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6年,任远志去延安投靠任弼时,毛泽东见后笑称:哦!大女儿

 中医360 2022-06-24 发布于山东

前言

延安,是革命的摇篮。延安的“大女儿”任远志既非诞生在这块革命圣地,也并非完全是在这面革命红旗庇护下成长的。但短暂的延安生活却在她的生涯中留下了平凡、朴实和坚韧的印记。就连毛泽东、周恩来看到她,也会亲切地叫一声“大女儿”。

任远志

没出百天就进了监狱

1931年3月5日,奉中央指示,任弼时和王稼祥、顾作霖三人组成中央代表团离开上海启程前往江西中央苏区。工作紧迫,旅途艰险,任弼时只好将即将临产的妻子陈琮英只身留在上海,并叮嘱陈琮英:“不管生下的孩子是男是女,名字就叫远志吧,它意味着孩子长大后有远大的志向!”

一周后,一个女孩降生了,“任远志”这个名字自然而然归属于她。

任远志来到人世间不到100天,由于叛徒出卖,母亲陈琮英被国民党逮捕,小远志便成了监狱里最小的“囚徒”。

在狱中,陈琮英装作农村妇女,审讯时,她拧着小远志的大腿、屁股,孩子大哭大闹,敌人无计可施,只好宣布“退堂”。

后来,母女俩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后,小远志的舅妈赵一曼说:“我的外甥女真了不起!这么小就参加革命了。还大闹公堂,同敌人进行斗争!”

任弼时一家,左一为任远志

恶劣的监狱生活在任远志的脑海中还构不成记忆,此后迎接她的艰难困苦,喜乐哀愁才组成了她生活的调色板。

任远志稍大一点时,母亲陈琮英去了中央苏区和父亲并肩战斗,一岁多的任远志被送到湖南老家奶奶身边,哺育过革命儿子的慈祥老人又义无反顾地担当起抚养孙女的责任。

为了让孙女接受良好的教育,奶奶借债也让小远志去读书。后来,妹妹任远征也被母亲送回老家。奶奶去世后,姐妹俩便与邻村一位王婆婆相依为命,过着十分清苦的日子。

15岁第一次见到爸爸

1946年春,正是江南草长莺飞、鲜花盛开的季节。春的脚步给任远志带来了喜人的信息。一天夜里,党组织派人找到了远志姐妹俩并接她们去延安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15岁的任远志心里异常激动。长这么大了,与父亲还从未谋面,连母亲的印象也不清晰了。平时就盼望着有朝一日回到父母亲身边,现在怎能不高兴呢?

任弼时

1946年7月11日,渴盼已久的时刻终于到了。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乘飞机,第一次回到自己的家,15岁的任远志快乐、兴奋、激动。飞机缓缓降落在延安机场,一出舱门,凭着人们向她介绍的母亲的特点,任远志一眼就认出了又矮又瘦的妈妈。她跑了过去,妈妈把她搂在怀里,亲热地叫着:“大女儿!大女儿!”但任远志却没有看到人们告诉的像爸爸长像的人,原来,爸爸因为去迎接从新疆牢房回来的同志不能来接她。

进了延安城,当她们走到新市场的时候,意外地,一辆吉普车在对面停下来,车上走下一个人,看着这人的长相,任远志暗忖着:这人该是爸爸。果然,妈妈忙叫她喊爸爸。此时,“爸爸”这个曾经在她心中翻滚过无数次的亲热称呼却怎么也冲不出口,是激动,是害羞……她的胸中荡起一股幸福的暖流。

尚处在热情和兴奋之中的爸爸没有理会这些,扶任远志上了吉普车。

任弼时

在车上,远志坐在爸爸妈妈中间,心潮起伏澎湃,喜悦充塞在她心间。任远志憋了半天,才按湖南乡下的习惯叫了一声:“爷!”

不料,旁边的爸爸竟没回答,倒是后排坐着的一位不相识的伯伯应了一声:“哎!”

