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克敌制胜的战争律法

 新用户49686918 2022-06-24 发布于黑龙江
文章图片1

戴洪涛

广袤宇宙,玄奥无穷;智慧生命,微妙难识。地球人类自从诞生以来,智识初开就对未知领域充满了好奇之心与敬畏之情,天地之间蕴藏着无穷奥秘令人神往和充满遐想。世间万有的本来面目及其运转规律就像一把从未开启的无缝锁, 聪明睿智的万物之灵始终都在寻觅这把万能钥匙而且试图破解神奇密码。智者哲人为了探索研究现象背后的奥秘,创造积累了不计其数、难以估量的宝贵财富,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追求宇宙至理和人生真谛,以便解决疑难困惑从而离苦得乐。

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最重要的无非两件大事:一是安全,一是发展。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必然受饿,这是一个用实力来说话的世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家民族应以经济为基础、文化为中心、科技为支柱、内政为框樑、外交为平台、武力为后盾发展综合国力。和平时期国防的作用是威慑,要求不战而胜;战时国防的责任是实战,现实目标是胜利。文治武功于国而言,犹如人之身心需要协调发展。崇文尚武、民富国强,才能震慑敌人乃至消弭战争于无形,化解冲突于未萌。社会发展、时代需要,强烈要求我们发掘军事真理、创新国防理论、破解制胜机理、探寻克敌对策、研究战争规律、因应战争方法。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笔者即醉心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探索研究。遍阅诸书,潜心思维,于二十多年前,乃得发现:原来古人早已知晓胜律并通达胜法,隐晦暗示却不点穿,故无人道破堂奥。酝酿过后、斟酌之下,便打算写一篇关于战争律法的论文《奇正律技击战》来论述战争胜律及相应战法,此为本文写作之缘起。

战争,这个在地球人类社会发展史中人们自相残杀的奇怪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久存在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总有一天终将会随着人类心灵的净化而实现涅槃灭度,因为这是历史进步的必然和人类自身的选择。但是战争作为世间万象之一,是社会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必然以强制措施来解决问题。在其产生消亡的过程当中,它的发展变化必有形迹可循、运动演易定有律法呈现。这个规律方法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人们只能认识和掌握它,而不能随意改变和消灭它。无论东方中国的兵法战术还是西方世界的军事理论,都是为了要寻找到指导战争的客观规律和运用战争的主动方法,从而驾驭战争为人服务;也就是说,发现并总结出战争事物的客观规律性和提炼且运用好战争人为的主观能动性,使之主客合一,从而遏制战争、打赢战争,进而化解战争、预防战争。

战争千变万化,万变不离其宗。千变万化的是战争表象,其中不变的是实质法则,即战争的规律方法,简称战争律法,古称兵法战法。兵法即用兵之法,是用兵的智慧谋略;战法即作战之法,是作战的技法艺术。兵法与战法可相合而不可分离,兵法乃战法之指导原则,战法为兵法之应用手段。西方军事理论,重视武器装备、国防科技、部队战力等表面现象的研究,具有科学性,属于对抗学说。中国兵法异于西方,专注于战争律法(战争的规律与方法)的实践,富含哲学性,视为斗争艺术;是因应国家治乱、社会兴衰的智谋技艺;涉及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内政、外交、政法、财经、科技、文艺、军事、国防、战争、武器等多方面,是以用兵为核心的智慧谋略。兵法战法是古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战争经验总结,是用兵理论与作战实践相结合的智慧结晶。西方军事推崇力量和武器,中国兵家崇尚智谋和技艺。总而言之,战争是智慧、勇敢、力量、意志、物质、精神等因素的综合博弈较量,不管是攻城伐兵,还是攻心伐交,关键是要屈敌斗志、夺敌锐气,战争的最终目标是要摧毁对手的斗争意志、瓦解敌人的抵抗意识。因此为了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战争双方无所不用其极,调动所有可以调动的因素、使用一切能够使用的力量;不管怎样用兵打仗还是如何作战军争,一言蔽之都是攻心斗智。

