,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沿着英雄的足迹穿越欧洲大陆?每一部伟大的欧洲史诗,都与剧烈的社会变化密切相关,要么以此为背景,要么创作于动荡时期。”

“欧洲”这一片最早被称为 “欧罗巴”(Europa)的这片大陆,从文学角度溯源,最早出现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宙斯将美丽的公主带到克里特岛,强行与她结合,他们的后代在此繁衍生息,并开垦出一片新的大陆,这就是欧罗巴大陆,也就是后来的欧洲。

可是,归根结底,从来没有一个民族或国家可以称之为“欧洲”,那么“欧洲”这个词究竟意味着什么?欧洲的精神是什么?溯源这个词时,我们或许可以先从欧洲各个国家和民族的英雄史诗中略窥端倪。

圣卢西亚的一位著名诗人德里克·沃尔科特(Derek Walcott, 1930-2017,圣卢西亚诗人、剧作家及画家,主要作品有《在绿夜里》、《西印度群岛》、《白鹭》等),曾获得1992年诺贝尔文学奖和2011年艾略特奖)曾说,“史诗就是在流浪中探索。”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给史诗下过定义:

史诗是运用最稳定和最高雅的格律,对世界形成过程中的严肃主题进行模仿的作品。

欧洲史诗用故事传说的方式,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口口相传,是在王室大厅里被高声吟唱的传说,也是激励国王开疆拓土、鼓舞军队勇往直前的冒险故事,将广阔欧洲大陆上文化各异的众多民族紧密联系在一起。

我们要分享的最后一本书是英国旅行作家尼古拉斯·朱伯(Nicholas Jubber)的《史诗大陆:欧洲历史的血与火》,作者的灵感就源自一次穿越欧洲的公路旅行,他称之为一场重走欧洲史诗之旅。

欧洲的史诗传统始于荷马,他的旅途也以此为起点。从《奥德赛》《罗兰之歌》《尼伯龙根之歌》《贝奥武甫》《尼亚尔萨迦》,这五部经典史诗就是打开欧洲的五个窗口,欧洲的形成得益于这些故事传说,没有它们欧洲大陆叙事就缺失了关键一环。

回溯欧洲文明,如同重读一部史诗。“史诗具有穿越时空的魔力,它带领我们领略生动的古代世界,这远非考古成果、遗传学证据、哲学著作或科学论文可比拟。它把我们带回古代,让我们亲眼去看,亲耳去听。最棒的是,它还能帮助我们理解彼此。(它把我们变成法兰克人、高特人、塞尔维亚人、冰岛人、撒拉逊人、勃艮第人和希腊人) ;它载着我们,一边探索深埋的宝藏,一边唱着哀歌。它带领我们游过宽阔的海洋,来到一座林木茂密的小岛,当我们凝视着眼前深邃、黑暗的森林,为不可预知的未来踌躇不前时,阳光温柔地洒下来,烘干我们手臂上的海水泡沫,鼓励我们勇敢前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