任远志听到后,本能地回过头去,老大不高兴地瞪了那老头儿一眼。

“大女儿,你不知道,北方人对父亲、祖父的称呼和南方人相反,祖父才叫爷爷。朱总司令在延安,所有的孩子都叫他爷爷。所以你叫'爷’,总司令就答应了。”

这时,湖南妹子任远志才知道,延安这里的“爸爸”不叫“爷”。

毛泽东

晚上,中央领导人在礼堂欢迎从新疆归来的同志吃饭,任远志也去了。毛主席看到任远志,用湖南话问道:“你是从哪来的,是哪个的娃娃?”

任远志抬头看看这位高大魁梧的人,不认识,便没吱声。

“大女儿,延安有毛主席、朱总司令。他就是毛主席。”爸爸任弼时走过来介绍道。

“哦!大女儿。我们还是老乡哩!”毛主席用浓厚的湖南乡音亲切地和人生地不熟的任远志攀谈起来。

从此,延安的叔叔伯伯们都亲切地叫任远志为“大女儿”。就这样,在一声声“大女儿”中,任远志那种刚到新环境里的生疏感被完全消除了。

任远志

延安的“大女儿”

延安的“大女儿”任远志秉承着延安人的性格,经受着延安的磨炼。

来延安后不久,任远志就进入到延安中学读书。学校离家不远,回家吃住都很方便,特别是远离了父母这么多年的女儿更愿多领受一些爸爸妈妈的亲情。可任弼时不同意,他说还是让她们住在学校里好,可以受到锻炼学会独立生活。对此,任远志没有过多的忧伤,从小就饱经生活沧桑的她毅然收拾起温情,跨入了集体生活的行列。

由于任远志从小生活在江南水乡,初到黄土高原,生活很不习惯。再加上水土不服,入学不久就病了。学校及时通知家里,任弼时也知道了,可是他既没来接,也没派人来看。任远志吃不下饭,同学们就用罐头盒煮点面糊给她吃。一直到星期天,任远志才回到家里。

任弼时看到一下子瘦了许多的任远志,心疼地说:“我以为你是吃不了苦呢!没想到真的病了。”

就这样,任远志被留在家里休息了几天,病稍好,便又住到学校去了。从小就吃惯了苦的任远志也不在乎这种锻炼,她也期望自己能成为与父母亲一样刚强坚毅的人。

任弼时、陈琮英

1947年,胡宗南大举进攻延安,党中央决定撤出延安。延安中学决定把年小体弱的同学转移出去。任远志也算年龄小的,但学校没有让她走,以为任弼时会带她一起走。但是,任弼时没有同意,他说:“还是让她锻炼一下吧!”随后,任弼时便让女儿背着背包和年龄大的同学一起转移。

不料,行军路上任远志的右脚趾骨跌伤,从脚趾一直肿到大腿。一开始,任远志还能咬着牙挪着步走,到后来疼痛难忍,寸步难行,只能靠班里的大同学背着走。直到一日,他们在途中遇到中央机关的一位同志,见到任远志伤成这样就自作主张把她送到任弼时身边。

苦,是人一生中丰富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最能磨炼人的意志和品格。

任弼时

中央机关驻地转移到王家湾后,任远志就生活在父亲身边。在这里,她和爸爸度过了一生中最难忘的朝夕相处的日子,她看到了爸爸繁忙的工作,体会到革命家的精神品格,也享受到了慈父的悉心关怀。

王家湾的条件比延安差多了,一孔窑洞,明暗三间,一边住着毛泽东,一边住着任弼时,周恩来和陆定一住中间。任弼时这间很小,向阳的一面就是炕,对面是老乡放粮食的坑,任远志就睡在这粮食坑上。

在这里住时,任弼时再三嘱咐远志姐妹俩:“你们住在这里,千万不要大声说话,更不能打闹。走路脚步要放轻些,不然会影响毛伯伯、周伯伯他们的工作和休息。”

爸爸的一言一行,都印在了任远志的心上。她脑海中时常出现的图景就是父亲借着微弱跳动的油灯光伏在小炕桌上专心致意地工作。

任弼时这时的健康状况已经很差,血压高,常头痛。善解人意,乖巧伶俐的远志很心疼爸爸,每当此时,她常用她灵巧的小手为父亲揉捏一会儿,以减轻爸爸的疼痛。

任弼时一家

父女之情总是相互凝结的。女儿体贴父亲,父亲对女儿也充满了爱意。任弼时无论怎么忙,也不忘记关心女儿的成长。一有余暇,任弼时总会领着女儿到村外的小河边散步,在边走边聊中向女儿传授知识、疏解生活疑问。

