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本条针对的是胃不虚的心下(胃)痞证,当隶属少阳甚至阳明范畴,大黄黄连泻心汤/三黄泻心汤属清热剂范畴。因其痞满胀症状发生部位也在心下(心下痞),而且用手按压心下(在剑突下)有濡软状的感觉(按之濡),关上脉浮提示病位在中上焦(包括胃)且有热[注](其脉关上浮者),因此把这种情况归类为泻心汤类证。但其与半夏泻心汤证有显著的不同,半夏泻心汤证是胃虚邪热侵的心下(胃)痞证,大黄黄连泻心汤证是胃不虚邪热侵的心下(胃)痞证,治疗上建议以大黄黄连泻心汤清泻中上焦之热(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大黄黄连泻心汤用药只有两味,一味大黄二两,一味黄连一两,大黄是苦寒泻下药,黄连是苦寒清热药,用之以清泻中上焦之热,因为本身胃不虚,所以这种程度的清泻是可以承受的。其煎服法非常有意思,是将两味药放入400ml沸腾的滚水中泡着,泡一段不长的时候以后把药渣过滤掉,喝泡出来的水。因此本方在临床中非常实用,遇到这种胃不虚但有热的胃痞证,可以直接开大黄、黄连泡水30-90秒,邪热重就多泡会儿,邪热轻就少泡会儿。临床中还往往在本方的基础上加黄芩,凑成三黄泻心汤,煎服法也是如本条,即泡水使用,胡希恕老先生认为不仅可以治胃不虚而有热心下痞,而且连吐血、衄血都有极佳的疗效,小朋友也一样可以使用。 [注]在《伤寒论》试解No.120中提到“关上脉细数者,以医吐之过也“,我们判断为是吐法伤胃所致关脉以上的部位出现特征性的表现,因此本条中关以上脉(胃或其余中上焦部位)出现浮脉+心下痞+按之濡,此三条证都是心下(胃)痞的典型症状,因此对应的方也以“泻心汤”的类别命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