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半身汗出如何辩证治疗:半身出汗有上下、左...

 仕仕霖霖 2020-05-08
半身汗出如何辩证治疗:
半身出汗有上下、左右之不同,其出汗性质包括盗汗和自汗。
一、左或右偏身出汗
1.气血不足
症见:左半身或右半身出汗,身体虚弱,气短,心悸、倦怠乏力,手足麻木,面色皖白,舌质淡红,无苔,脉细弱。
证为:气血虚弱。
治宜:益气补血。
方用:益气补血汤
药用:黄芪30g,人参10g, 生、熟地各20g,当归15g, 川芎15g,茯苓15g, 焦白术15g,炒白芍30g,肉桂10g, 生姜3片,大枣7枚。水煎二次混合,2次分服。
方解:药以黄芪、人参益气,生、熟地、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茯苓、焦白术健脾化湿,妙白芍、肉桂、生姜、大枣养血祛寒。达气血贯通、周流全身而病愈。
2.寒湿痹阻
症见:半身出汗,伴见四肢关节酸痛重着,肢体沉重,筋脉挛缩,手足屈伸不利,舌质淡胖,苔白,脉缓。
证为:寒湿痹阻。
治宜:散寒胜湿,活血通络。
方用:散寒胜湿汤。
药用:黄芪30g, 当归30g, 附子10g,干姜20g, 苍、白术各15g,川羌15g, 独活15g, 桂枝30g,川乌10g,甘草10g。水煎二次混合,2次分服。
方解:药以黄芪、当归益气活血,附子、干姜温络散寒,苍、白术、川羌、独活、桂枝化湿祛风,川乌温经活络,甘草解毒。达寒散、湿化、气血运行通畅而病愈。
二、上半身出汗
1.阳气虛弱.
症见:上半身出汗较多,伴见形体虚寒怕冷,面色苍白,气短神疲乏力,舌质淡红,苔白,脉虚弱。
证为:心肺气虚。
治宜:益气温阳。
方用:益气温阳汤。
药用:黄芪30g, 人参10g,焦白术20g,茯苓15g,五味子10g,附子6g,甘草6g。水煎二次混合,2次分服。
方解:药以黄芪、人参补益心肺,焦白术、茯苓健脾燥湿,以资生气之源,五味子酸温和阳,收敛止汗,附子温经扶阳,甘草调和诸药。达阳复、气盛而病愈。
2. 心阴不足
症见:上半身频频汗出,兼有心悸失眠,五心烦热,午后潮热,颧红,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证为:心阴不足。
治宜:滋补阴血。
方用:滋阴补血汤。
药用:当归30g, 生、熟地各30g,人参10g,玄参20g,麦冬15g,五味子15g,柏子仁15g,酸枣仁30g,地骨皮30g,甘草10g。水煎二次混合,2次分服。
方解:药以当归、生、熟地养血生血,人参、麦冬、玄参补益心气,五味子、柏子仁、酸枣仁补心安神,地骨皮滋阴。
三、下半身出汗
1. 阴虚内热
症见:下半身出汗频作,兼有腰膝酸软,口干咽燥,舌质红,无苔稍干,脉细数。证为:阴虚内热。
治宜:滋阴清热。
方用:滋阴清热汤。
药用:生、熟地各30g,地骨皮30g,黄柏15g,知母10g,扶苓15g,泽泻10go水煎二次混合,2次分服。
方解:药以生、熟地、地骨皮滋阴,黄柏、知母清热,茯苓、泽泻健脾和中,渗湿利水。达热清、湿化、阴复而病愈。
2.阴阳两虚
症见:下半身出汗多,兼有面色晦黯,精神衰惫,腰酸腿软,阳痿不举,舌质淡,无苔,脉缓。
证为:阴阳两虚。
治宜:补阴济阳。
方用:桂附地黄丸。
药用:肉桂15g, 附子10g,熟地30g,山萸肉15g,山药30g,泽泻10g,茯苓30g,丹皮15g。水煎二次混合,2次分服。
方解:药以六味地黄丸加肉桂、附子衍化而成。方取肉桂、附子壮阳为主药,阴阳互济,相互为用。如早温其阳,则易伤其阴,且阳亦无所附,所以配用六味地黄丸以滋肾阴,阳归于阴,肾气得以固藏。
选自《临症求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