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天奇:儿时纳凉回忆

 小毛头书屋 2022-06-24 发布于陕西
昨日夏至,一年中酷热的时节到来。今年干旱异常,近期气温一直在三十八度左右居高不下,真可谓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为躲避暑热,只能打开空调屋内纳凉和老伴聊天,聊起几十年前儿时纳凉的童趣轶事。
我们这代人生于五十年代,六一年时十岁左右,正是疯玩的年纪,记忆里夏季纳凉花样繁多,玩的也很开心。

河滩戏水

五六十年代,那时候自然生态很好,村里树木参天,绿茵蔽日鸟语花香,各个沟壑全是洋槐树和各种杂木,登高看去郁郁葱葱,看不到一处裸露的山地。正是如此良好的植被,那时生态平衡,雨水充沛。记忆里夏季弯弯的河滩经常涨水,水大时村边麦垛被洪水刮跑。洪水过后河水很快变清,河滩里泛起清清微浪,孩子们赤身跑到河滩戏水,在柔软的细沙和浅浅的河水里疯狂追逐互泼河水,幼嫩的笑声响彻河滩。有的嫩手扒沙聚潭,在潭中仰卧,小手拍击泛水花,眼观蓝天白云朵,难得安生片刻,好一副悠闲模样!有心眼的孩子,用麦秆扎个水车,在潭出口用石头砌个流水道,水车在潭水的冲击下快速转动,孩子们满满的成就感,欢声笑语在河滩荡漾。那时河滩常年潺潺流水,河边掏螃蟹、捉河鱼、河滩戏水成为孩子们的最爱,也是消暑纳凉的好去处。
图片
            岭上水坑跳水

那个年代,国家注重水利建设,建了好多大中小型水库,因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在家乡的大岭上,因地制宜土法上马建了好多水窖和坡池坑,存贮夏季雨水天旱备用。坡池坑就是在大岭低洼处挖数个大坑,深三米左右,面积四十平方左右,夏季雨水存储里面,来年抗旱备用。小时候经常去这水坑里跳水,一般年份水不太深。几个孩子酷热难忍,一合计就跑去跳水。在水里游泳累了上到坑沿,夏风吹拂很是凉快。那时候孩子们很野,去这些地方也不告诉家长,家家孩子也多,家长也管不过来。现在想来后怕,溺水咋办?!水坑里可是浑浊泥水,还比赛看谁扎猛子时间长,泥水里打闹追逐,玩的很开心。这也是纳凉的经常去处。
图片
    
           
  麦场纳凉

村边临河几个打麦场,基本都连在一起,打麦场都很大,打麦结束聚起麦秸垛,晒麦收仓后麦场平整干净。那时哪有风扇,人们晚饭后都掂一领苇蓆来到麦场纳凉,大部分还在麦场过夜。麦场躺满了前来纳凉的村民,男女老少都拿着蒲扇,孩子们追逐嬉闹,大人们谈论农事,异常热闹。记得村里有几位讲故事能手,万天才讲三国赵子龙大战长坂坡,高禅侃大山老鼠长得如家猫,万崇瞎专讲鬼故事孩子们听得头发麻。孩子们围坐一圈听得入神,故事情节常入孩童梦境。人们躺在苇蓆上悠闲扇起蒲扇,眼观夜空漫天繁星,享受着难得的闲暇时光。孩子们一会尖叫蚂蚁钻进了耳朵,一会尖叫马鸡漏(夏蝉)尿到脸上,整个麦场熙熙攘攘欢声笑语,热闹非凡。现在,昔日的麦场都盖成了民房,这种夏日麦场纳凉的景象再也看不到了,只能成为我们这代人的记忆永存脑海。   
图片
图片
图片
             
山沟玩耍纳凉

家乡地处丘陵地带,沟壑纵横,有东沟、西沟,干沟,高家沟,沟深一公里左右。那时沟里树木参天,绿荫遮日,由于雨水丰沛,各个沟里常年流水潺潺,比如东沟,里边还有李子果园,各种鸟窝挂在树上,美妙的鸟叫声响彻山沟,比交响音乐还动听。这里自然也是孩童的消暑圣地,那时的孩子们上学就学语文数学,作业很少,有充足的玩耍时间。天热几个小伙伴一合计,带个弹弓就进到沟里玩耍。进到沟里凉气扑面,脚踏清凉的溪水,别提有多舒服!燥热顿消。弹弓打鸟看谁准,爬树瞧谁上得快,野兔看谁追的疾,渴了捧口泉水,饿了摘个李子,玩起来忘记吃饭,还得大人们跑去叫回。沟里玩耍可比现在呆屋里吹空调美上百倍。现在,各个沟壑光秃秃的,溪水早已干枯,家乡的孩童们,这些文字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他们再也享受不到昔日山沟纳凉的美妙感受。
我们这代人的童年是非常快乐的,纳凉的方式与大自然高度融合,虽然已经过去几十年,当年的孩童都已成为白发老翁,但这些美妙的记忆将永存心间,终老难忘!
 
图片
山沟里疯玩,弹弓打鸟
图片
 
2022.6.2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