兵法(包括战法)其实就是指用兵作战、克敌制胜的规律和方法,关注焦点即是战胜攻取——致人而不致于人,追求境界则是攻心为上——不战而屈人之兵。古今兵圣、中外战神莫不如此,虽然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却并非智谋究竟、技艺终极。兵者,凶事也;战者,危事也。兵凶战危,不离于武。兵通于武,止戈为武、正弋即武,才是武之本义、兵之深意。兵家与功家专门言武:兵家言武之大者,即军事国防战争武器之学;功家言武之小者,即防身自卫武术兵器之道。兵家武功、功家武术,乃以毒攻毒、以暴制暴,以威杀止残杀、以奋战达非战,实为救世之义举,护生之仁德。化干戈为玉帛,息争斗于未乱,才是武道的最高修养。兵法达到上乘就归于心法,这是兵法与心法相通之处。攻心是兵法的最高境界、治心是兵法的至深层次,攻心、治心既是心性之学(诸子众家学说)的精华,也是华髓易道禅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三大精髓)的根本和国粹术医功学中国人民卓越古代文明四大精粹)的基础。

道家认为世界一切现象都具有截然相反的矛盾性质,它们是两仪变化、五行生克的整体,这种辩证法揭示了宇宙所有事物的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规律。如果用阴阳作为世间两种力量的代表,那么诸子百家无非阴阳学说的演绎发挥。毫无疑问兵家思想直承道家体系,兵法也就是从道法脱胎换骨而来,因此兵书战策皆由阴阳二字引申而来,此为兵法之关键。孙武子把易道的阴阳原理(老子的柔、弱、刚、强哲理)演绎发挥到极致,著作兵法十三篇成为了兵家圣典。兵家之学,其要在兵法战法。核心即智谋、中心是技艺,用兵即战略、作战是战术。兵法源出易道,故历代兵家多从易理道术来看待军事、面对战争。兵家既看到了战争的残酷性,又看到了战争的必然性,故而谨战、贵律重法。兵圣战神认识用兵指挥的制胜规律、掌握作战打仗的克敌方法,贵在不战屈敌、重在战胜攻取。因此兵书战策千章万句,不出乎致人而不致于人而已;是故兵法战法千方万法,无外乎因敌而变化取胜罢了。

兵家理论深受易理学说和道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中国自古以来在战争上的非扩张性和非侵略性,而是以积极防御与主动反击为主。穷兵黩武,好战必亡;偃旗息鼓,忘战必危。道家追求的是中和,故兵家的立足点是为和而战,兵书战策无不体现以中为和,非危不战。《孙子兵法》的内涵极为丰富,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浓厚的道家色彩:1、慎防重战:虽不反战,慎重对待,战争是不得已而为之、没有办法的办法。2正奇虚实:守正出奇,避实击虚的用兵哲学指导观。兵者诡道、兵以诈立,战争属于奇法、阴事。3、技击因应:技巧打击,因敌应变的作战科学方法论。因应是道家的特色,亦为兵家所重视。4、无功无名:将胜无名,兵赢无勇,来自功成身退、天之道也。追根溯源,兵家为易道(易理道术)分化裂变而成,兵机即易理之演绎、兵法是道术之流行。中国古圣先哲认为,天、地、人、事、物,原本道之一气之所化生,人应当效法地、天、道、自然;宇宙万事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孙子兵法》:“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即是战争律法用兵作战的最高境界,也是兵法战法克敌制胜的最深层次,更是易道人天相应、天人合一的终极目标。

放眼古今中外军事斗争之成败,皆与《孙子兵法》冥符暗合。孙武子虽然积极推崇不战而胜、非攻而赢,主动提倡全争安国、全胜安民,但是现实社会是极其残酷的。他不得不花多精力、下大力气探索战争、研究打仗,兵法十三篇的主攻方向是:如何用兵?怎样作战?因此《孙子兵法》的主旨即是战胜攻取,目的则是克敌制胜,精华就是战争律法,这便是历代兵书战策的旨趣所归、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要义所在。孙武所著十三篇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积极防御和主动反击,披露了战争的规律与方法。轩辕皇帝以兵为奇器(奇者,变也、异也。),用之则无正无奇;老聃李耳以兵为凶(凶者,危也、险也。)器,用之则非吉非凶;孙子名武以兵为利(利者,锋也、锐也。)器,用之则正合奇胜。《周易》尊阳,故《阴符》用刚;《老子》尚柔,故《孙子》重阴。尊阳用刚,是指先发制人需用锋锐;尚柔重阴,即是后发制人要用潜能;阴阳互易、刚柔相济、势不可挡、无坚不摧;才能“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因敌变化而取胜谓之神。”

