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 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者,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本条说的是太阳阳明并病,若患者就诊时以阳明病症状为主要表现形式,条文提示医者要注意鉴别(尤其'汗出'这种太阳病、阳明病均可出现的症状),不要将太阳阳明并病当成纯阳明病以下法治疗,否则为误治,也重复强调了涉及太阳病的禁忌——不可用下法。患者初来时为太阳阳明并病,出现太阳中风病之汗出及阳明病之谵语(汗出谵语者...此为风也)(条文顺便提了一下这种有阳明病范畴出现汗多的情况容易形成津虚有燥屎而便难的情况(以有燥屎在胃中),参见《伤寒论》试解No.213),这种情况若是为纯阳明病可下之证,应该用下法(须下者),但若是太阳阳明并病范畴,若想用下法必须等太阳病完全转入阳明病方可(过经乃可下之),否则为误治,正治可考虑桂枝汤合白虎汤同治太阳阳明,等表解后若仍有可下之证,再以承气汤类法下之。若太阳阳明并病的患者,在太阳病还没有完全转入阳明病层面就用下法(下之若早),则为误治,伤津液血液,邪气内陷更重,太阳完全陷入阳明甚至是阴病(以表虚里实故也,指表之正虚而里之邪实),症状表现为更谵语烦乱、神志不清(语言必乱),若此时仍在阳明病层面,且正气尚未虚到无法与邪争的程度(阳明中风),则可用大承气汤治疗(下之愈,宜大承气汤);若是正气已虚到无法与邪争(阳明中寒),那就不可用大承气汤,只可用小承气汤或调胃承气汤等缓下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