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智造头部力量”遇见“山水文城底盘”|肇庆大旺新能源汽车产业城

 世界建筑报道 2022-06-24 发布于上海

当“智造头部力量”遇见“山水文城底盘”|大旺新能源汽车产业城

地处珠江西岸的肇庆,随着越来越多代表中国智造与未来科技的明星品牌入驻,正迎来智能汽车产业的“厚积薄发”。从小鹏汽车到宁德时代,引入一系列巨头的背后,是肇庆高新区政府对大旺新能源汽车产业城片区脚踏实地的期望:“这里不是源头创新,而是量产和中试的智造高地……依托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链条,实现制造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不同于常规的新城规划,肇庆大旺新能源汽车产业城的发展兼具三重意义

当“智造头部力量”遇见“山水文城底盘”|大旺新能源汽车产业城

当“智造头部力量”遇见“山水文城底盘”,会触发怎样的联想与蝶变?

AECOM携手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在传统与未来、人文与科技、产业与城市的对比碰撞中,探索出一条统筹协调之道,以四大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产城发展的“大旺解决方案”,打造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世界的“生产、生机、生活、生态”四生融合、绿色低碳的现代化科技产业城。

当“智造头部力量”遇见“山水文城底盘”|大旺新能源汽车产业城

◎总平面图

四大核心价值观

01精准适配、弹性适应

区别于大湾区不断涌现的“科学城”“创新城”,大旺有着明确的产业定位和发展逻辑:“智慧制造之城”。聚焦“智造”,提供精准的“智造单元”产业空间和配套服务,并预留产业生长的弹性空间,是设计的核心。

智造单元

符合产业发展逻辑的空间模式

遵循龙头企业的发展模式,规划方案充分整合资源要素,形成“龙头企业+核心零部件企业+小型企业共享协作园”的模式,叠加集中布局的配套服务设施,形成典型的智造产业单元。多个产业单元在“产业生态环”串联下,组成“万亩千亿”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当“智造头部力量”遇见“山水文城底盘”|大旺新能源汽车产业城

当“智造头部力量”遇见“山水文城底盘”|大旺新能源汽车产业城

配套环廊

整合资源支撑智造的服务链条

围绕生产智造核心功能,以一条配套环廊聚集五大产业服务中心,从前端技术研发、中端应用测试、后端展示交流、综合服务的四个维度构建产业协作生态圈,形成智造产业的有效支撑,为生产全过程提供支持与保障。 

当“智造头部力量”遇见“山水文城底盘”|大旺新能源汽车产业城

◎产业协作生态圈

共生网络

精准应对人群需求的配套网络

通过甄别未来将在此生活和工作的目标人群,项目团队设置满足其需求并符合其生活方式的相应配套设施。围绕城市公共空间而布局的体育运动、商业配套、生活休闲、教育康养四类设施,兼顾便捷性与高品质,进而塑造出看得见风景、满足个性需求的共生网络。

当“智造头部力量”遇见“山水文城底盘”|大旺新能源汽车产业城

弹性生长

适应未来多种变化的发展框架

为应对产业快速迭代的不确定性、多元化人群需求的差异性以及未来科技发展的不可预见性,设计提出了弹性生长的空间模型,强调地块的多元适配和可转化性,同时预留“白地”空间,有效应对各种发展变化。

当“智造头部力量”遇见“山水文城底盘”|大旺新能源汽车产业城

◎不同板块的弹性空间模型

02低成本创新

创新是城市和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但创新并不等于“高投入”和“高科技”。设计强调“低成本”,旨在充分利用现状条件和信息,转换思维模式来提升资源价值,以最小限度的投入换取高效的创新效益。

自然做功

雨洪调蓄体系

方案遵循场地“山林-陂塘-河网-北江”的地形特征,以自然做功,通过大南山葵扇汇水,增强涵养林下渗,保留山脚现状陂塘水田,将工程化硬质河道转变为生态集水绿廊,并在外排出口形成调蓄湿地;同时,利用北江与场地的水动力交互作用,以北江反向冲刷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形成三级湿地净化系统。场地内所有现状鱼塘、河网、湖泊均保留并转化为海绵城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城市极端天气下24小时不成灾。

当“智造头部力量”遇见“山水文城底盘”|大旺新能源汽车产业城

当“智造头部力量”遇见“山水文城底盘”|大旺新能源汽车产业城

◎自然资源分布

因地成景

原乡公园网络

设计依托场地“山-林-溪-塘-丘”自然要素,构建“低干预、低造价、低维护、高联通、高活力”的三低两高的原乡公园网络。以微丘营造起伏的游憩路线,延续田塘以打造特色亲水空间,将古树转化为承载人文记忆的交往空间;最大限度利用原乡地貌和本土树种,使城市公园更具地域特色和适应性。