不管是古代东方的兵法战术,还是现代西方的军事理论,但凡是刚克柔、强制弱、大胜小、多赢少,悉皆为兵法之常;只要是柔克刚、弱胜强、小胜大、少赢多,全都为战争艺术。克劳塞维茨尚力,强调先出兵后讲理;孙武子崇尚智谋,强调先讲理后发兵,故先机致胜与后发先至可以统一。孙武尚攻,墨翟尚守,故攻守之法可以合一。孙武子偏重于总体战略谋划,鬼谷子侧重于具体运用技巧,两者可以说是相辅相成、交相辉映。西方军事思想多为强势战争理法,东方战争理论多是奇正律技击战。

因为注重现象的分析和经验的总结,所以西方哲学是对抗哲学;以此类推,西方科学是对抗科学、西方技术是对抗技术,那么在此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军事理论、国防理论和战争学说、武器学说则是对抗理论与对抗学说,因此西方世界培养造就的人才大多数都是哲学家、科学家、技术家、政治家、发明家、学术家等等,简单地说即是理论家与实干家,一言以蔽之就是专家学者和圣斗士。中国自古以来擅长斗争哲学、精通斗争艺术的行家里手繁若星辰、多如流沙、难记其数、不胜枚举,其中以两人最为具有代表性:一为孙武子、二为毛泽东。孙子兵法战法探索的是兵战律法,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的是战争的规律与方法,是在广泛传承和发扬中国古代优秀兵学武道心髓,大胆借鉴和吸收西方现代先进军事理论精华,集众家之所长而成一家之言,可以说是西方先进军事理论的中国特色化和古代优秀兵家学说的现今时代化。

现代高新科技局部战争以及未来的智能化战争,不管科学技术如何发达、武器装备如何先进,无论战场多么广阔深远、打仗样式多么奇异独特,用兵的根本规律、作战的基础方法不会改易,战争的指导法则、实践方式不会变化。战争决胜的第一要素是人,武器装备、科学技术只是重要因素,其他一切都是致胜的辅助因素。东西中外乃至于此、古往今来以至于未,智谋技艺永远都是克敌制胜的法宝,追求不战屈敌、力求少战胜人。智谋策略将会成为战争武力的急先锋,技艺手段则会作为打仗行动的随行团。高新科技和尖端武器一旦与古代兵法及现代理论相结合,那么必将爆发出无穷威力与呈现出无限魅力。正如英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富勒所说:“应记住,在未来战争中,计谋和策略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部队运动速度越快,将军的头脑须更加灵敏。如同实力强大一样,足智多谋也会赢得战争的胜利。”

兵书战策言什么?所言即是攻防策略,亦即军事谋略、战争艺术,古称武略。就是用兵智谋,包括:先胜略、全胜略、战胜略,即克敌制胜的谋略(战胜攻取的策略)。究实言之,此三略即今之战略战术之心要,即贵在先胜、重在全胜、要在战胜。政治斗争,和平解决是上策,但是一旦到了矛盾不可调和之际升级为军事斗争,万不得已爆发了战争,那么也只好以战止战,用最小代价来解决问题,兵法谋略为其首选。人非圣哲,孰能无过;人无完人,必有弱点。假若人无弱点,那么智谋计策对其就毫无用处;但是凡人皆有弱点,所有智谋、一切计策都是针对人之弱点来实施攻击的。正是因为人之弱点源于欲求,所以兵法谋略、奇计异策才有用武之地。在尖锐复杂的斗争环境里或生死搏杀的战争场景中,作为军队如果暴露自身的短处弱点,那么敌人就可能乘虚而入;假若显现自己的长处优点,那么对手则可能避实击虚。攻取制胜贵在奇正技击,战胜克敌重在虚实因应。

战争规律虽多,但最重要的规律只有一条,那就是胜律,也称制胜定律。胜律即胜利规律,是战争规律的核心,为用兵之道的中心,也就是兵法的完结,谓之究竟战律。它是战律的根源,故能变现所有战律;它是战律的终止,故能消解一切战律。故所有战律,无不从此胜律流,无不还归此胜律。

披露兵法玄机:胜律本来就是“奇正虚实律”。何故出此语?盖“奇正者,用兵之铃键,制胜之枢机。”、“虚实者,见机之庙算,料敌之隐匿。”、“观诸兵书,无非奇正虚实。”奇哉!此语,此非胜律而何?妙哉!妙哉!奇正虚实!“兵法要道,不出奇正虚实;夫用兵知奇正之理、识虚实之道,则无不胜焉。”奇正虚实律即是化生技击因应战的战律,即胜法所依止的胜律,为战争方法所遵循的战争规律。奇正虚实乃用兵智谋之精髓,为制胜之定律;因此确认胜律为奇正虚实律,简称奇正律。

