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切) 白术 茯苓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小便利则愈。本云桂枝汤,今去桂枝,加茯苓、白术。 *根据《医宗金鉴》,本条“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中的“去桂”应该为“去白芍”,从逻辑上来说也应如此。本条描述的是一个太阳中风证(桂枝汤证)兼有水饮的情况。服用了桂枝汤或用下法后,仍然有头项部僵硬疼痛、闷闷发热、无汗、心下满、心下微微痛、小便不利的症状,说明用桂枝汤或下法并没有效果,症状没有改变。 头项强痛、闷闷发热我们可以很直观想到了太阳中风证(根据《伤寒论》试解 No.1: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伤寒论》试解No.12: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无汗我们很直观想到了太阳伤寒证(麻黄汤证),心下满、心下微痛、小便不利则是典型的水饮作病。那么结合以上症状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确定,这是一个太阳病(典型太阳病症状),并且有水饮凝聚,只是尚不确定是桂枝汤证(头项强痛,翕翕发热)还是麻黄汤证(无汗)罢了。桂枝汤和麻黄汤之争尚且抛开,水饮凝聚我们治疗时是用利水的法门,例如典型的太阳蓄水证(五苓散证),核心在于利小便以解水饮之患。而水饮为患(内有停水)导致小便不利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治疗方法——醍醐揭盖法,通过宣肺发汗以通小便,核心也是在于通调水道,因此水饮为患(内有停水),往往表是不通透的,会伴随着汗难出的情况,因此我们就可以确定,本条的无汗是由于水饮为患所致。 因此在有兼有蓄水的情况下,单纯用桂枝汤的效果不佳;在有太阳中风证的情况下,单纯用下法(通大便本身伤津且利水效果不佳/个人认为理论上用利小便的下法应该是能改善一定症状的)的效果也不佳。从用药来看,从利水的角度而言“去桂枝”显然不对,本身桂枝就有治气上冲的作用,五苓散、苓桂术甘汤中都有桂枝,而白芍是制约桂枝的,而且有收敛的特性,去桂枝而不去白芍不符合用药逻辑。因此综上所述,本条就是一个典型的复合证型了,太阳中风兼有水饮,需要解表(桂枝汤)同时利小便(茯苓、白术),用桂枝去白芍加茯苓白术汤。 Ps.根据胡希恕老先生的说法,个人解读如下,仅供参考:1.蓄水之证,水道不通调的小便不利,与气上冲的互为因果的关系:小便不利气不得下行(理论上这个时候大便也不好)自然上冲;气机上冲带动水不下行。2.白术、茯苓都能利水,茯苓偏重于利小便,白术偏重于治胃中停水。 3.茯苓药性平,利小便的力量较大(主治),也能够治胃中有停水(次治)。4.白术、苍术是温性药,主治胃中停水,次利小便,如果单纯脾胃虚弱但没有停水的情况下,不建议用白术、苍术类药;如果胃不仅没有停水,而且有热,坚决不用白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