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调动志愿者参与“社会救助”服务的积极性? | 社工课

 社工客 2022-06-24 发布于广东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梁俊刚  梁珊

    单位 | 广州市尚丙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如何调动志愿者参与社会救助服务的积极性”是我们中心一直在实践和探讨的课题。结合本中心的工作开展,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进行志愿者筛选

要组织一支团结并且有战斗力的志愿服务队,不是由一群有爱心的人士就能够组成的,服务团队需要社工专业指导、规章制度约束且具有强大执行力。如果不对加入的志愿者进行筛选与选拔,那么一定会出现志愿者素质参差不齐、志愿者与服务队理念不合、志愿服务效率低、志愿者不服从管理等等问题。

因此,在志愿服务队成立之初,就要对志愿者进行筛选,确保服务队内的志愿者认同服务队理念、服从管理、具备开展志愿服务的能力等,做到志愿者与服务队相匹配。

二、明确工作目标

由于中心承接的是流浪救助服务项目,所以需要让参与的志愿者明白:工作总目标是以中心为主建立一个流浪救助平台,以平台为阵地,发挥社工专业优势,发动志愿者等社会力量深入流浪人员集中出现区域,“社志”联动,发掘个案,实施救助、劝返、护送回家等服务,并由此建立起志愿服务队的工作目标,使志愿者具有较强的组织承诺,有利于激发志愿者的积极性。

三、制定明确的服务计划

在成立志愿者服务队时,根据项目服务时间节点制定对应的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的方向、方法和工作的标准的流程。

计划的内容要符合SMART原则,即制定的计划是具体的、可衡量的、能够实现的、有相关性、并有具体的时限。

这样,志愿者能够清晰的了解与认识志愿服务队的服务规划,做到服务有依据、有计划、有目标,而不是在执行一段时间后什么都没有达成,逐渐的失去了活力与服务的动力。

四、注重志愿者能力建设和培训

志愿者作为志愿服务队的组成部分,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与素质,而不能单凭一腔的热情,当热情消散之时,也就是志愿服务停滞之时。而志愿服务就是为了帮助社会、他人解决问题,这就更需要志愿者具备相应的能力,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

因此,作为志愿者的管理者、服务者,我们更加的需要为服务队志愿者提供培训、学习、参观、交流的机会,促进其能力提升,确保志愿服务的质量与效率,提升服务对象的满意度。

为此,我们中心专门制定了志愿者培训方案,提升志愿者的能力和素质:

(一)志愿者服务培训类别

1、通用性培训

通用性培训包括社会工作基本知识、有关服务对象的基本知识以及志愿者服务基本技能和知识的培训。

申请人登记成为中心志愿者后须参加通用性培训,培训后方可参与志愿者服务。

2、岗位培训

岗位培训流浪救助工作流程、管理制度、服务区域情况、人群构成及基本问题分析、岗位职责、岗位工作内容、注意事项等培训。

3、专业培训

专业培训是指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培训。包括社工专业的伦理价值观、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实务工作的方法技巧等。

(二)志愿者服务培训体系


(三)赋权增能,发挥志愿者主动性

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设置不同的志愿者服务岗位,并赋予志愿者一定的处理问题的权力。多借鉴择优采纳志愿者一些好的想法和建议,尽量最大化的调动志愿者的主动性,不必事事要求按照固化模式进行。

(四)设计需求调査问卷,深入了解实际需求

通过培训、服务实践及分享,增加志愿者队伍实践服务的能力之后,设计调查问卷定期了解志愿者在培训、团建及志愿者服务等方面的情况,以便在以后的服务中为志愿者提供适切的服务。

五、注重志愿者服务团队建设

团队建设就是有计划有组织地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与信赖,在工作中分工合作更为默契,对团队目标认同更统一明确,完成团队工作更为高效快捷。

志愿者队伍中所有成员虽都具备志愿者“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但大家从不同的地方汇聚在一起,团队的组织者要创造机会,让大家相互认识,相互了解,一是促进内部团结,二是能够更好地促进志愿服务的开展。比如开展志愿者茶话会,交流会等。

因此,要定期组织服务队的开展团建活动,无论是茶话会、团队游戏等,都可以促进志愿者的团队融入,提升志愿者对服务队归属感,确保志愿者有能力、有精力、有动力的投入到志愿服务当中。

六、建立志愿者激励机制

在志愿者激励方面要兼顾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物质激励通常会有物质兑换、活动奖励等,但是应该注重精神方面的奖励,具体如下:

1.评选团体内部的志愿达人。可以给予活跃度高的志愿者额外的名誉奖励,评选出年度“志愿达人”称号。

2.参加外部的各级的评优评先活动。鼓励和引导表现突出的志愿者,参与组织外部的优秀评选活动,扩大志愿者的影响力和成就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