战争与武术皆起源于人之搏斗,都讲究斗争的攻防智谋,即争斗的正合奇胜、避实击虚,法共理同,故名奇正虚实。《老子》:“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孙子兵法》:“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百战奇略》:“凡战,所谓奇者,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也。”《唐李问对》:“奇正者,所以致敌之虚实也。”正者,常也;奇者,变也。知常方通变,执正以驭奇。用奇先用正,无正不能奇。然奇可暂而不可常,正可常而不可暂;以正为常,而偶出于奇者胜;以奇为常,而不轨于正者败。以奇用兵不顾正,只用偏锋终必败;故兵者诡道不厌诈,有正有奇方为妙。战争千变万化,万变不离其宗。奇正虚实是易道之阴阳变化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用兵的艺术在于守正用奇、批亢捣虚,此即兵法主张出奇制胜、冲虚捣隙的玄妙所在。历代兵家无不奉为圭臬,广为沿用和阐述。

通观兵书,无一不是围绕制胜演绎发挥;以十三篇论之,全书虽言兵法却本于易理,但从战略战术来讲,非常注重用兵作战之道与术,则是贵律重法;《孙子兵法》有七胜:1、先胜,2、全胜,3、因胜,4、奇胜,5、速胜,6、制胜,7、智胜。故知,用兵之法,奇正为本。奇正(常变)即是用兵智谋的灵魂,掌握了常变之理,就等于抓住了战争制胜之机;战争千变万化,万变不离其宗,森罗万象,万法归一,其理至简,是为简易。

公元223年,南中地区汉族地主雍闿联合彝族首领孟获乘蜀军夷陵之战战败之机举兵反蜀,严重威胁蜀汉政权。公元225年,诸葛亮为了北伐曹魏无后顾之忧,率军平息巴蜀夷人叛乱,多次擒拿南蛮首领孟获并放走。桀骜难驯的孟获向乌戈国王兀突骨借来三万精锐藤甲象兵(刀枪不入、渡江不沉)来桃花渡口洗刷前耻,蜀军大败而归。为寻破敌之策,诸葛亮从当地土人口中了解到藤甲的功用及制作原理与方法。第二天诸葛亮遂亲自到渡口北岸察看地形,发现盘蛇谷弯曲狭窄、峭壁耸立恰似口袋,于是制定作战方案。命令马岱在峡谷中放置柴草火药,山上堆积滚木乱石,赵云在谷口守卫。魏延半月之内依计佯败十五次、丢弃七个营寨,第十六天诱敌深入绝地盘蛇谷,待藤甲军全部进入光秃秃的峡谷中,山上伏兵推下滚木巨石切断其进退之路,蜀兵施放火箭,引燃火炮、触发地雷,油浸藤甲遇火即燃,3万甲兵尽困谷中,作为兀突骨后援的孟获无路可逃又被活捉,输得心服口服只能归顺蜀国。

战争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产生和消亡是有始有终的、体貌与特征是有形有相的、范围及领域是有边有际的、发展同变化是有规律可遵、有方法可循的,是可以认识的,也是能够被掌握的。规律指导方法,方法顺应规律;只有认识和掌握了规律,才能找到和运用方法。战争规律和战争方法,中国古代称之为兵法和战法,兵法的核心即用兵智谋、战法的中心是作战技艺,西方世界把这个战争规律和战争方法叫做是战略与战术。探索研究战争规律,需从战术向战略突破;提炼总结战争方法,要从战略向战术进军。因为搞清楚了全局性的战略思想,就容易运用小范围的战术行动;弄明白了整体性的战略原理,就更会使用局部性的战术手段。无论任何形式的战争,亦或各种样式的战争,它的作战方式、打仗方法都需要攻防互用、机动灵活,主观能动符合客观规律才能够克敌制胜。不管战争各方科技如何先进,还是武器装备怎样尖端,战争方法归根到底就是:技击术、因应法。战法的高低优劣直接影响到战争的成败胜负,因此要整合现有资源以便发挥最大效能,积极主动争取达成既定目标目的。森罗万象,至空而极;大千世界,至无而极;所有战律,至成而极;一切战法,至胜而极。