女儿情牵动着父母心。有一次,任远志到水寒刺骨的河沟里洗被子,冻得发高烧,任弼时忙端来一盆凉水,拧一条毛巾敷在远志的额头上,抽空又赶紧去看电报、文件,过一会儿换一次毛巾,接着又伏在小桌前工作。任远志高烧不退,连着好几个晚上,就是这样度过的。可以想象,对女儿的爱怜和紧张的工作,令这位强悍的革命者内心多么焦灼。

这形象太深刻了,它牢牢地镶在任远志的记忆中。直到八九十年代,任远志还在说:“我一闭上眼睛,就能看到他那忙碌的身影。每当想到这些,我都后悔,后悔自己不小心跌伤了脚趾,后悔那时年小不懂事……”一想到父亲,任远志就有太多的自责。

任弼时、陈琮英

高烧期间,周恩来也会抽空呆在任远志的身边,他把毛巾浸在凉水里,拧干后敷在远志的额上。毛主席也过来问:“大女儿,你好些了吗?还烧不烧啦?以后水太凉就不要到河里洗被子了。脏就脏点吧,现在是过渡时期嘛,等条件好些,我们再讲卫生,好吗?”接着,毛主席回头对警卫战士说:“去问问医生,有没有退烧药,拿来给咱们的大女儿吃了。”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如丝丝清泉浸润着任远志的心,她看到几位伯伯之间互相关心,亲如一家,她体悟到老一辈革命家广博的胸怀、朴素的作风和无私的品格。她尽可能地吸纳着他们的优秀品质并付诸于自己的生活实践。

后来在撤离王家湾时,任远志向毛泽东辞行,并希望主席能够给她写个赠言。毛泽东欣然在她的小本子上写下“光明在前”四个字。1959年,由任远志捐赠给军事博物馆。

毛泽东给任志远的赠言

平凡中的伟大

建国后,任远志参加了工作,也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军人。

1952年,任远志先是在国家轻工业部任部长秘书,1965年第二次参军(1946年在野战医院参过军),后来到了军事博物馆工作。她依然用父辈的精神来要求自己。不论上班还是在家,她都穿着军装,时时用军人的思想来准绳自己。她俭以奉己,又厚以待人,不仅没有做过华丽的衣服,更没有提过高于普通人的生活要求。

任远志的丈夫是有名的中医医生,有些外地病人来京求医,她常常先做些吃的让病人吃后再看病。冬天,她看见附近副食店的售货员在凛冽的寒风中售大白菜,就灌了热水袋让他们暖暖手。延安人淳朴厚道的血液在她的血管中流动着。

任志远

1972年,任远志的身体出现了问题,当时她没有工作,便买了几只虎皮鹦鹉放在阳台上的鸟笼里,天天细心观察、临摹,把鸟儿的各种形态勾画下来,以此自娱。日积月累,她一共画了小鸟的100种姿态,并珍惜地题名为《百鸟图》。随着画技的提高,任远志兴趣盎然,觉得其乐无穷。

1986年以来,任远志上了总政老干部学院和绘画、书法函授大学,还认真阅读有关书籍,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书法理论水平。她说:“只要肯努力学习,决心去干,没有干不成的事。”

活到老,学到老。不懈的追求,使任远志不断迸发出生命的火花。除了绘画之外,任远志还参加了许多社会活动,为社会贡献着自己的余热。平常,她在家里买菜、做饭、洗衣服,带孩子,平凡而伟大,伟大而平凡。

任远志著《我的父亲任弼时》

2021年1月13日凌晨,任远志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延安,孕育了她的达观、平实与温和。任远志虽然没有如她的父亲赋予她的名字时所期望的,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但是,她也没有辱没父亲的名声,她始终以一颗平常心做着脚踏实地的工作,慰藉着普通老百姓的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