当“智造头部力量”遇见“山水文城底盘”|大旺新能源汽车产业城

◎原乡公园场景设计

嵌入地形

多元产业空间

将场地中湿地、丘陵、湖泊等特色地貌形态,转变为聚集活力要素的核心场所,叠加不同面向和需求的产业功能,形成“湿地里的动感公园”“微丘上的服务绿芯”“湖畔水岸的研发聚落”等多元场景,构建传统生境中的产业空间新形态,以丰富优美的生态环境激发产业创造力,提供多样化的空间选择。

当“智造头部力量”遇见“山水文城底盘”|大旺新能源汽车产业城

◎结合产业空间的多元生境

03激发城市共情力

人的参与是区域发展和城市活力的原生动力。设计从人的视角、情感和行为习惯出发,让空间尺度符合使用者习惯,让文化场景唤起思维共鸣,让城市发展与人共情。

大旺小径

人本尺度的城市慢游网络

与传统以车行为主导、规模宏大的产业园区命题相比,设计更加关注以慢行为主导、人本尺度的空间营造。一条“大旺小径”以小见大,链接城市功能与生活配套,为市民活动和休憩停留提供“慢下来”的品质生活。

当“智造头部力量”遇见“山水文城底盘”|大旺新能源汽车产业城

活力触媒

人文基因的精彩生活发生器

项目场域具有厚重的人文底蕴,设计将代表当地文化基因的四类文化资源——古代禅宗文化、岭南宗祠文化、在地历史文化、汽车智造文化融于城市空间框架中,转变为功能节点所含内涵,叠合现代活动与节事,让新旧文化碰撞出精彩的灵感火花。

当“智造头部力量”遇见“山水文城底盘”|大旺新能源汽车产业城

◎将当地文化融入城市空间框架中

旺城四幕

人视角下的空间场所营造

从人的视角和体验出发,叠加山水要素和产业特征,打造“一核三极”的四幕大旺居业图景。

▸ “一核”汇创智芯:汇聚多元体验与服务,充分演绎汽车主题下的新兴动能和未来场景;

▸ 乐享湖区:以群山为屏、大湖湿地入城,模糊自然与城市的边界;

▸ 智造微丘:以核心科技引导产业链拓展,构建起伏微丘上的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

▸ 无限水岸:链接北江、村落及鱼塘,是应对产业升级迭代的弹性发展空间。

当“智造头部力量”遇见“山水文城底盘”|大旺新能源汽车产业城

04预见未来、多维实践

未来的最大价值在于无限的可能性。设计依托项目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拓展“无人驾驶”领域技术实践,同时兼顾“能源零碳”和“智慧效率”发展方向,使大旺园区成为未来实践探索的先行示范。

无人时代

智慧交通环廊

基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特质,针对头部企业的研发测试及物流需求,打造一条集无人驾驶测试、无人物流、无人公交、车路协同等智能技术应用于一体的综合交通环廊。在封闭测试完成后,逐步建立自动驾驶示范区等高级别应用场景,成为全国领先的实验基地。

当“智造头部力量”遇见“山水文城底盘”|大旺新能源汽车产业城

◎智慧交通环廊

零碳时代

新能源供给及碳中和

依托园区“新能源”核心产业要素,建立智慧能源运行方案。统筹布局绿色能源供应,削峰填谷,优化城市能源分配;同时提升园区绿色建筑的普及性、实用性、领先性,逐步实现园区的双碳目标。

当“智造头部力量”遇见“山水文城底盘”|大旺新能源汽车产业城

◎智慧能源运作方案

效率时代

精明开发及智慧管理

针对传统工业园区土地开发及利用的粗放模式,设计制定了分级分类土地整备策略,推动低效用地扩容增效、潜力用地标准化利用,促进城市新旧动能转换。同时建立“城市大脑”,以智慧化手段参与城市管理和数据模拟,有效提升产城发展效率。

山城交融 链接共荣

总体设计框架

当“智造头部力量”遇见“山水文城底盘”|大旺新能源汽车产业城

以“交融、链接、共荣”为要点,项目团队将生态融入城市空间,模糊开发边界,创造城市与自然相互嵌合、充满生机的产业绿谷;构建“环网”体系,以智汇环链接产业和配套设施,以共生网链接人文与活力,构建产城多元要素的整合与流动;遵循新能源产业发展模式,发挥龙头企业带动效应,拓展上下游链条,完善配套功能,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远期有望带动周边现状低效园区升级迭代,实现全域新旧共荣。

当“智造头部力量”遇见“山水文城底盘”|大旺新能源汽车产业城

项目负责人、AECOM规划设计总监胡闽表示,“在肇庆大旺新能源汽车产业城的设计中,我们期望通过四大核心价值观,充分探讨产业型城市的新发展模式,突显大旺城'试’的基因,打造多重意义上的'未来产城实验室’。这个正在冉冉升起的智造之城,将助力肇庆加快建设成为具备支撑引领作用的珠三角核心区西部新兴增长极,领跑带动大湾区产业升级新发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