战法即作战之法,是作战的技法艺术;兵法即用兵之法,是用兵的智慧谋略。不管是古今时,还是东西方,战争作为政治斗争的最高形式和最后措施与保底手段,它的最初目标和早期目的是消灭敌人,保存自己。这就决定了交战各方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付出一切代价调动全部资源,采取任何策略运用所有手段打败对手、战胜敌人。西方战争理法,注重战争表象的研究,认为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是政治斗争的最高形式和最后手段,主张用暴力解决问题;具有科学性,属于对抗行为。中国战法异于西方,专注于战争律法(战争的规律与方法)的实践,富含哲学性,视为斗争艺术;是因应国家治乱、社会兴衰的智谋技艺;涉及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内政、外交、政法、财经、科技、文艺、军事、国防、武器、战争等多方面,是以作战为中心的技法艺术。战法与兵法可相合而不可分离,盖战法为兵法之应用科学,兵法乃战法之指导哲学。战法兵法是古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战争经验归纳,是作战实践与用兵理论相结合的智慧产物。参战各方为达到各自的种种目的,使用的工具、采取的策略、运用的手段千奇百怪,无所不用其极。在战争中敌我斗争,实力对抗、智勇博弈,生死搏命、成王败寇。因此兵者诡道也,战者诈术也。有道是:“刀不如人,刀法需胜于人;剑不如人,剑法要胜于人。”大致可以这样说,现之战略相当于兵法智谋,今之战术类似于战法技艺。简而言之:兵法就是制胜之道,战法则为克敌之法。

现代战争,或者说是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主导的现代化高科技战争,其军事理论核心是对抗理论,其战争实践中心是对抗方法;其用兵指导思想是西方哲学,其作战应用行动是西方科学;一如西方武术(现代搏击)的对抗理论与对抗方法,利弊参半、长短均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现代全球比较流行的军事思想,大多数国家的国防理论就是如此,主要讲究军力、兵力、战力、武器装备、科技等等,如果只是注重这些人、材、物、器和力的对比、较量、争夺,那就不足为奇、不值得引以为荣。中国的兵法战法就像中国的武术技击一样,除了强调物质条件的基础之外,更加看重综合实力的博弈,尤其是精神意志的较量,特别推崇用兵智谋和作战技艺;所谓知其力、用气势,转圆石于千仞之山就是善用其势,即是中华军事思想的战略战术精华;以弱胜强、以寡赢众,这就是中国兵家武道的独特魅力所在。中华武术,充满哲理;中国技击,蕴藏易道。究实言之,西方武术主张大力胜小力、强胜弱、快胜慢,故名搏击术;而中国武术四两拨千斤、弱胜强、柔胜刚,故称技击术。兵理拳理,原是一理;兵法拳法,本身一法。《战争论》:“战争无非是扩大了的搏斗,目的是打垮对方,让对方服从自己的意志。”

水之行避高而趋下,故水往低处流;气之运避有而入空,故气往罅隙钻;《老子》、《孙子》尽爱水,道家、兵家皆治气;用兵如水,作战若气。因为战争作为事物现象之一也不能例外,所以先发致人需用锐气猛力,后发致人要用钝气潜力,千方百计把敌人的锋利锐气消磨到最低限度,想方设法让自己的伏藏潜力发挥到最高极致。此即气之功用与力之工夫,这就是兵家运气和用力的奥秘机关。对敌作战,不管是强敌还是弱敌,亦或实力相当之敌,都有与之对应的战法相机致胜。毛泽东指出:“在全体上,我们是劣势,但在每一个局部上,在每一个具体战役上,我们是绝对的优势,这就保证了战役的胜利。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就将在全体上转变为优势,直到歼灭一切敌人。”、“我们的战略是'以一当十’,我们的战术是'以十当一’,这是我们制胜敌人的根本法则之一。”、“我们主张的集中兵力,是建立在保证对于战场作战的绝对或相对优势的原则上。对于强敌,或关系紧要的战场作战,应以绝对优势的兵力临之……对于弱敌或不关紧要的战场作战,临之以相对优势的兵力也就够了。”这种作战方法,可谓是深得战法的精髓,集中兵力、火力打歼灭战;也可以说是,实行技击因应的作战方法以期克敌制胜。战法表面上看是人与武器装备结合的方法,其实是兵力使用的方法,更是智谋技艺施展的方法。古今兵圣、中外战神成功运用战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奇迹,新时代创新战法是打赢现代化战争的必然要求。以整体思维、辩证思维揭示信息战争、智能战争的制胜机理和克敌方式,形成具有时代性、独创性的战法理论体系,可谓把握了战法的关键和战争的机关。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发生的几场高新科技局部战争,进攻方运用尖端科技采取远程精确打击来瘫痪对手实现战略、战役目标。而另外一种战争则是弱者通过巧妙方式来钳制强敌,以达到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或宗教目的。还有就是当敌我双方实力旗鼓相当的情况下,采取略胜一筹的高明手腕以克敌制胜。以上三种战法其实就是非对称作战,犹如武术技击中的三大秘技,用之于武装斗争则称之为技击因应战。指示了战争方法,展现了作战技法艺术,打其一点影响全身、攻击局部左右全体。打击目标往往是敌方薄弱之处(指挥控制系统、侦察预警系统、电子对抗系统、后勤补给系统和政治、经济、宗教、文化、金融中心、交通枢纽等),达到一招制敌、一击必杀,是一种见效极快、利益最大的作战方法。这种妙可胜人、巧能成事的点穴战、卸骨战、擒拿战也只是技击因应战的一种代表,最大特点就是技巧击打、因敌应变,就像水与空气一样,因地而制流、因罅而入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技击因应战实施非对称打击,专门攻击对手的弱点、软当、以至要害,甚至命门,是控制和瘫痪对手的首选,是制服顽敌的克星,打穴击脉、分筋错骨的技击因应战必将成为现代战争和未来战争(信息化战争、智能化战争……)克敌制胜的主要作战方式方法(战法)。

