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院士接受媒体采访时 曾透露他已患高血压20余年 但80余岁仍然精神矍铄的他 和同龄人相比显得要硬朗很多 面对高血压 早期干预是他健康秘诀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下 高血压的发病率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在协和医院门诊,专家也时常遇到 30来岁的年轻小伙患上高血压 高血压如何正确预防? 哪些“坑”需避免? 如何正确测量血压? 协和专家为您详细科普! 有些高血压患者认为 只要血压正常 就能自行停药 最终导致病情反复 越来越难以控制 下面列出的6大常见误区 你踩了多少个? A:不一定!是否需服用降压药以及服药疗程取决于高血压的类型和患者血压的实际情况决定。绝大部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来控制血压,有些早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不是太高,经过积极控制生活方式后暂停服用降压药也能把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停药也是有可能的。但需要密切监测血压水平,如果停药后血压再次升高,则需恢复并长期服药。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原发疾病被控制或治愈、血压恢复正常之后,不需要长期用药治疗。 A:NO!大多数早期高血压患者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即使没有症状,持续的高血压会对心、脑、肾等器官造成严重损害,这正是大家称呼其为“沉默杀手”的原因。因此,一旦诊断为高血压,应积极给予干预。 A:NO!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大多数患者通常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来控制血压。良好的血压控制依赖降压药物浓度在体内达到一个稳定的状态,如果擅自停药,那么药物浓度的平衡就会被打破,血压就容易失控,会增加心梗、脑梗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A:NO!不可否认,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降压药分为六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和α受体阻断剂,其中前五类是一线药物。比如利尿剂可致低血钾、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可引起干咳、钙通道阻滞剂导致牙龈增生等。可通过联合用药、调整药物类别或剂量等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以降低副作用。 高血压病需要长期服药并不是心理依赖和药物依赖,只是因为平稳控制血压的客观需要,不必有心理负担。 A:NO!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以及伴随基础疾病都不相同,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也不同,用药的效果自然也会有所差异。高血压患者应遵从个体化生活方式改善和用药原则,切忌生搬硬套,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如身体状况、生活工作习惯、年龄及合并疾病情况等,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A:NO!目前中国已有3亿左右的高血压患者,其中18~24岁、25~34岁、35~44岁的青年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4.0%、6.1%、15.0%,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以下原因易致年轻人高血压:吸烟饮酒、高糖、高脂、高盐、高蛋白饮食、缺乏运动、工作压力大及睡眠严重不足等。应养成定期测量血压的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一旦发现血压升高,及时就诊。 判断是否患上高血压,不是以在门诊或家里偶尔测得的一两次血压偏高为准,正确做法是连续测量非同日的3次血压值,若都高于140/90 mmHg,才判断为高血压。提倡家庭自测血压,但自测血压也不要过于频繁,否则会加重焦虑情绪,反而容易使血压不稳定。 高血压好发于吸烟饮酒、饮食偏咸、长期精神紧张、肥胖、中老年以及有高血压家族史等人群。 如果存在这些危险因素,就需要在生活中做好积极预防,保持良好的生活以及饮食习惯,并且定期前往医院检查自己的血压值,以尽早发现和干预高血压,预防血压升高所带来的各种严重并发症。 图片来源网络 高血压患者大多无自觉症状,很多是在体检中发现高血压。高血压的常见症状较多,通常无特异性表现: 表现为一过性或持续性头晕,常在下蹲或起立时出现。 疼痛部位为后脑或太阳穴,多为持续性钝痛或搏动性胀痛。 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噩梦多、易醒。 多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高血压患者血压过高,容易对脑部血管造成损伤,就会出现不可逆的记忆力减退症状,表现为注意力分散、近期记忆下降。 常见手指、足趾麻木或皮肤有蚁行感。一旦出现此类症状应该警惕,及时就医问诊。 ![]() 高血压患病率与钠盐平均摄入量显著有关,摄盐越多,血压水平和患病率越高,即呈正相关。高血压患者要牢记饮食黄金四原则:(1)低盐:应该少吃腌制食品,如咸菜、咸肉、熏肉等;(2)低胆固醇:动物内脏、鸡蛋黄等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3)低糖:精细化糕点、糖果尽量不吃、不喝高糖饮料;(4)低脂:减少动物性脂肪的摄入,烹调采用植物油并控制用量。 图片来源网络 ![]() 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父母均有高血压,子女的发病率高达46%。家族性高血压患者,应当每年定期体检,监测血压,及时就医,提早干预。 图片来源网络 ![]() 图片来源网络 ![]() 图片来源网络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疾病 若血压控制不好 可损害血管、心脏等多个器官 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万一得了高血压 如何控制? 图片来源网络 得了高血压需积极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个体化的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治疗目标是使血压下降到或接近正常范围,防止和减少心脑血管和肾脏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非药物治疗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石,包括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保持心理平衡等;药物治疗主要采用小剂量联合用药原则使用个体化用药方案。 ![]() 总之,得了高血压也不要惊慌 改变饮食生活习惯 保持舒畅良好的心情 适当体育运动 在医生指导下坚持用药 才能将高血压稳定住 健康生活每一天! ![]() 参考文献 1. 李勇. 从最新高血压指南看我国高血压治疗如何破局[J].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9, 27(6): 512-15 2. 李莉. 中国高血压指南二十年[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0,12(2): 129-30 3.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J].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9, 19(1): 1-44 |
|