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方药】 (一)气血亏虚 l,临床表现:汗出偏于身半之侧,或左侧,或右侧。气短乏力,头晕目眩,肢体麻木,或兼见于偏瘫(瘫侧无汗、健侧有汗)。面色无华。舌淡黯,脉虚细或沉弦。 2,病因病机:气血亏虚,血脉失养,汗出偏沮。 3,治法:益气养血,化痰通络。 4,方剂:人参养荣汤(《局方》)加减。 药物:生黄苠30g,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5g,甘草5g,当归10g,川芎l0g。赤白芍各10~15g,熟地10g,桂枝10g,五味子5g。远志3g,陈皮5g,生姜3片,红枣5枚。 方义: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当归、川芎、赤白芍、熟地养血和荣。肉桂改为桂枝,台白芍、黄芪、生姜、甘草,即黄芪桂枝五物汤,通络益气之剂。方内陈皮和胃,五味予、远志养心,以助药力。 加减:口腻、痰多、舌苔腻者,去熟地、当归,加法半夏、南星化痰;见偏瘫者加地龙、钩藤、鸡血藤、首乌藤通络;见眩晕肢麻,加天麻、钩藤、潼蒺藜、牛膝、桑枝息风通络。 5,变通法:如见形寒肢冷、四肢不温之阳气不足,又有半身汗出之气血不充者,可用大建中汤(《局方》)加减,药用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芪、人参、茯苓、麦冬、白术、黄苠、苁蓉、肉桂、附子、半夏、姜、枣等。补益气血。 (二)气虚血瘀 l,临床表现:汗出偏于半侧,或左侧,或右侧。发生于中风偏瘫过程中,常见瘫侧无汗,健侧有汗。或兼有瘫侧肢筋脉拘急,肌肉萎缩。或伴口眼歪斜,语言不利。舌黯晦,有瘀点(斑),脉弦。 2,病因病机:气虚而无力推动血行,血络痹阻不通。 3,治法:益气活血,化瘀通络。 4,方剂;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加减。 药物;生黄芪30~60g,桃仁10g,红花5g,当归10~15g,赤芍10~15g,川芎10g,地龙l0g。 方义:用大剂黄芪益气通脉,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活血化瘀,地龙通络息风。 加减:筋脉拘急者加钩藤、伸筋草通络,语言不利者加石菖蒲、生蒲黄通窍。 5,变通法:若无显著气虚之象,亦有用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加祛风药治疗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