战争方法虽多,但最重要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胜法,也称克敌定法。胜法即胜利方法,是战争方法的核心,为作战之法的中心,也就是战法的终结,谓之终极战法。它是战法的根源,故能生成所有战法;它是战法的终结,故能化解一切战法。故一切战法,无不由此胜法生,无不回归此胜法。

揭示战法妙谛:胜法原来只是“技击因应战”。何以立此论?盖“技击者,作战之锁钥,克敌之窍诀。”、“因应者,随顺之妙用,应变之灵机。”、“视诸战策,不出技击因应。”妙哉!斯言,此非胜法而何?奇哉!奇哉!技击因应!“战法要术,无非技击因应;盖作战明技击之术、见因应之法,则无不成矣。”技击因应战是奇正虚实律所派生的战法,即胜律所确认的胜法,为战争规律所决定的战争方法。技击因应乃作战技艺之精粹,为克敌之定法;由此锁定胜法为技击因应战,简称技击战。

武术与战争皆起源于人之搏斗,都讲究斗争的攻防技艺,即争斗的技巧击打、因敌应变,理同法共,故名技击因应。《庄子》:“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以巧斗力者,始乎阳,常卒乎阴,泰至多奇巧。”《夜行宗谱》:“技击法术,不求其形,但究其理;不求其势,但就其道;不求其定,但就其机;遵五行生克之理,循阴阳变化之道,依八卦推衍之机;以静制动,柔化刚打,避实击虚,无形无象,道法自然。”故兵家顺祥敌意,巧能成事;践墨随敌,以决战事。《孙子兵法》:“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然水无常形,却有常性(流湿);兵无常势,却有常理(律法)。兵家深明水流轨迹之哲理:水的运动是流向低洼空虚之处。技击因应是易道之五行生克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作战的技法在于巧能成事、因敌制胜,此即战法强调技巧击打、因势利导的奥妙所在。历代兵家莫不视为宗旨,广为沿袭和论述。

统揽战策,无一不是围绕克敌演绎发挥;以十三篇论之,全书虽言战法却本于道理,但从战略战术来讲,非常注重用兵作战之道与术,则是贵律重法;《孙子兵法》有七战:1、先战,2、全战,3、因战,4、奇战,5、速战,6、制战,7、智战。故知,作战之法,技击为根。技击(巧打)即是作战技艺的灵魂,掌握了巧打之法,就等于抓住了战争克敌之机;战争千变万化,万变不离其宗,森罗万象,万法归一,其法至简,是为简易。

少林武术讲究先发致人、追求快准狠,以刚为主、刚柔相济为大乘、以禅法为根本、拳与禅合为极致。传统武术三大秘技:点穴、卸骨和擒拿,专取人体要害部位,使敌人受制于我,就是以巧斗力(技击);正如《孙子兵法》所说:“巧能成事”。技击战是奇正律所派生的战法,即胜律所确认的胜法,为战争规律所决定的战争方法。技击战是以技击为核心,即万法归一的战法,也就是战法的终结。

武当武术注重后发致人、谋求听化发,以柔为主、刚柔相济为上乘、以道法为基本、武与道合为极至。内家功夫三大拳术:太极、形意和八卦,专取敌人虚弱之处,令对手受控于我,就是因敌变化(因应);即如《吴子兵法》所说:“因形用权”。因应战是虚实律所化生的战法,即胜律所确定的胜法,为战争规律所敲定的战争方法。因应战是以因应为中心,即万法归宗的战法,也就是战法的了结。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毛泽东用兵作战的拿手好戏之一就是请君入瓮、诱敌深陷,运智筹谋心胸中,玩转敌人股掌间,神秘莫测且微妙,故能为敌之司命。四渡赤水战役,是中国工农红军于国民党军重兵围追堵截的情况下(红军无后方依托,面对十多倍敌人。),在赤水河流域进行的一场灵活机动的运动游击战。原本敌众我寡、敌主我背,但是由于毛泽东等人以高超的军事谋略和广深的战争艺术,变劣势作优势、化被动为主动,扭转战局、克敌制胜。原因何在?除了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正确决策部署外,还有将士们的英勇战斗与侦察兵的战场情报提供以及军情二局的谍报破译和隐蔽战线的特工支持。红军在川滇黔赤水流域走了110个城镇、迂回穿插于敌军重兵围剿之间,调动迷惑敌人,机动灵活作战。在运动战和游击战中歼灭敌人以保存大部分实力北上。从1935年1月19日红军离开遵义开始,到1935年5月9日胜利渡过金沙江为止,历时3个多月,转战几千里、经大小战役战斗40余次,三万红军在四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中,共歼敌3万多人、俘敌3600余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的企图,取得了战略转移的重大胜利。毛泽东为摆脱追兵而西渡赤水,这很符合常规,所以前面就有了敌人阻击。可是毛泽东又下令东渡赤水,这就打破了常规,因为东岸的敌军怎么也没有想到毛泽东会冒如此大的危险杀个回马枪。当东岸的敌人反应过来时,毛泽东又命令军队渡河到西岸,这一下更是大大地突破了常规,任敌军再聪明也绝不会想到毛泽东会再次回来。最后一招就更加高明了,毛泽东又率部队回到了东岸。东岸的敌军如何能够想到毛泽东会在这个小小的赤水河来回穿梭不止呢?从表面上看,毛泽东似乎率领队伍原地踏步,可是在军事上,这叫战术迂回,不仅为我军赢得了宝贵时间,更重要的是变被动为主动,牵着敌军的鼻子走来走去,等停下来时,敌军早已晕头转向,根本不知道毛泽东葫芦里卖的究竟是什么药。再说,风云莫测、瞬息万变的战场是不会给敌军任何思考的时间的,所以等他们明白过来时,一切都已经太晚了。长征途中,红军在国民党重兵围剿下的川滇黔赤水流域迂回穿插,游动作战、因势利导、迷惑敌人、成功突围:一渡赤水拼力险胜,二渡赤水屡战连捷,三渡赤水调敌向西,四渡赤水从容脱困。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三个月六次穿越三条河流,转战云贵川三省,调动迷惑敌人、掌握战场主动、抓住有利战机、游动打击敌人,是中国革命战争史的光辉篇章和世界战争史上的经典战例。四渡赤水战役是以小博大、以弱役强的运动战和游击战,因为自身实力弱小,坚决避免与强大敌人去面对面的打攻坚战、消耗战。因此采取的策略是,首先设法调动敌人,然后不停袭扰敌人,敌虽强大必有空虚薄弱之处,于是冲击虚弱、捣打罅隙,变被动为主动、化劣势作优势,逐步分化瓦解强敌,最终决战而胜之。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所著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到:“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1956年,毛泽东对陈毅说:“四渡赤水是我一生中的最得意之笔。”1960年,来华访问的英国陆军元帅、二战名将伯纳德·劳·蒙哥马利对毛泽东说:“您指挥的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伟大的战役相媲美。”毛泽东笑而答道:“三大战役没有什么,四渡赤水才是我的得意之笔。”有道是“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在他看来,用兵作战要想克敌制胜,既不在兵多将广,也不在力大器利,而在于奇巧致敌、技击因应——战略上以少胜多,战术上以多胜少;战略上的持久战,战术上的速决战。刘伯承指出:“我们的作战机动,必须寻找敌人的弱点,如其没有弱点,那就要创造敌人的弱点,集结绝对优势的兵力来突击这一弱点,在适当的时间和适当的条件下完成机动,使敌人不能援救其被突击的弱点。”守正出奇、避实就虚,技巧击打、因敌应变。智谋技艺克敌制胜——这,就是奇正虚实律和技击因应战的最佳写照和真实反映。

当今世界全球公认的十大著名军事家里面,中国人就有两位:一位是2500多年前的兵圣孙武子,另一位是伟人毛泽东。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共产党理论和军事学说的创新贡献被称之为毛泽东思想,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毛泽东军事思想则是中国军队和世界人民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武学宝典。那么,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奥秘和真谛是什么呢?英国著名学者迈克尔·爱略特·巴特曼认为:“毛泽东是掌握打开这个时代军事奥秘之锁全套钥匙的一个伟大人物。”究实言之,毛泽东的卓越军事才能和高超指挥艺术来源于他丰富知识的积累沉淀和独特睿智的思维方式以及长期革命战争的实践经验总结,独具慧眼地发现和把握了克敌制胜的战争指导规律(用兵智谋)与战争实践方法(作战技艺),形成了一整套系列完整的战略战术,将中国古代兵法谋略与西方现代军事理论融会贯通、提炼升华为中国革命战争决胜致胜的神奇法宝。前无古人的创造了一次次以弱胜强、一场场以小搏大的令人叹为观止的战争奇迹。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胜败之主。当今世界不论是人民还是敌人,无不对他神奇的用兵智谋、精妙的作战技艺发出感叹:“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如果说中国兵法是富含哲学性的,西方战争理论是具有科学性的,那么毛泽东军事思想则是充满实践性的。历史见证了一代伟人的传奇生涯和丰功伟绩,这一切最早源于一位知识青年的探索与实践,身为一介书生,既没进过讲武堂,也没有当过军官;但是毛泽东却是大家公认最会打仗的人,他用兵如神、作战若圣,就连他的敌人也惧怕和敬畏。驾驭战争的本领可以说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毛泽东并非天生的圣哲智者,他在军事上表现出来的天赋异禀,主要是来自于后天的刻苦钻研与躬行实践。他把战法概括为:“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出人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在战争的舞台上,穿越了战场的迷雾,领悟了兵圣战神克敌制胜的奥秘。变幻莫测、出神入化的战争艺术,始终围绕胜律胜法来演绎发挥。1964年5月25日,毛泽东会见秘鲁共产党和厄瓜多尔共产党两个学习代表团时指出:“打仗没有什么巧妙,简单说就是两句话,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打得赢就是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集中五个指头割他一个指头。割掉一个,他就少一个,事物是可以分割的,以后有机会又可以割一个,又少一个,只剩八个了,然后有机会再割一个,总之要割掉。所谓割掉指头,就是把敌人搞过来,除打死打伤以外,把官兵、枪支、弹药都夺取过来,这就叫打得赢就打。那么打不赢呢?就走,走得远一点,使敌人不知你到哪里去了。”打得赢就打,为的是消灭敌人;打不赢就走,为的是保存自己。不管是'打’还是'走’,都是为了抢占先机、争取主动,用兵作战的最高目标和最终目的皆是克敌制胜。1975年10月29日——11月2日,联邦德国(西德)总理施密特来京访华,10月30日,毛泽东接见他时风趣的说道:“我也不会写诗,但我有一个长处——懂得怎样打仗,怎样打胜仗。”才华横溢的毛泽东对自己的文学修养虽然非常谦逊,但是他对自己带兵打仗的战争艺术却十分自信,因为他是深明此道、精通此法的绝世高手和顶尖大师。那么,毛泽东用兵如神、作战若圣的秘诀是什么?一言以蔽之:奇正虚实,技击因应。《孙子兵法》也提到:“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通过对战争的产生、发展和消亡过程的研究,理清战争的前因后果(战因、战缘、战果)的相互关系,挖掘其属性特征的东西——战争律法,整理出指导战争获胜的胜律以及引导战争取胜的胜法,进而预防和控制战争,把战争危害性降到最低最小。要想根除战争,必须辨证施治。武之一字,从正从弋,正弋即武,意即武是维护公平正义的必要手段;从止从戈,止戈为武,隐喻治国、平天下,离不开文治武功,暗示和平产生于天下小异之际、战争消亡于世界大同之时。只有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求同存异,完全消灭了阶级思维和国家意识,才能彻底清除战争的基础和根源。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到高级阶段,人类社会才有可能由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原始社会,天下小异;未来地球,世界大同。随着社会发展,共产主义实现,战争寿终正寝,退出历史舞台;到那时,这个世界就可以大同,普天之下才能够太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